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海峡两岸觅血证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4月29日 06:59 解放军报

  60多年前,在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中,人们不会忘记两个日本兵疯狂进行杀人比赛的暴行。其中一人砍杀中国军民的最高纪录达106人。半个多世纪过去后,一把刻有“南京之役杀107人”的日本军刀,在台北被发现。从106到107,虽只一字之差,却是无数中国同胞鲜血写成,它再次昭示了不容篡改的日本军国主义血腥的侵略历史。

  一把血迹斑斑的军刀,牵动了海峡两岸同胞炽热的爱国情感。共赴国难的历史,共同
的民族情结,把两岸人民紧紧连在一起。他们同仇敌忾,共觅血证,展开了长达两年多的追踪调查。

  发现“百人斩”凶刀,首赴台湾调查

  追踪调查起于一位有着四年军龄的退伍军人、南京电视台专题部主任吴建宁。199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南京电视台派出摄制组赴台收集证据,拍摄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担当此任的吴建宁在行前查阅资料时,意外看到境外一本杂志报道台湾台中“军史馆”展出一把南京大屠杀“百人斩”凶刀。曾为军人的吴建宁血涌心头,立刻想到那张南京大屠杀日军杀人比赛的历史照片。报道中所说的军刀,会不会是杀人比赛中两个日军少尉所使用的一把?祖国内地知道这一历史事件的人很多,但都没有亲眼目睹这把杀人凶刀。如果能将它拍摄下来,那将极有教育意义。

  1995年7月31日,身为记者的吴建宁一行抵达台湾。这把“百人斩”凶刀并不在台中“军史馆”,而是收藏在台北一个“历史文物馆”。此时,馆内正在举办“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特展”。展厅专门辟有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展区,“百人斩”凶刀就陈列在一楼长方形的玻璃展柜里,旁边还辅以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和日本兵砍杀中国人的仿真蜡像。

  吴建宁细细打量着,发现刀柄上有一镶嵌的铜块,上面用日文刻着“南京之役杀107人”的字样。这是当年侵略者炫耀杀人成果的罪恶印记!

  为了镜头清晰,馆内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把凶刀从展柜中取出来,供摄制组近距离拍摄。吴建宁心情沉重地端起军刀,触目惊心的铜牌铭文点燃了他胸中的怒火。血迹斑斑的一把屠刀,107位中国同胞的头颅。看来,它不是照片上日军两少尉杀人比赛使用的军刀,这把军刀杀人的记录,已经超过了披露的日军杀人比赛的最高纪录。那么它的主人是谁?刀又怎么到了台湾?为此,吴建宁和摄制组在海峡两岸展开了长达两年多的调查。

  寻找凶刀的捐献者

  时间回到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军在最初的六个星期内,用集体屠杀和零星杀害的方式,采取枪杀、活埋、水溺、火烧、刀劈等手段,残暴屠杀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被害总数达30万以上。其中,用军刀杀人是最为普遍和残酷的一种。

  摄制组从台北“历史文物馆”档案纪录中得知,刻有“南京之役杀107人”的日军军刀,是原国民党第16军中将副军长魏炳文先生所收藏,他去世后,军刀由其亲属在1987年捐献出来。

  罪恶的屠夫是谁?战后是否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吴建宁想,只有找到当事人,才能弄清这把军刀的来龙去脉。但是,收藏凶刀的“历史文物馆”里并没有这方面的相关资料,馆内工作人员业已换了几茬,魏炳文亲属的下落无人知晓。

  吴建宁几番周折,打电话到台北黄埔军校“同心会”,请他们帮助了解魏炳文家人的情况。消息很快反馈回来:魏炳文原系黄埔一期毕业生,陕西西安人,亲属下落不明。此时,离台的期限已到,吴建宁和摄制组只好带着未竟的心愿返回大陆。

  在四川大竹县找到凶刀的收缴者

  调查在祖国内地继续进行。刚回到南京的吴建宁马不停蹄地给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兴祖打电话,转述了台北展出日本凶刀和在台的调查情况,希望得到他的支持。高教授时为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是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专家。凭着记忆和渊博的知识,他回忆起1987年纪念抗战42周年时,四川大竹县侨联副主席余鸿成老人在报上发表一篇文章《难忘的血债》,其中讲述了他收缴一把日本军刀的往事。细心的高教授连夜翻箱倒柜,找出了这份报纸,并推断凶刀的收缴者就是余鸿成。

  吴建宁闻讯立即与四川方面取得了联系。几天后,余鸿成老人回信了。这个沉寂了多年的抗战老兵,满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详细讲述了当年收缴日军凶刀的经过。

  那是1945年的冬天,在中国境内投降的日军尚未完全解除武装,时任国民党第16军22师辎重兵营营长的余鸿成,奉命去河北定县接收日军第一旅团的全部军马。当时,日军方面由一位大尉联络官与他办理交接手续。军马移交完毕,日军联络官代表向余鸿成上缴了10把军刀,其中就有这把刻有“南京之役杀107人”字样的凶刀。所有军刀由同来接收军马的军工兵营营长李福堂带回上交了军部,这把刻有“南京之役杀107人”字样的凶刀,则被当时16军中将副军长魏炳文有心留下收藏。

  聚焦西安,从魏炳文亲属中寻找突破口

  吴建宁和摄制组寻找凶刀收缴者的时候,另一条寻找凶刀捐献者的线索也在同时进行。

  查寻的焦点聚到古城西安。吴建宁通过有关部门和人士联系到陕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试图通过查找魏先生在祖国内地的亲属,继而了解魏炳文在台亲属的下落。

  几番周折,他们终于找到魏炳文在西安市和长安县的两位侄子,并从他们那里找到了魏炳文弟弟魏炳超在台北的地址。

  再次赴台,寻访凶刀的捐献者

  1997年11月,在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遇难60周年之前,吴建宁再次踏上宝岛台湾。寻访军刀的捐献者魏炳文的亲属,成为他此行的首要任务。

  台北,卧龙街56巷30号,他叩响了魏炳文胞弟魏炳超的家门。已经72岁的魏炳超告诉吴建宁,魏炳文先生已经去世多年,军刀是由其小儿子魏亮保管并捐献出来的。

  当天,吴建宁就与魏亮取得了联系。两人会面一攀谈,惊喜竟是同龄人。吴建宁亲切地对魏亮说:“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抗战是我们共赴国难的一段历史,你们魏家两代人在几十年里精心收藏这把军刀,又把它捐献出来,是对我们民族的贡献。为这把军刀我们已经辗转两年之久,如果当事人不谈,这段历史谁来作证?”

  魏亮被深深感动了。他说,父亲1949年来台后,一直赋闲在家。这把军刀,外人都不曾知晓。

  五六十年代,台湾一家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从父亲手里借过这把刀,片中闪过这把军刀的特写镜头。不想,一个日本人看过影片后,到处打听魏家的地址,三番五次找上门要收购这把刀。为此,父亲先后四次搬家,躲避骚扰。奇怪的是,这个日本人盯得很紧,每次搬家后,都能很快找到他们家。

  魏亮说,这把刀很锋利,一刀下去,能砍透尺把厚的“马粪纸”。小时候,他拿它砍树,刀柄上绕有一道道的麻线,握刀柄的手打开,手掌上沾满了许多像血渣渣一样的东西,那些碎碎的暗红色渣渣,掉到水里,把水都洇红了……1971年父亲去世后,出于好奇,他曾让台北一家索斯比(拍卖)公司估价,当时他被告知,这把军刀至少值一百万美金。魏亮吓了一跳,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一听,误以为儿子要卖刀,发了好大一阵脾气。

  魏亮对吴编导说:“我心里明白,这刀给多少钱也不能卖,那些被砍的中国人死得冤啊!”

  1987年初,魏亮的母亲魏常莲去世。弥留之际,老人留下了最后的遗言:“一定要把军刀捐献出去,让世人永远记住这段历史。”老人去世几个月后,在纪念“七七”抗战40周年的时候,魏亮将军刀捐献了出来。

  魏家两代人不为金钱所动,毅然把军刀捐给文物部门,反映了对历史的负责精神。中华民族向来有讲“义”的传统,魏家此举表现出的“义”,正是中华民族之凛然大义。

  一把凶刀,一条漏网的“大鱼”

  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里,至今完整保存着当年国民政府审判日本战犯的原始档案。其中向井敏明、野田毅和田中军吉这三个用军刀进行杀人比赛的刽子手最为臭名昭著。

  1937年12月,南京陷落前夕,日军第16师团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两少尉约定,在从无锡攻向南京的一路上进行杀人比赛,以谁先杀满百人为竞赛目标。

  12月10日,向井敏明、野田毅到达南京紫金山下时,向井敏明砍杀了106人,野田毅砍杀了105人。日本《东京日日新闻》连续三次对杀人竞赛过程进行了追踪报道,向井敏明和野田毅成为战时日本国内家喻户晓的人物。野田毅回到日本鹿儿岛的母校对校友说:“报上所载杀人比赛之事,都是我所为。我对在壕沟里的中国士兵说‘来来’,然后,过来一个砍一个。”

  经调查,吴建宁知道向井敏明、野田毅使用的军刀都是祖上留下的战刀。这两个凶手杀人的地点、数量、杀人军刀的类型,都与台湾的那把不同。因此,台湾这把日军杀人凶刀不能认定是向井敏明或是野田毅所有。

  南京黄埔路与中山路交叉口有座宫殿式建筑,厚重的基石承载着历史的重负。抗战胜利后,这里成为中国审判日本战犯的军事法庭。南京大屠杀中,进行杀人比赛的日军两少尉向井敏明、野田毅,以及残杀300人的日军大尉田中军吉,先后从日本引渡来华,在这里被判处死刑,并于1948年1月,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然而,台北这把“南京之役杀107人”的军刀持有者,一个罪恶的屠夫,在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却成了一条漏网的“大鱼”,一个逍遥法外的罪犯。

  吴建宁倾注心血,查阅大量侵华日军的史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胡菊蓉教授也一同多方查证,试图找出在河北定县缴械的日军第一旅团与南京大屠杀进城部队的关系。

  由于年代久远和许多当事人的故去,查找工作变得困难重重。然而,吴建宁和海峡两岸的正义之士要将调查进行到底。这一切,就是为了证明一段不容忘记的历史!

  2000年,吴建宁采访了来南京的当年日军第16师团的老兵东史郎。这位参与过南京大屠杀、称自己为“日本鬼子”的日本旧军人,以自己的良知,对当年的罪行深刻反省,四处演讲谢罪,并公开了自己的战时日记。此后,吴建宁又去日本,在同史学界的深入接触中寻找线索。

  正当全世界人民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日本右翼政治势力蓄意炮制的历史教科书,竭力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美化侵略,甚至公然鼓吹侵略有功,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这是对人类正义和良知的挑衅。

  一把罪恶的屠刀,107位冤魂。正义的追踪在继续……(来源:解放军报第7版)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