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流动的长三角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4月12日 07:03 解放军报

  长三角的面积只占全国的1%,但吸收着至少2500万的流动人口,吸引了超过1500亿美元的境外投资,吸纳并崛起上百个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的现代化产业园区。长三角巨大的经济规模背后,已不再是区域内16个主要城市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流动中形成的相互激荡和“叠加”。流动的劳动力、流动的资金、流动的技术、流动的市场、流动的GDP——要素的涌流推动着流动的长三角快速走向繁荣。两年前,当有人在上海滩以13亿元资金一举收购静安希尔顿饭店时,谁也想不到出手者竟是一位30出头的宁波小伙子。在流动中捕捉商机,是长
三角越来越富有活力的根源之一。仅一支浙商团队,他们输出到浙江省以外的长三角各地的民间投资就达数百亿元。据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目前在沪经商办企业的浙商超过8.4万人,企业约6万家,总注册资金超过900亿元,投资总额约1700亿元。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长三角经济的一大新特色。

  2004年11月,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举行了第5次会议。16个会员城市无一例外都把“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作为区域发展的战略共识。这个战略共识来之不易。回顾改革开放之初,物资串换、苏南的上海“星期六工程师”和大城市工业联营项目,可能是长三角要素流动的最初“萌芽”。历经上海经济重振前的阵痛、江浙的崛起、三地产业的同构竞争,再到浦东开发,民间资本在长三角的自发涌流,直到新世纪之初,长三角才最终提出“一体化”的构想:以上海为中心,形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区域经济格局。

  “接轨+融入”的格局,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我国目前比较成型的“经济圈”中,长三角区域中心最明确,城市群的层次最鲜明,这就为产业梯级的定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虽然上海市统计局的一份分析报告称,长三角产业同构现象依然突出,在16个城市中选择汽车为主导产业的城市高达11个;上海的竞争优势有所弱化;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尚待提高,但是“接轨+融入”的流动格局已在长三角“扎下了根”。

  上海市市长韩正明确表示,作为中心城市,上海将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与长三角其他地区形成“垂直分工、错位竞争”的关系,凡不符合上海发展战略的项目,能“让”的一定要“让”,绝不争抢。“江浙发展,上海繁荣;江浙进步,上海有更大希望。”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话,道出了长三角人的心声。从资源融合到发展利益的融合,流动的长三角推动了区域的整体繁荣。就像酵母一样,长三角民营经济在流动中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催发了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全面流动和融合。在经济要素的快速流动中,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形成“杂交”优势,激发出更大的活力。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着手编制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最新一次会议上,正式确立了“议事制度”,形成信息、规划、科技、产权、旅游和协作六大“专题”,目标是建立统一的市场流动平台。目前,长三角统一的经贸信息收集发布平台已具雏形;城际交通规划正在衔接;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有望在区域内共享;无障碍区域旅游正在推进;产权异地交易的规则互认也在进一步探索之中。流动的长三角正在大步走向更高层次的融合。(据新华社上海4月11日电)(来源:解放军报第4版)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