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烽火岁月一艺人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 07:42 解放军报

  我的故乡在苏北平原靠近京杭大运河的一个古老的村寨。早年,由于远离通都大邑,文化生活很是贫乏,既无影院看电影,又无舞台演戏剧,乡亲们一个最感兴趣的娱乐活动,便是到附近的集镇上去听说书人说唱“鼓儿词”,俗称“听书”。人们便围坐在一个空旷的场子里,静听一位专门从事演唱“鼓儿词”的艺人,说唱一些根据通俗小说演绎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都有连续性,所以那些爱听书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按时来到这里,风雨不误。我从小便喜欢听人讲故事,因此也经常挤在听书的大人堆里,欣赏说书人又说又唱、带动作的表
演。我听得非常投入,常常一听就是几个小时,有时甚至连回家吃饭都忘了。

  说书的人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汉子,光溜溜的秃脑袋瓜儿,戴一顶带檐的黑毡帽。他的面前放着三条腿支撑的鼓架,架上是一个圆圆的小鼓;他的左手高扬一对铜简板,右手挥动一个长长的鼓槌;用嘹亮的歌喉,动人的旋律,唱述着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他在开始演唱时总是有这样几句开场白: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细听我讲述古代的大事情。众明公,要听文来要听武?要听奸的还是要听忠?要听文的《西厢记》,要听武的《杨家将》;要听奸的《斩国太》,要听忠的《三刘镛》……

  这似乎是“序曲”。之后,便接着唱起他上次已经开始的故事。我记得他最拿手的是这样几个唱本:《薛仁贵征东》、《罗通扫北》、《岳家军》、《杨家将》、《刘镛私访》等通俗演义。他在演唱时,绘形绘色,声情并茂,再加上曲折的故事情节,听起来十分过瘾。而且,他对演唱的内容也把握得很好,爱憎分明。每当正义的一方获胜、故事进入高潮时,他便慷慨激昂、手舞足蹈,鼓声急骤如珠落玉盘;遇有坏人得势、好人遭难时,他则悲痛唏嘘、哽咽不已,鼓声亦由强而弱,由弱而息。故他的表演对听众有很强的感染力。经常有人随着故事的跌宕起伏、说书人的喜怒哀乐而一同进入角色,或愁眉苦脸,或喜笑颜开。我少年时爱动感情,听书时非常投入,因而常常听得或眉飞色舞或热泪盈眶。

  这位说书人很会掌握火候。当故事进入一个大的悬念时,他便骤然打住,然后脱下毡帽,走到每个听众面前,收取“小费”。听众多半都慷慨解囊,投进去几个铜元,作为报酬。而我在这时往往溜之大吉,因为实在是“囊中羞涩”。他似乎也不计较我的举动,故作视而不见。然而,我有时听到入神处忘了“溜掉”,他也不向我收钱,只是笑着说:“你这小人儿,又来‘白听书’了?”态度和蔼可亲,也便消除了我的尴尬与歉疚。久而久之,我就习以为常,成为说书场上“白听书”的常客了。

  不幸的是,没过多久,日本鬼子的铁蹄践踏了我们的家乡,并在县城里驻扎下来。他们经常到乡下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搞得到处鸡犬不宁,人们四处逃难,不得安生。我们家乡的百姓们深受其害,也纷纷逃离他乡,因而到集上听“鼓儿词”的人大大减少了。兵荒马乱的,谁还有闲情安坐在那里听说书人“摆乎”古人的故事呢?

  没曾想,说书人倒照说不误。每当“逢集”的那一天,他仍在老地方,支起鼓架子,左手扬着简板,右手挥动鼓槌,咿咿啊啊地唱了起来。我实在经不起他的“诱惑”,避着家人,鼓起勇气又前去听书。不过,令我奇怪的是,他现在说唱的不再是那些古代的“老古墓”了,而是抗日战争中发生的“新鲜事”:什么“马占山白山黑水斗倭寇”、“八百壮士守上海”、“平型关八路军显神威”……有很多抗战的故事,我都是从他的演唱中第一次听到的。那一天,他唱罢“序曲”之后,便神色严峻地讲起了“九·一八”事变,讲起了日本侵略者如何施展阴谋诡计强行侵占我东三省,策划成立“满洲国”,阴谋分裂我神圣国土;后来又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攻我平津,陷我华北;不久前,魔爪又伸向山东,再陷我中原大地;我爱国将士英勇奋战,抗日救国,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屁滚尿流。他唱到抗日军民英勇杀敌的雄威时,将鼓槌高高举起,用力敲打大鼓,咚咚的响声远播数里之外,引得许多听众齐向书场聚拢,并且用掌声为他助威,有的人还连声呼叫:“好!”“打得好!”当他唱到敌人惨败而狼狈逃窜时,则把鼓槌扔在一边,躬腰缩背,像一条夹尾巴狗似的在场上到处乱撞,口中还不断地用谁也听不懂的“日语”哇哇怪叫,丑态百出,令人忍俊不禁,使得听众发出阵阵笑声。这时,听众中则又有人痛快地喊出:“狗日的,该死!”“揍死他!”演唱又进入高潮。虽是这样,他还忘不了“收小费”。他照例从头上取下破毡帽,走到众人面前,用一种不好意思的声调说:“老少爷们,我知道大家的日子都很艰难,随便赏几个铜元吧!让我吃顿饱饭。”随之便绕场走了过来。只见人们纷纷解囊,把铜元扔在他的帽中:而我这次却也未再躲避,将母亲给我赶集买零食用的零钱,全部扔在他的毡帽中。他见了连忙说:“小人儿,不要你的钱!”可是,我却头也不回地跑开了。

  他的这种演唱未能持续下去。因为此后不久,一个汉奸向附近镇子的日本鬼子告了密,说“这个唱大鼓的私通‘八路’,在这里说书蛊惑人心,煽动抗日,对抗皇军……”于是,就在一天逢集时,当说书人刚刚支起鼓架,便被两个不期而至的持枪的“黄皮子”绑架走了,而他的鼓架子却依旧支在那里,据说,过了很久也没有人去动它。

  从此,人们再也没有见到他。有人说,他被狗汉奸抓去后,鬼子对他严刑拷打,但他什么也没说,便生生地被鬼子活埋了;也有人说,在鬼子押解他去县城的路上,他趁机一头扎进大运河,逃得不知去向……

  这是半个多世纪前发生的事。童年的好多往事都已经忘却了,惟独这位说书人演唱时的音容笑貌以及他敲击鼓点、手摇简板的潇洒动作,却长久留在我的脑海;而他说唱的那些动人的故事,也在我的记忆深处扎了根,后来,它们又发了芽,成为我在创作上的青枝绿叶。因此,我总是忘不了这位说书艺人……(来源:解放军报第6版)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