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长篇特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闻思录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5月15日 14:05 解放军报

  这里走出万余博士硕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闻思录

  本报记者 丁海明 王握文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长沙岳麓书院的这副名联,深蕴着一段学术繁荣、人才济济的历史。5月上旬,当同在岳麓山下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走过20年历程之际,记
者走进这所名校,油然而生“军中有才,于斯为盛”的感叹。

  作为我军第一个设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府——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年来,构建起军事高科技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了上万名博士、硕士,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才力与智力支持,铸就着未来战争的铁骨脊梁。

  一个军事高科技学科体系正崛起

  培养一流的人才,必须有一流的学科。当世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之时,一个有着鲜明军事高科技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在国防科大迅速崛起。

  探访这所大学下设的10个学院,仿佛走进一个高科技学科林立的“军事沙盘”。

  系统集成和科技一体化,是军事高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该校敏锐地察觉到,侦察监视、指挥控制和精确打击,将是现代战争角逐的“科技高地”。为此,他们立即着手改造相关的传统学科,淘汰落后专业,构建起以高性能计算机、军用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等5个重点学科为基础的学科群。

  信息与通信工程是军事高科技的核心学科之一。他们紧贴未来信息化战争需求,积极拓展这一学科领域,重点开展自动目标识别、远程精确制导、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化研究,逐步形成了战场信息传输与处理等4个重点学术方向。

  随着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深入开展,这座“沙盘”上又崛起了军用机电系统测控等3个新的学科方向,并迅速在武器装备现场快速诊断维修等诸多先进技术上取得突破,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在奋进中赶超,就会在竞争中落伍。2003年5月,该校以超前的眼光和气魄,在5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内,自主设置了气动光学等12个国防科技前沿学科。

  这几年,这所大学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准备,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建立起以工学为主体,基础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和军事学科交叉融合,集技术、管理和指挥于一体,布局合理的综合化学科体系,由单一的理工科大学发展为全军学科门类最多、最完善的综合性大学。拥有博士学科40个,硕士学科8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有8个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实力评估中进入前10名。

  一批军事高科技重大课题被突破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北斗”地面信息处理系统,中国第一个军用微处理器……走进国防科大的科技成果馆,让人目不暇接。

  科研创新的平台是人才培养的大舞台。国防科大坚持让研究生尽快进入科技攻关主战场,在重大科研项目中摔打磨砺。可以说,依托重大科研课题攻关培育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所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

  我国某武器系统核心控制元件的关键技术长期受制于人,成为军事科技发展的技术“瓶颈”。国防科大以集成电路的研制与开发为契机,相关学科导师率领一批研究生合力攻关,重点突破,成功掌握了这一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研究生们在导师带领下,以数载之功,帮助广州军区某部完成了某型火炮数字化技术改造,为“战争之神”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研究生在科技攻关中的生力军作用,使国防科大科技创新拥有了不竭的动力之源。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动力装置等先进技术,是现代高科技战争的一个制高点,火箭发动机、自动控制、机电控制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成功解决了其中的深层次理论问题和技术难题,极大地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研究水平。

  徜徉在国防科大广阔的科研创新天地,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新创建的10多个跨学科研究中心。研究生说,这一科研资源的优化组合,带来了“1加1远远大于2”的效应。

  生动的数据最具说服力:“九五”以来,该校研究生参与攻关的国防高科技课题,有400多项荣获国家、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

  一群军事高科技新型人才在成长

  暮春初夏,正是研究生毕业时节,像往年一样,国防科大又一次成为全军部队争抢人才的焦点。

  “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这句名言,国防科大当之无愧。从白发泰斗到青年新锐,这所大学拥有包括6名“两院”院士在内的200多名博士生导师和600余名硕士生导师,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占60%以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们的言传身教,使研究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人人进课题,个个出成果。

  “不让一张文凭掺水,不让一个学位掺假。”这个直接维系未来国防安全质量的青年人才群体背后,不仅有温暖的薪火相传,更有一丝不苟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全程淘汰中,每年都有因各种原因延缓毕业或退学的学员。校园里流传的几则故事,折射着国防科大的人才质量观:一位硕博连读研究生,因选修课程的一次失误,未能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课程学习要求,就被转为按硕士研究生毕业;一篇毕业论文在湖南省论文评比中评为“D”级,其导师按规定“下岗”,耐人寻味的是,7名评委中的5名来自国防科大。

  这几年,该校青年学子成为国防高科技明星,已不是新闻。独创雷达极化信息处理新理论的博士生王雪松,成为该专业领域的青年专家,31岁就被选为博士生导师;博士生王意洁,年仅23岁就进入了国家“863”计划研究人员行列;博士生段晓君等一批研究生,在校期间就摘取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桂冠;5名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硕士研究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蛇形机器人……

  这璀璨群星,闪耀在国防高科技创新发展的星空。这所大学的研究生院,捧回了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集体”奖杯。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