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为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 07:33 解放军报
为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图)
  正如江南民歌《太湖美》中唱道的:“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是江南之魂,水孕育了“小桥流水,深巷曲弄,枕河人家,柔橹一声,扁舟咿呀”的水乡风情。然而,5月中下旬,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环太湖走了一圈,却多次听到这样一首水的歌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遭受着污染之痛的太湖水系,让风情万种的江南之美大打折扣,也向流域4000万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太湖流域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了保障饮水安全,付出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努力。

  水之忧:守着河湖愁水喝

  61岁的宜兴市万石镇南槽村村民杭耀斌老人最近整天乐呵呵的,因为他们村就要用上自来水了。老人的家,就在太湖边的槽桥河旁。守着河湖,杭大爷近几年却常常为饮水犯愁:清亮亮的河水七八年前就脏得不能喝了,只好打了水井。然而,近年来,随着附近小化工小印染企业的泛滥,浅井水也开始有腥臭味了。如今,这样的日子就要成为历史了。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流域内,密布着5551平方公里的水面和12万公里的河道,每平方公里河网密度为3.3公里,水面率达到15%,太湖水乡是我国水面最多、河道最密集的区域。环太湖流域以上海为中心,包含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和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等8个大中城市,还有30多个县(市)。守着烟波浩淼的太湖,靠着纵横密集的河网,本不该为水发愁的太湖流域,人们却不得不为用水、喝水而揪心。

  改革开放以来,环太湖流域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一度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加上农业规模化经营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太湖地区水资源污染问题变得十分突出。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孙继昌说,太湖近年70%水体达到富营养水平,经常爆发蓝藻;流域内污染较重的河流占了90%以上。污染,使守着江河湖泊的水乡缺乏可利用的“好水”,一些地方甚至闹起了短暂的“水荒”。

  党中央、国务院早在十几年前,就作出太湖污染治理的重大决策。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实施以来,太湖水质总体上有所好转。许多地方河水变清了,黑臭现象消失了,鱼虾又回来了。这为保障饮用水安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水源地:千方百计保一方净水

  从2002年开始,太湖之滨的无锡市针对饮用水源地富营养化严重、藻类疯长、致使自来水有腥味的问题,发起了一场国内规模最大的饮用水源地保卫战。该市斥资60亿元,实施了生态清淤、拦污截污、退渔还湖、动力调水、生态恢复五大工程,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太湖水源地的水质。

  记者乘船进入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长达8.9公里的水上围栏和长达5.8公里的弧型消浪竹排围栏,它有效地阻挡了夏季疯长的藻类进入20平方公里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在保护区范围内,养殖了大量螺蛳、蚌和鱼类,种植了菱种、芦苇等水生植物,以排除和吸收藻类、净化水体。目前,饮用水源地水质透明度已经改善,水质明显好转。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工业文明的追求,太湖流域原本清澈的河水被污染了,人们只好地下取水。于是,水井像雨后春笋般在江南大地出现。后来,随着地面沉降的加速和地质灾害的增多,人们渐渐发现,地下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的。不久前国土资源部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长三角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因为长期超采地下水,引起了区域性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区内1/3范围内累计沉降已超过200毫米,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有的地方最大沉降量达2.63米。

  地下水不能再采了。江浙沪政府适时作出封井禁采的决定。在江苏的苏锡常和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封井禁采地下水的行动已经取得显著的进展。仅江苏就已累计封井4560眼。当人们不得不把目光重新投向地表水时,却遗憾地发现,由于水体污染的加剧,河网的水不能用了,太湖的水也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长江水虽然还可以使用,却往往需要远距离取水。

  再难也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为此,各地投入巨资展开了规模空前的“保护清洁水源,保障饮水安全”行动,通过远距离调水选择最好的水源地、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改善水源地水质、建立技术先进的自来水厂,确保把干净的水送进千家万户。

  如今,太湖流域星罗棋布的水井正在被日益延伸到城乡每个角落的自来水管网所取代。

  水处理:把好“最后一道防线”

  随着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的推进,太湖流域越来越多的农民,用上了自来水。宜兴市的同志高兴地告诉记者,目前宜兴自来水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2.8%,30万农村人口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曾经多年为饮水水质犯愁的嘉兴市曹王村村民张荣香一家,去年喝上了部分指标达到国际标准的优质自来水。

  2003年8月8日,嘉兴市发生了一次自来水污染风波,占全市居民饮用水量80%的石臼漾自来水厂送出的自来水因为出现恶臭异味,在市民中引起恐慌。一些居民家庭、高级宾馆开始拒绝饮用来自该厂的自来水。

  不久前,记者采访了这家水厂。主人告诉我们,嘉兴近10年来已经找不到符合国家标准的地表饮用水源。没有合格的地面水源,也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为此,嘉兴市自来水采用了深度处理工艺。记者采访时,石臼漾水厂已经完成了处理工艺的升级改造。改造后增加了两道工艺:前期增加了和污水净化原理相同的生物预处理工艺,最后增加了一道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程序。改造后,每吨水的处理成本增加了四毛钱,水质却大大改善了。

  现在,很多地方的自来水有色有味,可水厂却说,“各项指标全部合格”。原来,水厂执行的饮用水标准已出台20年之久,早就过时了。

  形势的发展对干净的饮用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进入自然界尤其是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大大增加,成为人类健康的新威胁。上海市曾经在黄浦江水源中检测出400多种有机污染物。江苏也在太湖水中检测出100多种有机污染物,而原有的国家饮用水标准中没有包括这些有机物的检测。复旦大学一课题组曾经对一个9万人的人群进行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饮水中的微囊藻毒素,可使癌症发生的可能性提高近10倍。为此,专家呼吁,尽快出台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

  6月1日,建设部编制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开始正式施行,新标准将推动城市自来水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环太湖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水厂正在为达到新的水质标准而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有关专家指出,城市供水要达到新的标准,必须加大净化技术的投入,改造现有的供水设施,同时,现有的卫生监控技术手段和设备也必须升级。这势必引起水价的进一步上扬。这是我们为水污染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治水策:建设防污节水型社会

  江苏省常州市,有一家距太湖仅百米之遥的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走进这个示范园,记者们发现了他们的绝招:牧草喂奶牛,牛粪养蚯蚓,蚯蚓喂黄鳝,蚯蚓粪肥牧草。一条简单的良性循环生态链,让太湖少了一分污染之痛。

  这家科技示范园,显示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魅力,为保护太湖水环境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一些专家清醒地指出,从根本上保障饮水安全,必须加快建设防污节水型社会的步伐,尽早让祖国的江河湖泊重现碧波。

  治污呼唤创新市场机制。太湖治理中,江苏省发挥市场机制的活力,通过适当提高污水处理费、使污水处理行业有利可图的办法,激活了污水处理市场,目前,江苏太湖流域的大多数市县都将污水处理费提高到了全国最高的每吨1.1-1.15元,大量信贷资金、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由此源源不断地涌向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苏南一些村镇还出现了民间投资兴建的污水处理厂。到2005年底,太湖流域污水处理能力将大大加强。太湖的截污防污大有希望。

  治污需要祭起法律的利剑。浙江省环保局领导介绍说,我国当前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处罚力度过小,以致出现了“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一些唯利是图的企业宁愿受罚,也不愿意按排放标准进行污水处理。对此,建议正在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显著加大对违法排污的处罚力度。

  记者在宜兴市槽桥河一带采访时,当地农民告诉记者:附近种水稻的农民都要花高价从外地买没有污染的大米吃,因为自己种的水稻是用污染严重的河水灌溉的。闻听此言,让人顿生疑问:在污染严重的情况下,谁来保证那些出售污染稻谷的农民,买来的就是“绿色”大米呢?

  饮用水源污染了,尚可通过深度处理来挽救;可是,我们的家园污染了,能拿什么来拯救?当吃的香藕黄稻受到污染时,即使有了合格的饮用水,我们的健康又有多少保障呢?

  盼沧浪之水更清,盼神州的天更蓝!

  压题照片:无锡市实施大规模净化水质的生态工程,种植美人蕉、水竹、睡莲等531万多株,使蠡湖水质逐步改善,生态系统得到重建。邓红阳摄(来源:解放军报第10版)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