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 07:13 解放军报 | |
20多年风雨兼程,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关注中国关注世界?“两会”期间,军队政协委员们就和谐社会中的国民心态问题,结合身边的见闻畅所欲言,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培养学习心态,去除自大心理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攀升,对外贸易额跃居世界第三位。国际舆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是一片赞扬声。不少人开始飘飘然起来。 在成就面前,千万不要被赞扬冲昏头脑,骄傲自大更是不可取。委员们说,有的国外媒体片面夸大中国成就是别有用心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清朝初期,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老百姓,都普遍认为,西方各国是由于有了中国物品才强盛,若中国与之断绝往来,则西欧各国无法生存。这种夜郎自大,来自无知。李德毅委员认为,去除自大心理,需要培养学习心态。加强学习,才能了解世界,才能客观清醒地评价自己。 比如,我们的电脑、手机、DVD机等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但应该看到,我们只是生产大国,而不是生产强国,因为这些高科技产品的核心技术还被国外控制着。所以,我们还要奋起直追。 范晓虹委员结合自己在国外的所见所闻谈到,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跻身世界前10名,而人均国民收入却排在130位以后。去除自大,必须学会分析,正视差距。 培养自信心态,坦然面对困难 “三农”问题、资源短缺、社会公平……展望2005年,尽管有利条件很多,但老问题新矛盾也不少,有的媒体甚至把它概括为十大挑战。中华民族的复兴征途并不平坦。 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有自信心,段达球委员说。他一直关注着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对“三农”问题还作了深入调研。他认为,当前最迫切的,在经济上是解决国企和“三农”问题,在政治上则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反腐败等。但这些困难本质上都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努力逐步解决和克服。 谈起中华民族发展的环境,高金钿委员认为,国际上确实有一股力量试图阻止中国的强大,但只要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实行正确的内政与外交战略,任何外力也无法阻挡中华民族的复兴。 培养包容心态,静观风云变幻 欣赏体育比赛能反映人的心态。今天,当运动员在传统优势项目上失手的时候,人们感到惋惜却少有责怪。李鸿委员说,这说明国民的心态已经更加理性和健康。我们不再仅仅关心金牌的数量,而是更加关注劣势项目上的突破、运动员参赛的心路历程以及奖牌的含金量。 与此同时,也有些人对于体育比赛的胜负还是看得过重,对国与国交往中出现的一些正常的矛盾和摩擦,往往认识偏激。朱增泉委员举例说:这些年,许多西方国家对中国提出产品倾销的指控,不少人想到的,首先是西方国家又在歧视中国,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其实,许多这样的贸易纠纷都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现象,多数是能通过现有的贸易机制得到妥善解决的。 我们必须培养冷静、坦然的包容心态。康成元委员说,随着对外交往机会和了解国际社会渠道的增多,人们接受的信息也逐渐丰富起来。有好消息,当然也会有坏消息。培育冷静、坦然的包容心态,才能让我们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上更加自信。 培养责任心态,促进世界发展 印度洋海啸造成了空前的人间灾难,我国政府当即派出医疗救援小组奔赴抗灾一线,并拿出巨额援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中华民族的复兴对全世界是个贡献,而不是威胁,这需要我们用类似的行动一点一滴地证明。”胡彦林委员说,责任心是我们现在面对世界应有的积极心态。 “中国强大了也不称霸。”这句话不只是外交上的口号。委员们说,我们要更多地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与集体安全、促进经贸文化交流的责任,以世界文明的守护者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这样,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就会不攻自破。 卢锡城委员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需培养国民健康、理性、积极的心态,建设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他说,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教育文化工作者尤其是新闻媒体责无旁贷。(来源:解放军报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