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这里的讨论真精彩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 07:32 解放军报

  小马扎上一坐,笔记本膝上一摊,主持人的话题刚说完,大家便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相发言,在热烈的气氛中,一个个见解或让人顿悟,或给人以启迪……6月上旬,记者在北京军区某团旁听了一些基层连队的教育课,感到这里班、排的讨论紧扣主题,的确与众不同。团政委史进向记者介绍了团里解决基层政治教育中“讨论难”问题的一段经历。

  录像回放 讨论要么冷场,要么跑调

  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场面。去年底的一天下午,史政委为全团战士授完“正确认识新时期革命军人的价值”一课后,走进新兵连三班宿舍,旁听战士们课后的讨论。

  “李强。”“到!”

  “你谈谈什么是新时期革命军人的人生价值?”“是!新时期革命军人的人生价值就是无私奉献。”

  “谁来补充?”“报告!我们要在军营中实现人生价值,就要干好本职工作。补充完毕!”

  机械的问答式讨论,让史政委坐不住了。本来团里安排一下午的讨论,这个班前后不到20分钟便结束了。

  史政委逐个班排了解,情况大同小异。据调查,在团里开展的几次大的政治教育中,有70%的班、排讨论会“冷场”,你等我,我等你,谁也不肯打头炮,讨论会开成了“哑巴会”。为了打破僵局,主持者只好采取“点将法”,搞成了“现场问答”,或者安排能说会道的一个人从头讲到尾。还有不少讨论会干脆采取“推磨”的方式,每人三言两语,大家轮一遍,就没词了,一些班长排长只好自己唱“独角戏”,读报纸、念材料,以保证人员、时间“落实”;有的讨论会虽然看似发言热烈,却不谈正题扯闲篇,实际在那儿泡时间;还有的丢掉西瓜,拣起芝麻,专在细枝末节上做文章,甚至钻牛角尖,抬杠子。诸如此类,讨论要么冷场,要么跑调。

  追踪调查 讨论难到底“难”在哪里?

  讨论难,到底难在哪里?一些连队干部和骨干认为,讨论不景气,主要是战士们文化程度不高,知识面窄。团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分头深入营连,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找到了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一些连队在教育中重灌输、轻讨论,不重视组织和指导好讨论。有的连队布置教育,只是强调怎样上好课,对于怎样搞好讨论则很少过问,只管课堂上“喂”完,不管课后“消化”,对班、排的讨论任其“自流”;有些连里干部只管上课,却不深入班、排参加讨论,对班、排讨论情况心中无数。

  组织者不得法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一些班排长组织战士学习讨论时不善于引导,不会控制场面,更不会激活现场气氛。遇到战士发言跑调,不能巧妙地把他拉回到主题上来。

  此外,讨论题没出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在前段时间的“积极投身军事变革”教育中,有个连队布置的讨论题就是:世界军事变革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这些题目让基层战士来讨论,未免大了些。

  柳暗花明 讨论出彩又出“活”

  “请问对方,你们是怎样看待合理消费和艰苦奋斗的?”“我方认为,合理消费与艰苦奋斗不是矛盾的,作为一名新时期战士,家庭富裕了也不能花钱大手大脚,讲排场、摆阔气不是真正的潇洒气派,勤俭节约、合理消费永远是我们革命军人的本色!”这是记者在该团二连“艰苦奋斗教育辩论会”上看到的一个精彩场面。记者参加了这个团艰苦奋斗集中教育的全过程,真切地感受到这里讨论真精彩!团政治处主任王武民向记者介绍了他们提高讨论质量的一些做法。

  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干部骨干组织开展讨论的能力。每次教育展开前,团党委先集中基层干部和班长骨干进行集训,组织他们先学一步,掌握充分的实际材料。在此基础上,团领导言传身教,帮助他们提高组织讨论的能力。

  精心设计教育课后的讨论题。他们在教育前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制定讨论题体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授课内容的重点或疑难问题,二是各个文化层次的官兵根据已有知识有话可说的问题,三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看到、遇到,且是官兵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四是能突破思想表层,在官兵心灵深处打下烙印的思考性问题,五是能对巩固教育内容、提高官兵思想觉悟有帮助的问题。

  搞好讨论中的组织引导。讨论中,他们重点抓住四个环节:开好“点拨”会。讨论开始前,各连召集班、排长对如何搞好讨论提出要求,明确重点。开好“第一炮”。讨论开始前,组织者安排有一定理论基础、语言表达较好的战士带个头,使讨论顺利开场。当好引导员。当讨论出现“冷场”、跑题时,组织者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搞好小归纳。讨论结束时,组织者对讨论情况进行归纳小结,阐明正确观点,做到是非分明,观点清楚。

  讨论的扎扎实实,使基层官兵们进一步消化理解了授课内容,深化了教育效果。在这个团,记者还欣喜地看到,讨论不仅给刚上的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官兵讨论中反映出的难以理解、把握不准的问题,又让各级教育者引发新的思考,给下一堂课提出了新的课题……

  编余絮语 刘声东

  收好讨论这个“口”

  课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是达到教育目的的主阵地。但是只重视抓课堂教育而忽视课后讨论的教育,必定难以收到好的效果。道理很简单,一人讲众人听的课堂教育,针对的是“一般”和“共性”问题,“特殊”和“个性”问题,只能在“七嘴八舌”、“众说纷纭”的讨论中细化和深化。如果我们只在课堂中讲明了“我们”要如何,而不在课后讨论中弄清楚“我”要如何。这样的教育,只能是“夹生饭”,其实效性必然要打折扣。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收好讨论这个“口”,偷不得半点懒。(来源:解放军报第6版)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