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郑和下西洋的启示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 06:00 解放军报

  为什么600年过去了,郑和仍受到各界人士如此的尊重和敬仰?除了他七下西洋的惊天航海壮举外,更重要的是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不辱使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百折不挠以及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精神力量。

  郑和幼年时期正值元末明初群雄并起的乱世,年仅12岁时在兵荒马乱中成为明军俘虏,并惨遭阉割之刑。所有这些,给郑和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然而,
当国家需要他宣睦周边时,郑和战胜重重困难七下西洋,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国家的航海和对外交流事业。

  600年前的海上航行,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航海、气象、通讯以及医疗等保障手段,困难可想而知。当时,郑和船队在大海上航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航海者对于风向和风力的掌握,对于沿途所经地区的季风变化规律必须要有非常准确的了解。这对于基本没有接触过大海的郑和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船队出发地、出发时间的确定,主要航海路线的确立,航行中候风点、集结点的选择,都事关整个下西洋远航的成败。要完成这些超越时代的壮举,没有勇于开拓的探险精神是断然不行的。28年间他率船队开辟了21条航线,总航程在7万海里以上,相当于绕地球三周多,为中国人赢得了骄傲。

  应该说,郑和船队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实力,但他却从不恃强凌弱、暴力掠夺别国财富、搞殖民扩张,而是本着“宣德化而柔远人”的宗旨与西洋各国各族人民开展和平交往。郑和在七下西洋中创造出一种“中外通和,万国来朝,四海一家,共享太平”的崭新外交局面,与他宽大为怀、善于礼让的人格力量是分不开的。他成功地调解了暹罗和满剌加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多次化解安南同占城之间的对抗,表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大国气度。

  明仁宗继位后,全盘否定明成祖的对外开放政策,下令终止出使西洋的全部活动,经历6次的下西洋活动就此夭折。朝中对郑和下西洋的功劳始终没有明确肯定,各种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此时此刻,郑和失意之极,失望之极,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在南京苦守了6年后,终于等来明宣宗下决心准备再下西洋的时刻。此时郑和虽已年过六旬,仍老骥伏枥,欣然领命,再度出洋,并在大海里遗憾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不难想像,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傲立船头,指挥船队驰骋于浩瀚大洋,是一个何等壮观的场面;一位海学骄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辉煌,最终回归大海的怀抱,又是一幅何等壮烈的画卷!

  纵观郑和的一生,他始终昂首挺胸、不畏艰险,始终劈风斩浪、勇往直前,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非凡勇气和进取精神。我们隆重开展郑和下西洋纪念活动,就是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抓住21世纪海洋大开发的机遇,面向海洋、面向世界开拓创新,为国家的进步和全人类的发展贡献力量。(作者为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理事)(来源:解放军报第9版)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