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科技创新纪实(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 07:54 解放军报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科技创新纪实(附图)

曹雪涛教授(左)辅导学生试验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科技创新纪实(附图)

免疫实验室一角

  本报记者 柴永忠 本报特约记者 唐向东 本报特约通讯员 肖鑫

  2004年11月1日,标志着国际最高医学成果的顶级杂志《自然免疫学》发表了一篇有关“新型树突状细胞亚群的调控功能”的文章,这是该杂志自创刊以来,首次发表由中国科学家自主完成的创新成果。

  国际免疫学权威肯·萧特曼当际评论:“这一发现是免疫学理论新的重要突破,将带动免疫学领域的发展。”而打破中国人在免疫学原创理论上“零”纪录的是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以曹雪涛教授为领军的、平均年龄不足35周岁的青年创新群体。

  该群体在2004年2月20日结束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有关树突状细胞的研究成果摘取了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几年来,曹雪涛率领的二军大免疫学教研室的科研群体先后获得国家及军队高水平科研成果共7项,在国际免疫学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惊世

  捕获新型免疫“军团”

  世界上一切生物为保持肌体不受伤害,对外来异物都有一种排除的本能,这就是免疫。令人谈之色变的癌症、艾滋、SARS、肝炎等均是与人体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

  作为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免疫学是世界科技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好比一座大厦的基座,免疫学几乎与临床每个学科都有关联,它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对人类防病治病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这点出发也就不难理解,诺贝尔奖评委何以会20多次慷慨地将医学奖授予免疫学专家。

  虽然早在宋代,我国就有用种“人痘”来防治水痘的记载,比英国人珍纳发明种牛痘要早好几百年,但我国在世界现代免疫学原创理论研究方面,却长期一片空白。

  1992年,作为二医大免疫学教研室学科带头人,曹雪涛立志打破中国人的“零纪录”,可当时他们的全部家当只有一台显微镜、一台离心机、一个超净台,再加上7个人。曹雪涛率领的“船队”就是在这个原点上开始了找寻“新大陆”之旅。

  “免疫学教研室初创时的硬件虽落后,但团队的思想并不落后。当时世界上对树突状细胞的研究也刚刚起步,曹雪涛教授以他多年的科研实践经验敏锐地感到,通过树突状细胞来实现肿瘤免疫治疗将是现代免疫学的发展方向之一,从而一下子把团队拉到了与国际同行同时起跳的平台上。”忆起当年蹉跎创业史,时任免疫学教研室副主任的于益芝教授感慨万千。

  树突状细胞是免疫细胞家族的“新成员”。说它“新”,是因为人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对它是无所认知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拉夫·斯蒂门首先发现了人体淋巴结中存在一种含量奇少、生有“伪足”的细胞,该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触须枝杈,因酷似树根而命名为“树突状细胞”。

  随后科学家研究发现,该种细胞可通过肢体生出的“伪足”抓住并消灭病原微生物,并可以把外界入侵病原体及体内恶变细胞的信息及时传递给淋巴细胞,就像人体内的一架架“预警机”,时刻逡巡在人体内。

  可进一步研究发现,树突状细胞在完成使命之后大都“寿终正寝”了。因该种细胞在人体内存量稀少,这种细胞能有多大的研究价值?

  科研遇到了“瓶颈”,国外不少专家开始转奔他途。

  从不轻言放弃的曹雪涛却把目光始终牢牢盯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一次次的细胞提取、纯化、培养、分析,在那片肉眼无法辨识的“微观世界”里,曹雪涛率领他的年轻“团队”在无数个青灯照怀的星光下乘风破浪。终于他们研究发现,有一种树突状细胞亚群具有极强的抗原提呈性,在完成吞噬、表达职能之后,不但不会消亡,而且会裂变增生,增生出的“少壮军团”会协调、控制人体的免疫环境,杀死过量活化的淋巴细胞,避免肌体免疫反应过激或过弱。人体的免疫系统有时就像一把“双刃剑”,对外界入侵反应迟滞或迷茫就易滋生肿瘤等疾患;如果反应过激,活化的淋巴细胞过量或得不到有效控制,也会打破免疫平衡,产生如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或其它疾患;只有免疫系统保持一种动态平衡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

  在“斩获”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同时,他们还意外地发现该亚群可分泌一种因子,这种细胞因子具有很好的造血调节功能,从而在理论上丰富了树突状细胞参与造血及活化免疫细胞过程中的精密调控机制。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的新途径,该研究为深入认识免疫应答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某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所有这一切不仅在国际上提高了我国免疫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地位,同时也为现代免疫学发展探寻到一块“新大陆”。

  ●抢滩

  突进解读生命的竞技场

  198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雷纳托·达尔贝率先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从那时开始,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在分子水平上认识人类便成为无数科学家的梦想。

  当前,基因已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一旦拥有某些重要功能基因的专利,不仅意味着垄断了将来这些基因所开发出来的相关产业的权益,而且将在生命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上占据主动。为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美国在1990年注入30亿美元,号称可与当年的“星球大战计划”媲美。此后,包括中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相继提出各自的基因研究计划,从而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生命科学工程。

  紧紧盯着世界生命医学前沿的免疫学科研团队,一刻也没有停止追踪与赶超的步伐。既然树突状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控制者,那么发现并解读树突状细胞上所承载的生命密码也就找到了它发挥功能的机理,从而也就为许多与免疫相关的疾病找寻到一条基因治疗的新途径。1996年,当时国际上正在进行基因图谱的研究,曹雪涛的科研团队在两台测序仪的帮助下也转入了找寻树突状细胞新基因的抢滩之战。

  1998年,他们在树突状细胞克隆了第一条基因,并随后首次发现了数种新的免疫分子。从那时至今,他们先后发现了124条树突状细胞来源的新基因,并认识了其中22条的功能,有6种新型分子获得国际组织的正式命名。目前他们发现的124条全长基因已全被国际基因库登记,开展的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的重组表达研究已初见成效。

  ●曙光

  打响斩除癌魔的攻坚战

  癌症,就像缠绕在人类身上的一条夺命枷锁,自从它被发现后,人类一刻也没有停止砸碎锁链的抗争。

  通俗地讲,癌症就是恶变细胞的无限制递增。那么人体免疫环境的“失控”是如何产生的呢?

  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三大功能,即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其中,免疫监视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人体通过免疫监视,可及时将癌变的坏细胞清除体外。可当免疫监视功能失调时,体内的癌变细胞得不到清除,肿瘤便由此产生。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主要依赖人体中具有肿瘤杀伤活性的免疫细胞来实现。在这些免疫细胞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则是T淋巴细胞。

  但人体的T淋巴细胞平日主要驻扎在淋巴结这些“兵营”当中,要激活这些素日“慵懒”的兵卒,及时奔赴病变区御寇杀敌,要靠一种抗原提呈细胞及时传递信息。1995年前,世界免疫学界普遍认为,人体中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巨噬细胞。目前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才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从而为治疗癌症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曹雪涛就把主攻方向瞄向了肿瘤治疗这一国际医学前沿领域。并于1992年完成了“高活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细胞因子综合过继免疫法治疗癌症的研究”,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他们针对晚期癌症的治疗开发的新一代治疗性肿瘤疫苗,利用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作为瘤苗,能有效打破肌体对肿瘤的耐受,激活T淋巴细胞,杀伤并清除肿瘤细胞。这种方法对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治疗肿瘤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它可以有效地清除术后人体内残留的肿瘤组织或瘤细胞,从而显著地降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大大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它不仅对无法接受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的晚期肿瘤患者有一定的疗效,而且对于转移性、多发性以及血液性的肿瘤患者来说,由于树突状细胞瘤苗可激发患者自身的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因而被世界免疫学界认为它可能是目前能控制及防止肿瘤复发的有效手段之一。

  就在记者即将结束采访时欣喜地获悉,目前免疫教研室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4项,其中已获得授权12项。他们研制的两种生物高技术产品已获国家新药证书;研制的两种I类生物制品已进入I/II期临床试治肿瘤患者。

  浦江之畔,一道曙光已划破雾霭。人类挣脱癌魔羁绊的战斗硝烟正浓。(压题照片由本报记者车夫摄)


评论】【军事论坛】【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