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福建长乐郑和下西洋的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 07:03 解放军报

  福建长乐,不但以它吉祥、动听的地名令人神往,更因为它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舟师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而闻名遐迩。郑和当年在长乐刊立的《天妃灵应之记》碑上铭记:“若长乐南山之行宫,余由舟师累驻于斯,伺风开洋。”据史料记载,长乐是郑和下西洋船队在远航出国前停泊的最后一个补充给养、招募水手的基地。在前后28年中,郑和舟师至少6次驻扎于此,短则2个月,长则10个月。

  伫立在当年郑和庞大船队驻泊的长乐太平港,遥想桅杆如林、风帆如云的磅礴气势,不禁要问:中华天然良港比比皆是,郑和为何对长乐情有独钟?查阅明弘治《长乐县志》,内载:“太平港,旧名马江,本朝永乐中遣内臣郑和使西洋,因海舟皆泊此改名。”但史料没有点明郑和何以慧眼挑中长乐。

  让我们透过漫长的时空,去揭开这个“谜底”。挑选驻泊良港,无疑是诸多要素中的重中之重。长乐郑和研究会的专家告诉记者,太平港地处福建最大河流闽江入海口的南岸,是全国少有的淡水港湾。其宽阔的水域,不但便于数百艘海船停泊,更有取之不尽的饮用淡水,免去到陆上跋涉取水之辛劳。太平港背靠大陆,又面对数个小岛屿,如天然屏障减弱台风对船队的袭扰。长乐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霜雪,便于浩浩水军停泊驻训。尤为上乘的是,长乐每年10月至翌年3月,多刮东北大风,大大便于以风为动力的船队扬帆出洋。长乐素有“水手之乡”的美誉,古时便是吴王夫差和三国吴主孙皓造船和训练水师的要地。当年,长乐及周边连江、福清等地的沿海港口,拥有堪称雄厚的造船、航海技术力量,为郑和修造船舶、集纳人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长乐当年有6万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以“鱼米之乡”著称,能为数百艘宝船和二万多人员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郑和船队每次出洋均带大量福建德化瓷器,长乐与德化之间有闽江支流大樟溪沟通,格外方便。可以推想,郑和挑中长乐,定然历经多方实地调查和潜心比较。600年前的交通条件是何等之差,郑和走南闯北考察之艰难,熟虑之周全,判断之准确,均高人一筹。

  抚摸着在长乐出土的有关郑和的珍贵历史文物,聆听数百年来流传在长乐的有关郑和的佚事趣闻,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这位大航海家的博大胸怀和精明谋略郑和率庞大船队在长乐累计驻泊约4年时间,遗留下不少极其珍贵的史料,为后人研究和准确评判这段举世瞩目的历史,提供了翔实的佐证。数百年来,国内外历史学家对郑和下西洋的宗旨曾有种种猜测,其中不乏不实之词。国外有些学者甚至断言,郑和远涉重洋,有炫耀中国武力之嫌。直到1930年在长乐南山天妃宫遗址出土的《天妃灵应之记》碑,才让人们拨云驱雾见真相。此碑系郑和于1431年冬最后一次出使西洋前在长乐所立。碑文1177字,历述郑和下西洋目的、意义,前六下西洋经过、成果和第七次下西洋任务等。其中特别提到:下西洋的目的是“宣德化而柔远人也”。明确点出下西洋是为了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及经贸交流。600年前,数百艘宝船在茫茫大海上夜航,究竟如何指挥协同、靠什么联络?这个问题让后世的研究者颇费脑筋。人们在研究“太监球”中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当年郑和在长乐曾认一位干娘,当地方言称“谊娘”。郑和特意赠送谊娘一木制球,其外形似灯罩,球内可点油灯,俗称“太监球”。此物在“文革”期间被毁,谊娘后人依据记忆复制。经多方考证,“太监球”就是郑和庞大船队夜航中联络信号、传达指示的灯。在长乐高隍巷20号住宅前,有一口古井,据《长乐县志》载:“天妃宫大井在县治西隔四十余步,太监郑和造井栏。”数百年过去了,居住这里的群众依然十分动情地告诉记者,这口古井当初并无井栏,郑和担心百姓打水时不慎滑落,便请石匠打成花岗石井栏,上边镌刻“义井”两字。细细品味郑和留下的碑文,令我们惊叹郑和敢于走出国门、下西洋闯天下的雄才大略,更令我们叹服郑和视天下为一家的宽阔、友善胸怀。

  驻足在世世代代长乐人为郑和修建的庙宇、纪念馆、雕像面前,我们感慨颇多:长乐人为何把郑和这个外乡人视为自家人,且倍加崇敬?因为郑和给了长乐人一个闯荡世界之梦……长乐人对郑和的感激和崇敬之情,从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淡漠。闽江口附近有一山峰,风光秀丽,原名“龙峰岩”,因郑和曾多次登攀,乡人便改名为“三宝岩”,将他在山上所建之亭取名“三宝亭”(三宝太监是人们对郑和的尊称)。1992年6月,在长乐闽江口南面的仙岐村,偶然发现了湮埋地下的庙宇——显应宫。文物考古报告指出,该庙现存建筑多建于明清两代。庙内供奉7尊神像,居中者坐像高88公分,被称为“巡海大臣(神)”。专家考证指出,“巡海大臣(神)”塑于明万历年间,是当时乡人塑造的郑和像。改革开放以来,长乐人先后修建了郑和公园、郑和史迹陈列馆,并建造了郑和小区、郑和大酒店、郑和广场、郑和航海馆、三宝亭、太平港帅营、郑和船、祭海坛、郑和舟师启锚处等多处纪念性建筑景观。高高矗立于闽江口岸的郑和塑像高14.05米,是国内外最大的一尊郑和石像雕塑。长乐郑和研究会,成立于2001年7月。该会秘书长曾国新是市旅游局局长,他多年潜心研究郑和,写下学术论文十多篇,有的还纠正了一些误传。如,史学界普遍认为郑和首下西洋船队起航时间是1405年7月11日,他经多年研究查证提出,7月11日是皇帝下出使西洋诏书的时间,起航具体时间虽然至今无法考证,但应在10月份后,因为长乐气象历史资料表明7月份不可能刮东北风。为什么长乐人如此尊崇郑和?曾国新说,因为郑和给了长乐人一个闯荡世界之梦。当年,许多长乐人跟随郑和下西洋,其中不少移居海外,这是后来长乐成为著名海员之乡和侨乡的重要原因。如今的长乐有人口68万人,而旅居海外的乡亲就有40万之众。长乐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实力列全国百强、福建十强,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闽东南黄金海岸线上。告别长乐之际,记者想起郑和七下西洋之后,朝廷下达“禁海令”,连修造海船也在禁止之列。曾经打开的中华国门,咣当一声关闭了。近代中华民族的种种悲哀教训,这算是其中一条吧!联想当年郑和历尽艰辛,成为华夏乃至世界首位率领万人百舟,漂洋过海造访世界各国的和平使者,其精神之伟大,胆识之过人,谋略之高超,都将为我们振兴中华带来有益的思索。(来源:解放军报第4版)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