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际评论:朝鲜伊朗与美国在核武器上斗法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2月17日 10:46 东方网-文汇报

  核心问题

  朝鲜宣称无限期退出六方会谈的真实性多大?

  伊朗与美国“斗法”底线是什么?

  美国近期是否会对“邪恶国家”动武?

  美国是否可能走出目前的“核困境”?

  核心观点

  布什政府出于务实考虑,目前难下武力袭击伊朗或朝鲜的决心。只要伊、朝处理好与美国的战略周旋,未来几年里依然有可能继续避免同美国摊牌。与此同时,布什政府出于对“邪恶国家”的厌恶,也难有可能大幅调整它对伊朝两国的敌对政策;它对“邪恶轴心”国的政策目标和实施手段,在本质上是低效甚至自相矛盾的。——沈丁立

  在国际恐怖活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美国发动挑战的时代,化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以及同恐怖活动的结合对美国形成的威胁,是美国总统布什新一届政府的重要使命。然而,新一届内阁刚刚上任,布什政府就面临严重危机:朝鲜宣布已经掌握核武,并将无限期地退出关于朝鲜弃核的“六方会谈”;伊朗则宣布,它暂停铀浓缩的时间是有限的,伊朗绝不会放弃铀浓缩的权利。

  朝核问题

  朝鲜以“超强硬对付强硬”的手法取得了成效。朝鲜的强硬立场还表明,它已无意再长期同美国在多边场合浪费时间,它要以核武器的资本换取同美国直接谈判进而迫使美国让步的地位。

  朝鲜认为它长期受到美国的威胁,它发展核武是被迫、不得已的。确实,美国不仅在韩国部署地面部队,并曾部署战术核武器,长期同韩国结成反朝军事同盟,而且一再威胁朝鲜,称朝鲜为“邪恶轴心”或“暴政据点”,发出以武力颠覆朝鲜政权的恐吓。因此,朝鲜认为它有权发展核武以寻自保。

  今年年初,朝鲜政府几度指出,将根据布什的《国情咨文》内容判断美国政府的对朝政策,从而决定是否重返“六方会谈”。笔者1月份访朝时,朝鲜政府再次清晰地表达了这个信息。布什2月2日发表《国情咨文》时,对朝鲜问题只用17个字的笔墨轻轻带过,“我们正同亚洲国家密切合作说服朝鲜弃核”。这不禁使人感到,朝鲜以“超强硬对付强硬”的手法取得了成效,布什不得不对朝鲜降低敌对论调。

  当然,这也将鼓励朝鲜继续对美实施“超强硬”的政策,因为布什的克制恰巧证实了朝鲜的判断:只要朝方强硬,美国终将妥协。在赖斯候任国务卿在美国参议院对她进行的提名听证会上首次把朝鲜纳入“暴政据点”的行列后,朝鲜作出了令世界窒息的宣布:它已掌握了核武器。这意味着,即使“六方会谈”机制一时还不会被弃置,但在朝鲜这一核心谈判方缺席后,这一机制已名存实亡。无论朝鲜是否真正掌握了核武器,它的强硬立场表明,它敢于应对美国的挑战,或者它敢于挑战美国。朝鲜的强硬立场还表明,它已无意再长期同美国在多边场合浪费时间,它要以核武器的资本换取同美国直接谈判进而迫使美国让步的地位。

  伊核问题

  国际社会对伊朗疑云重重,但目前的关键,还是要弄清伊朗究竟是否浓缩过武器级铀,并在搞清这个问题之前,阻止伊朗在未来继续进行铀浓缩。目前欧洲与伊朗的谈判没有进展,伊朗又开始威胁恢复铀浓缩活动。

  伊朗对发展核武器,曾经是有过想法的。随着伊朗革命和伊美交恶,伊朗秘密发展核武的外部环境迅速恶化。但伊朗在过去20年间,在和平利用核能的名义下,秘密发展了庞大完整而且先进的核能循环技术和设施。伊朗不仅在布什尔地区建造了从俄罗斯进口的核反应堆,而且随着在它中部地区发现铀矿,正在建设基于高速离心机技术的两个浓缩铀设施。国际社会对伊朗疑云重重,但目前的关键,还是要弄清伊朗究竟是否浓缩过武器级铀,并在搞清这个问题之前,阻止伊朗在未来继续进行铀浓缩。

  虽然国际原子能机构并未认定伊朗在秘密发展核武,但伊朗向国际社会长期掩盖其核活动的行为,促使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于2004年9月18日通过了一项措辞强硬的决议,该决议要求伊朗立即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并澄清伊朗与核活动有关的悬而未决的问题。迫于国际社会压力,伊朗不仅于2003年加入了关于加强核设施和核活动核查的《附加议定书》,它还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要求,于2004年11月同意暂停铀浓缩。期间,英德法三国作了积极斡旋,设法对伊朗的承诺作出补偿。但是,目前双方的谈判没有进展,伊朗又开始威胁恢复铀浓缩活动。文/沈丁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