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用“人才等装备”的思路抓人才建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5月14日 07:23 解放军报

  北京军区某集团军防空旅第一次接装某型导弹,形成战斗力的时间是5年,在这期间,军官队伍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不到10%。第二次接装某型导弹,形成战斗力的时间为1年,军官队伍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50%。此后他们又接装一些科技含量更高的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周期却只有3到6个月,这期间,军官队伍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达80%,其中有54名博士硕士。

  这一组数字充分证明,人才队伍的素质与战斗力形成周期成正比。

  什么叫“人才等装备”?

  接装导弹的当年,防空旅仅有4个人略懂导弹。第一次打实弹,科研单位和厂家来了100多名技术人员“保驾”,射击场上出现了“‘保姆’打导弹,官兵一边看”的尴尬场面。显然,这是典型的装备等人才。

  上述尴尬让防空旅党委“一班人”夜不能寐。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学了一遍又一遍,“宁肯让人才等装备,也不能让装备等人才”的指示更是张口就来,平心而论,旅里也一刻没有放松抓人才建设,可为啥新装备来了还是没人才?经深刻反思,大家感到,最要害的一点是没有弄清什么是人才等装备。第一,等装备的人才是建信息化军队、打信息化战争的人才,必须纠正那种不管所学专业符不符合这一方向,只管拿文凭、搞统计、算比例的倾向;第二,等装备的人才是相对超前的人才,即目前似乎没大用,新装备来了就顶用,未来战场顶大用的人才,必须摘掉“近视眼”,坚决纠正那种认为博士硕士带兵不如部队生长干部,操作不如士官,有没有关系不大的错误观点。

  认识有了新高度,人才培养工作就有了新境界。指挥二连雷达站长王剑考上华北理工学院攻读“安全工程与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有人说他这个专业很前沿,旅里可能用不上。旅长薛爱国说,未来战场网络安全关乎生死存亡,怎么叫用不上?他亲自为王剑送行。

  以超常举措培养和留住人才

  防空旅今天有如此多的人才,在旅一级战斗部队实属少见。这些人才哪儿来的?是旅党委采取超常举措培养出来的。

  超常举措之一,越是优秀的有潜力的干部越是鼓励、帮助其考研。防空旅现有的博士、硕士,多是从本旅考出去的优秀基层指挥员、参谋和技术尖子。这样有利于培养指技合一的新型军官,但必须处理好眼前工作与长远建设的关系,特别要克服那种只顾眼前用着顺手,不管将来发展如何的倾向,避免“挑大梁的考不过跑龙套的”。旅党委统筹规划,让优秀军官提前脱产复习迎考,舍得把有发展潜力的36名“台柱子”送出去考研读博。司令部硕士参谋王建伟在任旅自动化软件开发课题组长时,提出要报考博士。旅党委态度鲜明:支持。目前王建伟已学成归来。

  超常举措之二,预留位子。以往一些优秀军官不愿脱产读研,一个重要原因是学历提高了,职务落后了,甚至学成后没了位子。防空旅对读研军官预留位子,该调级的调级,有的甚至在毕业前就提拔使用。如博士王建伟在毕业前一年就被任命为旅副参谋长。

  超常举措之三,“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专门建起博士硕士公寓楼,保证他们一到旅里就能分上宽敞的住房,并优先安排其配偶随军就业、子女入学。另外,党委专门买了一台车供他们外出联系工作时用。

  搭建新“舞台”,“戏”先唱起来

  一批批博士、硕士陆续学成归来,所学专业知识大多领先于旅里现有装备,如果仅仅将他们“储备”起来,英雄无用武之地,人才就保留不住。五营技术员刘辉读的是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取得硕士学位后,回到连队,一时不知该咋干。有的人想干点事,可在连队一是没条件,二是每天要像士兵一样训练生活,没法干。

  防空旅党委认为,“人才等装备”不是闲等。虽然一时没有信息化装备,似乎没有发挥高学历人才作用的“舞台”,但党委要给他们搭建信息化建设的新“舞台”,让他们把“戏”先唱起来。在信息化装备不多的情况下,他们成立了电子、雷达、通信等5个装备技术研究室,提供科研试验场所和条件,将编制在营连的技术干部采取“集中攻关,分散管理,吃住在连,随队保障”的办法,使他们人人有科研课题,有研究成果,有论文发表。事实证明,他们的“新戏”唱得有声有色。

  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指挥员、参谋人员、技术人员联手攻关,结合旅里的现有装备和未来信息化条件下防空作战怎么打的问题进行开创性探索,半年时间先后拿出了70余项战法理论创新成果,一下子打开了全旅官兵的眼界,并在实兵演练中运用,把部队带到了信息化战争前沿。为提高现有装备的信息化作战效能,高学历人才针对主战装备弹炮混编,主要兵器几代同堂、互不兼容的实际,确定了40余个革新项目,通过技术嵌入、软件升级、接口改造、系统链接等手段,实现系统集成,构建了一体化野战指挥网络。

  旅党委用“人才等装备”的思路培养人,但不是等装备来了再用人。高学历人才有了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一个个很有成就感,如今在旅指挥自动化工作站当参谋的刘辉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回来这两年,参与了一系列软件开发,越干越觉得知识不够用。有机会我还想去上学。”

  防空旅在鼓励年轻干部脱产读研的同时,更提倡立足岗位掌握信息化本领。因为,能入学深造的毕竟是少数。九连指导员王峰大学毕业后分到防空旅当排长,几年来通过在职学习分别拿到导弹专业和管理专业两个本科文凭。再多的本科还是本科,学历没升级,图个啥?王峰说:更新知识比文凭升级更重要。在防空旅,像王峰这样立足岗位在职学习的干部占总数的80%,所学的大多是战术指挥、计算机、导弹等专业,“人人为明天做准备”。旅党委规定,取得工程和技术专业本科学历的,费用给予报销,干部调职、晋级优先。

  短评:

  培养人才要有战略眼光

  北京军区某集团军防空旅用“人才等装备”的思路抓人才建设,实现了靠人才推动部队信息化建设,部队信息化建设又为人才培养提供舞台的良性循环。他们的经验证明:建设信息化军队,人才是关键;培养人才,关键要有战略眼光。

  部队建设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决定转型速度与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信息化人才。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是空前的,按部就班的人才培养方式,已无法适应部队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况且信息技术本身发展更新很快,培养信息化人才难度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上早动手、早准备。

  人才对建设信息化军队的重要性,大家都是清楚的,可有的单位对人才培养却抓不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像防空旅那样的眼光。培养信息化人才周期长,有的领导送出去培养的人才,可能自己任期内用不上,便把劲用在那些见效快、看得见的“形象工程”上;有的领导只顾眼前工作需要,舍不得把用顺手的优秀人才送出去培养,有“现得利”思想等。培养人才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事业,是所有领导干部的共同责任。能不能用战略眼光培养人才,这是对领导干部境界和胸襟的检验。我们应该像防空旅领导那样,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始终把人才培养这项事关信息化建设全局性、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抓得紧而又紧。(来源:解放军报第1版)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