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军帐”里“卧虎藏龙”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2月17日 07:31 解放军报

  本文提要

  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实践中,沈空航空兵某师引导官兵牢固树立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思想,不等不靠,思索建设信息化军队之策,探索打赢信息化战争之道,着力提高指挥机关和指挥员的能力素质,培养了一批适应未来作战的人才,搭建起新型“中军帐”。

  数九寒冬,长白山深处战鹰呼啸、兵车辚辚,一场陆空联合实兵演练拉开帷幕。记者在沈空航空兵某师“中军帐”里看到:10余名参谋人员,熟练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判断“敌”情,提供决策方案……随着演练的推进,“中军帐”的一个个决策,变成了前沿阵地不断传出的捷报。

  知己与知彼的重新审视

  大战之前的阵地一片寂静。晨光初照,从天边传来雷鸣般的声音,某型强击机两个双机编队呼啸而来。亮光闪过,地动山摇,目标区顿时腾起冲天浓烟……演练刚刚开始,沈空航空兵某师就让地面阵地尝到了“厉害”:强击机编队对坦克和导弹集群实施了准确的瘫痪性打击。

  “中军帐”里,师政委李东悄悄透露了“天机”:指挥班子里的10余名参谋,都有深入各军兵种部队交叉见学的经历,对手底细尽在掌握之中,打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近年来,这个师主动组织参谋人员走出“老营盘”,分别进入沈阳军区某装甲师、海军某基地等友邻部队,学习高炮、导弹、雷达、水面舰艇等专业部队的装备性能、作战方法,成为具有多兵种经历的“复合型参谋”。数月“进修”归来,他们为自身战法、训法研究带回了“靶子”,部队在针对性训练中越练越精。

  指挥所火力中心的3名参谋中,有海军某猎潜艇部队的“水手”,有雷达部队的“监测兵”,他们对打击目标的判读既准又狠。有了痛定思痛的领悟,就做到了知己又知彼,指挥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

  技术与战术的角色定位

  这是一场波诡云谲的战斗:某型强击机5个双机编队对某空域实施突防,预定袭击目标遭到猛烈轰炸。

  编队成功穿过雷达防区,让“对手”防不胜防,这得益于指挥员熟练使用的一系列创新战法。近年来,师司令部经过理论推导、数据推算和仿真试验等一系列模拟论证,创新了12套战法。上级作战部门认为,这是把信息技术成果运用到作战指挥领域的成功之举。

  师领导告诉记者,指挥信息化作战,要超越电脑联网自动化办公的技术层面,上升到战术层面,让信息技术成果真正为作战指挥提供辅助和服务。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这个师各级司令机关和指挥员把信息化建设的“瞄准具”对准未来战场,针对“情报预警、信息传输、火力引导和毁伤评估”等信息化作战的关节点,研制开发了“某型强击机战法仿真模拟系统”等数十种辅助作战决策指挥的应用软件。指挥员们借助这些成果练指挥、练谋略、练协同,信息化军队怎么建、信息化战争怎么打,答案越来越具体,如何指挥信息化作战,心里越来越有数。师司令部被空军评为先进司令部。

  不变到万变的辩证思考

  记者在演练现场发现,这次演练几乎是一次没有“脚本”的“实战”。“战争”按照客观规律向前推进,而作战则更多地依赖“中军帐”里的主观判断。从情报获取到“敌”情分析,从定下决心到下达命令,演练导演部最大限度地成为战争指挥所。

  “按‘红军’必胜、‘蓝军’必败的既定程序‘演戏’,不可能练出会打仗的指挥机关和指挥员。”副师长苗雨丰认为,和平年代,演练就是磨砺打赢能力的战争。

  对于指挥机关和指挥员来说,打赢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主观判断力,如果只会传达“脚本”里的决策和命令,演练便失去了意义。摒弃“演戏规则”,强化“战争意识”。多年来,这个师的指挥机关想定作业训练拒绝一成不变,倡导随机应变;拒绝墨守成规,倡导百家争鸣。为了一个战术应用,指挥员们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就在这种尊重客观、突出主观的训练中,他们创造出一整套纵向配套、横向联合的作战预案,一整套战时工作方法,指导部队突破了适应未来作战的4道训练难关:复杂气象飞行,打击未知目标,远海飞行心理障碍,超低空突防。

  演练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地面部队全部撤入某丛林谷地。“智囊们”抓紧判读侦察情报,周密分析“敌情”,果断指挥战机投下30余枚火箭弹,穿透伪装,弹无虚发。观战的上级领导认为,这是从指挥“打靶”向指挥“打仗”的真正跨越,可以说,这次演练“中军帐”经历了一场“实战”的检验。(来源:解放军报第2版)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