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外军新闻 > 正文

美情报机构渗透手法多样 多国发生“颜色革命”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 14:11 新华网

  左渐晓

  近年来,“颜色革命”相继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爆发,白俄罗斯乃至蒙古的反对派也准备有所动作。再联想到此前塞尔维亚反对派为推翻米洛舍维奇进行的以“拳头”为标志的政治运动,“颜色革命”似乎已成为国际政坛上流行的某种“风尚”。探究“颜色革命”的背后,都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情报机构的渗透。可以说,美国情报机
构的渗透是“颜色革命”的染色剂,牵引了“政局变更”的方向。

  美国牵引“颜色革命”的特点

  冷战后在全世界扩展所谓美国式“民主和自由”成为美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以今年年初布什第二任期的宣誓就职演说为例,其中提到“民主”和“自由”两词多达数十次。在美国看来,全世界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即“民主国家”、可能向西方靠拢的“过渡性国家”和独裁的“反民主国家”。近年来发生的“颜色革命”正是美国争取“过渡性”国家的具体体现。为配合美政府的行动,美情报机构改变了冷战时期采用资助反政府武装、以暴力手段颠覆现政权的方式,转而采用支持反对派以和平的、非暴力方式实现政权更迭。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战略上的规划性。“颜色革命”的实现非一日之功,而是经过了美国十几年的长期策划和精心准备。例如针对独联体各国,上世纪90年代,美国先后制定了“支持新生独立国家”计划、“俄罗斯领导人”计划等,动用一切资源在独联体各国“培植民主土壤”、“物色民主骨干”。近期,美情报机构搞了一份25个可能发生动荡的国家的秘密名单,该名单每6个月更新一次,以确定美国政府的工作优先方向。

  二、介入手法的整体性。美国介入发生动荡国家的方式是多样的和深层次的。危机前利用文化、经济和政治手段宣扬“民主”和“自由”,该阶段美国一般在幕后操纵;危机发生时综合运用军事、外交等手段,全面对目标国施加影响,该阶段美国一般在前台积极活动。其中,美国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十分显眼,有媒体指出,遍布各地的美国非政府组织已然成为中央情报局安插在前方的“特洛伊木马”。

  三、“民主改造”充满美元味道。1992年,美参议院通过《自由援助法》,对外实施以扩展“自由”为目的的经济援助。

  美国情报机构的渗透方式

  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渗透,主要由一些非政府组织来具体实施。像国际共和协会、国家民主基金会、美国和平协会、卡耐基基金会、开放社会研究所等都已成为美政府在他国实现“和平演变”的工具。总体看来,美国情报机构的渗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以学术交流方式加强对目标国形势的调研,同时与未来的反对派之间“搭建桥梁”。像卡耐基基金会在独联体国家中都设有分会,在该基金会的资助下,前往独联体国家进行学术交流的专家学者都附带有为情报机构搜集资料、与亲西方人士接触以及分析目标国政治局势的任务。

  2、以目标国的年轻一代为主要渗透目标,培养亲西方力量。像美情报机构在塞尔维亚举办了“民主革命”培训班,为塞尔维亚以及乌克兰等国培养青年“民主”力量。此外,美情报机构还利用各种青年学者交换计划,物色和拉拢目标国前往美国留学、进修和考察的青年精英。

  3、扶持主要反对派人物。在确定目标国的主要反对派人物后,美国一方面把他们接到美国面授机宜,另一方面督促反对派加强内部团结。像在今年年初,美国国务院就曾邀请吉主要反对派人物前总理巴基耶夫、前外交部长等人访美,对美国选举的“民主程序”进行实地考察。而在乌克兰政治危机期间,美频频与乌国内各反对派领导人接触,要求他们结成“反对派联盟”。

  4、在危机发生时,通过情报机构和外交部门向目标国领导层发出强硬信号。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发生动荡时,这些国家的领导层都得到了美政府通过情报机构传递来的信息,向他们作出如果不动用军队就将保护其个人及家属安全的承诺,这从侧面对实现政权的和平过渡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美情报部门还通过军事合作的方式对目标国的高级军官进行渗透,使他们在危机发生时保持中立。5、美情报机构在目标国内帮助开办各种独立媒体,散布反政府信息,掌握舆论导向。在吉议会选举前,具有情报背景的美国和平协会在吉境内资助开办广播电台、报纸和印刷厂,这些媒体发布具有倾向性的所谓民意调查,对民意进行塑造。来源:环球时报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2005超级女生
漫画版《红楼梦》
上海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考察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