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人物特写: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院士纪事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 22:13 解放军报

  为中国潜艇设计“心脏”——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

  赵兴德 章汉亭 吴超

  【人物小传】马伟明,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海军工程大学某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10多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
学术论文100多篇;荣获国家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和第三届、第五届青年科学家奖等。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代表。

  海军工程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教授,被誉为中国潜艇“心脏”的设计者。沿着他奋斗的足迹,可以探寻中国潜艇走向大洋的航迹。

  马伟明是一位“登山者”,自然界的山有顶峰,马伟明心中的山是科学,这座山永远不会有顶峰

  到2001年,马伟明已经硕果累累:军队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奖3项,他的“舰船新型供电系统研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当年,这位年仅41岁的海军青年科学家,成为全国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当选院士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带领课题组的同志一鼓作气,在交直流综合集成新原理的方向上奋勇前进。有时为了弄准一个数据要反复做几十次实验,有的实验一做就是几十个小时,马伟明带头坚守现场,困了轮换着打个盹儿,饿了吃点方便食品,几乎每一天都在忙碌中度过。

  2002年,新华社播发了一条令国际电机界振奋的消息:“中国率先研制出能同时发交流和直流两种电的双绕组发电机!”马伟明的研究成果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填补了一项国际高科技领域的空白,被评为中国2002年度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有人说,马伟明为国家,为海军拼了命。从十二相整流发电机,到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再到高速感应蒸发冷却发电机;从电机工程,到电磁兼容技术,再到“舰船平台智能化”研究,2001年之后的短短4年,马伟明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让沉寂多年的船电领域研究再现勃勃生机。

  马伟明是一位“数学家”,用公式和数字说话是他的一贯风格,他用最拿手的“绝招”让中国潜艇走向大洋

  某型潜艇“心脏”部位的重要装置出现故障。当时,马伟明正在国外作学术访问。舰艇的“心脏”出了毛病,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结果?是设计问题还是工艺疏漏?一回国,他就来到潜艇部队,决心把这个问题查个水落石出。

  回到研究所,有人担心地对他说:“这个问题本来与我们无关,现在你揽过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你的原理设计有问题啊!”但是,马伟明却说:“我是海军惟一搞电机的院士。海军的电机出了问题,我不出面解决,海军还要我这个院士干什么!”

  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很快到来了,大年初一马伟明来到了实验室,可由于长期劳累,大年初二他被送进了医院。人虽然在医院里,可他心里却仍牵挂着研究进展,每天打完点滴就悄悄溜回了实验室。几十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他们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成百上千次模拟实验,故障的根本原因逐渐浮出了水面。最直接的处理办法就是对电机的重要部件结构重新改造。按照这种常规的办法,潜艇将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执行正常训练任务,这样的损失谁能负得起责任?马伟明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马不停蹄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很快,一套详细的补救方案,连同整个事故的分析报告送到了海军首长的手上。一串串详尽的数字、一句句精辟的论述,呈现在首长的面前,受到海军首长的赞扬。

  马伟明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家”,他善于把研究所里的每个人都调动起来,奏出和谐攻关乐章

  在马伟明领衔研究的高速感应蒸发冷却整流发电机,课题组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队”,参与研发的科研院所、工厂就有10多个,我国电机界的4名工程院院士就有3人参与其中。

  知道这个谜底的人说,马伟明的人格魅力和宽广的科学视野是最强的“黏合剂”。

  前年,刚毕业的博士蒋培想进马伟明的研究组,他学的是机械振动专业,与电机研究只搭了一点边儿。一位同事把这事告诉了马伟明,没想到马伟明坚定地说:“我们研究的不是传统电气工程领域,学科交叉非常大。蒋培在机械、力学方面有较好的专业基础,这人我们要了。”就这样,研究所里多了一位搞机械的博士。

  人来了不能闲着,马伟明给他找来课题,听蒋培说研究需要一套MSC软件,二话没说花了30多万元买了一套回来,而且自筹资金设法开展一项新技术课题研究,使蒋培的专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今年3月,马伟明担纲申报的课题“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创新研究群体”在与国内几家知名院所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批准,成为电气工程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也是海军第一个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

  在这个群体中,马伟明就像头雁领着群雁齐飞。这些年来,他们先后投资的实验设备已达千万元以上,他说:“只有一流的人才,没有一流的设备,很难出一流的成果。”凡是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被选用的研究生,马伟明都想方设法让他们出国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年仅24岁的博士生王东被马伟明指定担任某项重大关键技术研究的骨干,并代表课题组在专家云集的评审会上作主要汇报。他年轻的面孔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惊奇与疑问,他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与会专家的由衷赞叹。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