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牧星驭舟铸辉煌——记总装某基地指挥控制站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4月17日 23:38 解放军报

  牧星驭舟铸辉煌——记总装某基地指挥控制站

  本报记者 赵波 本报特约记者 刘程 本报特约通讯员 王艳梅

  今年1月,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为总装某基地指挥控制站记集体一等功。这是一个集光测、遥测、雷达、中心计算机和天地通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测控站,圆满完成了
5艘“神舟”号飞船、数十颗卫星和导弹发射等大型科研试验的指挥、测量跟踪任务。4月上旬,记者来到这个测控站,记录下这个英雄群体的故事。

  (一)

  2003年10月15日凌晨,“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进入倒计时,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已进入飞船待命。

  “‘神舟’五号,我是零号。”零号指挥员郭保新清晰洪亮的声音传遍了各个调度岗位,可是飞船内航天员的声音却时断时续。副站长白建军当即下令:“转动天线,加大发射机功率。”2分钟后,航天员的图像、话音等信息清晰地传送到发射场。

  飞船升空整流罩分离时,其他测控站设备的反射信号传来,操作手赵红平迅速识辨出真假信号,采取手动跟踪,在6秒内重新捕获火箭飞行信号,取得了高精度的测量数据。

  捕捉“神舟”二号飞船留轨舱那令人揪心的20秒,让主操作手徐兴国至今记忆犹新。

  2001年1月22日,“神舟”二号飞船留轨舱进入第200圈跟踪,各测控站均未能在规定弧段捕获目标。指挥控制站如果再捕获不到目标,留轨舱就可能失控。飞船入境后,徐兴国两眼紧盯显示屏,手上的操作手柄不时转动着方向。突然,显示屏上出现了一个亮点,他们连续跟踪测量了20秒。就是这宝贵的20秒数据,为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掌握留轨舱飞行姿态提供了重要依据。

  去年金秋十月,在太空巡游的某型号科学实验卫星即将返回地面。由于雷达与大地俯仰角较小,很难捕获目标。指控站决定采取一种特殊技术,并进行了多次模拟演练。10月15日10时24分,卫星飞临大漠,测控操作人员仅用11秒钟,就成功捕获目标。

  1999年以来,测控站的科技人员累计跟踪飞船、卫星2100余圈,发送各种指令5412条,无一差错。

  (二)

  2002年7月的一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天,指控站要执行4个重要的测量任务,1000多台设备参试,状态转换只有短短的15分钟。科技人员把任务层层化解,每项工作完成后都由技术人员“签字画押”,确保“指挥零失误、操作零差错、设备零故障”。

  载人飞行,必须确保绝对成功。从专家到普通技术人员,全站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先后解决各类问题128个,使所有设备都保持了良好状态。他们还将所有容易出现的故障汇编整理,制定完善了一整套质量监控和管理规定,连续奋战14个月,圆满完成了跟踪测控任务。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光测室副主任陈辅锋发现飞船发射窗口形成的太阳夹角,将对两台光测设备跟踪、成像造成不利影响。他进行精密计算,连续一周组织了50多次跟踪、成像实验,撰写出《跟踪成像分析报告》,并制定了有效措施。

  计算机系统是发射场测控通信系统的灵魂与枢纽,是信息交汇、处理和传输的中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场前,技术人员发现中心计算机在模拟任务最大数据流量的情况下,测试数据偶有“丢包”现象。为消除隐患,他们采用“隔离法”编制了多种测试程序,经过两个多月的逐步排查,终于发现有关应用软件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并及时改变转发方式,彻底排除了这个隐患。

  (三)

  载人航天工程启动后,指挥控制站承担了实时显示火箭、飞船飞行状态的《发射场指挥监控显示系统实时应用软件》研制任务。

  该系统庞大复杂,攻关组不分白天黑夜,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多次到北京、南京、长沙等科研单位和厂家调研请教。中心计算组组长赵传平,连续在计算机旁工作了64个小时,在5万多行的程序代码中,大海捞针般将一个错误的“+”号改为“-”号。不少技术人员因为长期敲击键盘,手腕磨出的老茧有硬币那么厚。

  “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前,上级要求开发“航天员生理遥测信息的处理与显示”软件。这又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测控站专门从医院借来生理学、诊断学等方面的书籍钻研。为了掌握生理参数测试知识,工程师赵传平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仅脑电图、心电图就做了10多次。弄清生理参数后,他们又攻克生理遥测参数处理的难关,成功开发出该软件。

  一场大风呼啸而来,卷起漫天黄沙,遥测室技术人员正在戈壁滩上进行天线标校。挂在车头的标校板经受不住狂风的袭击,摇摇欲坠。组长刘大扩爬上车头紧紧拽住标校板。狂风裹挟着沙石,噼里啪啦打在身上,他咬紧牙关,一直坚持到战友们顺利完成了标校工作。

  工程师李成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大漠工作,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由于常年劳累奔波,他身染重病。就在“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后,他却不幸倒下,再也没能站起来,年仅33岁。

  大漠无语,星光灿烂。年复一年牧星驭舟,指挥控制站的广大科技人员用青春和热血,为铸就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评论】【军事论坛】【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