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执著人生——记光学工程专家王永仲教授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 22:40 新华网

  新华网石家庄7月6日电(人民日报记者廖文根 新华社记者奚启新)年过花甲的王永仲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光学工程专家。多年来,他主持完成了10多项重要科研项目。特别是在仿生光学领域,他的研究成果走在了世界前列。熟悉他的人都说,王永仲的成功,源于他毕生对光学事业的执著追求。

  主动出击,科研路上勇于创新

  王永仲是我国恢复高考后培养的第一批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分配到国防科技大学工作时,由于当时学校还没有设立光学工程专业,先让他教授专业英语。

  1983年,他获知湖南省国防工办正在组织实施一项工程,便主动要求承担其中的光学设计程序的编写任务。他请求说,不给经费都行,先让我把活干出来。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设计出了能够在一般微机上运行的具有通用多功能的光学设计程序,满足了工程的需要,受到了企业欢迎,许多单位当即购买了这个软件。他用转让这一软件的经费,筹建了学校第一个应用光学实验室。之后,他又将科研工作中的实践和思考,撰写成了他的第一部专著《光学设计与微型计算机》。这部著作解决了当时把计算机设计技术引入工业界的难题,并参加了1986年国际图书博览会。

  从这件事中,王永仲深深感悟到:在科研的道路上,只有主动出击,敢于创新,才能抓住成功的机会。

  在光学工程研究领域里,非球面和特殊光学系统的设计技术研究是一项难题。王永仲把它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他成功地用计算机和最优化理论推出了含非球面光学系统多功能光学设计程序。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

  王永仲取得了成功,但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他一直没有停步。1993年,他撰写的《新光学系统的计算机设计》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获得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基金专家委员会认为这部书“反映了作者所取得的有突破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经济效益,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属国际先进水平。”

  不懈探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王永仲是学者,也是军人。因此,把自己的学识和研究成果用于武器装备建设,是他不懈的奋斗目标。从国防科技大学到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他矢志不移为军队装备建设的发展努力拼搏。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把仿生光学应用于军事装备的研究。而这时,王永仲也以其敏锐的目光,紧紧盯住了这一前沿科技领域。

  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复合仿生光学探测器的研制工作。这是一项与世界同行在同一起步线上的竞争。研制工作需要攻破诸多难关,这不仅要求他们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还需要他们有耐得住寂寞的勇气和忘我的奉献精神。

  1990年底,经过前期的技术准备,王永仲带领课题组开始了漫长的研制工作。这期间,他的父亲病重,他原打算把老人接到城里治病,但因任务脱不开身,一拖再拖,等他赶到家时,老人已经去世。这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为了尽快计算出仿生的红外鱼眼镜头的技术参数,他长时间“沉浸”在计算中心的机房里。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他病倒在了工作台前,医院检查的结论是:疲劳过度造成脑缺氧。

  住院了,他还让人把技术资料拿到医院,边输液边看材料。期间,外地有个专家会需要他参加,他就要求护士提前给他输液,因为他知道输液需要五六个小时。刚输完液,他迫不及待地拔下针头就往机场赶。

  2002年的冬天,为了进行探测器中一项关键设备的外场试验,他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里,不分昼夜,连续在室外工作了6天,终于拿到了不同时间段里的全部试验数据。他说:“这是比金子还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经过10多年的不懈探索,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王永仲和他的同事们终于研制成功了复合仿生光学探测器,综合性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重要技术指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他在研制过程中提出的光学系统“复合优化”设计理念和超大视场凝视系统智能设计方法,发展了现代光学设计理论,开创了我国仿生光学的新领域。他研制的一系列光学装备,已经在军事装备中得到了应用。

  回报祖国,永远不变的中国心

  王永仲的研究,引起了国外光学工程界的关注。他的专著《新光学系统的计算机设计》出版后,美国亚利桑纳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等邀请他去访问。

  1995年2月,王永仲作为访问学者来到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选择这所大学是因为那里的成像科学中心也在进行仿生光学的研究。在交流中,美国的专家们对王永仲取得的成果表示由衷的敬佩。

  罗切斯特理工大学成像科学中心的试验环境和试验器材都要比国内先进,王永仲曾以为他们设计的某种传感器视角一定比自己的先进,但后来发现,他们的设计的技术指标自己早就达到,并且已经超过了。

  在美期间,王永仲参加了在罗切斯特举行的光学设计学术研讨会,并作了学术报告。学术报告厅内云集了200多名美国专家,其中有国际光学界顶尖学者罗伯特·谢农。他的报告多次被掌声打断。报告结束后,谢农建议王永仲留在美国,继续发展他的事业,并承诺,向校方建议授予王永仲美国终身教授。次日,成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就找他谈话,并拿出了为他改变访问学者身份的方案,并声称“已经移民局许可”。

  王永仲知道,美国人以优厚的条件留他,是对他学术研究成就的肯定。但他想的更多的是,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是人民给的,自己的事业在中国。他谢绝了美方的挽留,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用自己的知识回报祖国,我必须回去。”

  2004年12月,王永仲在国外工作的儿子回国探亲。这是他们一家11年来的第一次团聚。儿子在家住了12天。可他由于研究课题很紧,很少有时间在家里陪儿子。他对儿子说:“在国外除了挣的钱是自己的,其他什么都不属于自己。咱们是中国人,要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

  王永仲曾不止一次地对人说:“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能有今天,我十分感谢党的培养和学校的哺育,我的一切都属于祖国和人民!”(完)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