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背井离乡是永远的痛——探访美国安置难民点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 09:3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华盛顿六月十九日电题:背井离乡是永远的痛--探访美国安置难民点

  中新社记者余东晖

  卡塔莉娜来自波黑,十三年前她和家人为逃避战乱,流亡德国。在那里,她结识了从中国北京到德国打工的厨师孙达。两人结为夫妻,相依为命。六年前卡塔莉娜以难民身份
,被安置到了美国。

  在位于华盛顿西南二百三十公里的小城夏洛特斯维尔,卡塔莉娜与中国丈夫开了一家小小中餐馆,专卖饺子、凉面、包子和酸辣汤。餐馆里挂着大红灯笼,贴着中国对联,很有中国味儿。中午时分,顾客排起了长队,寡言少语的孙达与两个伙计在柜台里忙活,能言善道的卡塔莉娜一边照看三个小孩,一边招呼着客人。当上老板娘的卡塔莉娜不愿回顾梦魇般的往事,却乐于向记者讲述一个波黑难民与中国打工仔的异国情缘,她说:“我很幸运。”

  的确,像卡塔莉娜这样幸运的难民并不多,她已成为难民安置的成功典范之一,被安排接受许多媒体的采访,尤其是在联合国六月二十日国际难民日到来的时候。

  由于战乱、灾害等各种原因,过去数十年来,难民潮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涌动。根据联合国的估计,目前世界上有难民一千七百多万,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妇女和儿童。联合国难民署采取自愿遣返、移民他国、第三国再安置等三种方式安置难民,美国是世界上接收难民最多的国家,去年共接收了五万三千名难民。

  夏洛特斯维尔因为失业率低、社区组织强,成为美国安置难民的城市之一。这里生活着二百四十五户难民家庭,来自阿富汗、格鲁吉亚、波黑、伊拉克、卢旺达、索马里、苏丹、俄罗斯等二十一个国家。

  组织难民安置的国际救援委员会(IRC)在当地的负责人苏珊告诉记者,安置难民是一项非常繁琐、复杂、困难的工作。许多难民经历长期的颠沛流离,精神状态很不稳定,来到异国他乡,人生地疏,语言不通,往往感觉前途渺茫,更遑论融入当地社会。苏珊常告诉新来乍到、手足无措的难民:“你们是难民,必须面对现实,只要你们努力工作,日子会好起来的。”

  新抵达的难民在四个月内可以得到IRC提供的免费食品、住宿、医疗和每人每周五十美元的零花钱,但四个月后他们必须自食其力,支付一切费用。当记者问苏珊是否遇见好吃懒做的难民时,她笑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些难民到了相对稳定的环境里,往往急于去工作,去改变现状,也很会攒钱。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难民被告知,工作不会干可以从头学,但首先要学会微笑,学会守时。

  经过三五年的苦干,一些难民开起了餐馆、发廊、小卖铺,有的甚至买上了房子,有的孩子进了大学。带记者参观完一些“成功”难民的小生意后,苏珊承认,也有少部分难民,一直没有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与美国文化格格不入,难以融入当地社会,只好靠社会救济度日,这种现象在年长的难民中比较常见。当地社区负责人也承认,尽管总体上美国人愿意接纳难民,但歧视现象无可避免,特别是一些美国的无家可归者会嫉妒:凭什么难民得到比他们更好的救济?

  从事难民安置的专家表示,“九一一”以后,美国接收难民的数量一度急剧下降,一是因为美国的保守主义势力抬头,抗拒外来移民包括难民的现象增加,布什政府的政策趋于收紧;二是因为担心恐怖分子混迹难民中,潜伏进美国,因而对难民的安全背景调查更加严格。

  不少难民把美国视作他们的目的地,但背井离乡终究是他们心头永远的痛。来自俄罗斯的穆斯塔帕耶夫因为种族冲突流离失所,辗转反复,终于在四个月前来到了美国。他对眼前的一切还比较满意,不过当记者问他将来会否回故乡看看?他说:“那里还有很多亲人朋友,但至少五六年内不会回去了。”说这话时,他的眼神里透出一丝伤感与无奈。问他将来的打算?穆斯塔帕耶夫指了指他正在午睡的三岁儿子:“我的希望在他的身上。”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