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情系百万兵——记全军远程医学工程创始人连平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2月13日 23:38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2月13日电 通讯:情系百万兵——记全军远程医学工程创始人连平

  人民日报记者郭嘉 新华社记者李大伟

  雪域高原正展开一场生死大营救!

  海拔5380米的新疆军区神仙湾哨所一名军官突发肺水肿,生命垂危,战友们一时束手无策。转移到山下抢救,又恐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紧急关头,哨所卫生员启动了刚刚建好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屏幕打开,鼠标轻点。仅仅过了几分钟,远在上海、南京、北京的医学专家几乎同时给出了有效治疗方案。

  这名军官立刻得救了……

  今年大年初一,哨所官兵又一次伫立高山之巅,向着万里之遥的上海,齐刷刷敬了一个军礼。每年的春节,他们都要想起一个人——全军远程医学研究开发基地主任、解放军第85医院副院长连平;每年的春节,连平都要守候在机房,随时关注着来自天南海北的求救讯息。

  8年来,从戈壁大漠到东海之滨,从北部边陲到南国岛屿,在共和国一座座军营里,有成千上万的官兵享受着“远程医疗”所带来的福音。

  8年来,无论是在风起云涌的演兵现场,还是在十万火急的抗洪一线,由“远程医疗”所带来的快捷高效的野战卫勤保障模式,持续展现着无穷的威力。

  所有这些都是有形的,而在它的背后,是连平和他的战友为建设我军远程医学工程所付出的无数艰辛和血汗。

  1995年,一则短小新闻引起连平长久的深思——海湾战争中,“远程医疗”使美军在这场远离本土的高技术战争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伤亡。

  这个以计算机、通信、网络、视频、影像等高新技术为主要支撑,充分依靠大型医疗机构医学资源优势,为异地伤病员实施远距离诊断、治疗的新型医学模式,让这位曾经获得4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骨科医生心潮难平。

  尽管早已取得令人瞩目的医学成就,但在新军事变革面前,连平又一次把自己当作一名出征的战士。就在这一年,他果断做出抉择:放弃从事了21年的骨科研究,投身陌生而全新的领域——远程医疗!

  “选择充满无数未知因素的边缘医学,简直是冒险。”——疑惑与不解,一时间包围着连平。

  没有人能够动摇连平的决心。他在给医院党委的报告中写道:“远程医疗在国外正快速发展并已成功应用于军事领域。作为一名军人,去从事这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重大军事意义的新兴学科,我义不容辞!”

  那段时间,连平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名临床医生终其一生,看的病人也是有限的;如能建成‘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将使百万官兵不出营区,便可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一切从零开始的连平,开始了他漫长而艰难的“远程医学”之旅。

  创业伊始,没有资金,没有设备,更缺乏人才……重重难关让连平举步维艰。

  从浦东到浦西,从城南到城北,连平的双脚几乎丈量了大上海的每一个角落。终于,一家网络公司被连平的诚心和决心所打动,他们答应提供实验所需的设备、技术和人才。

  第85医院党委全力支持连平的选择。医院每年为他提供100万元的研发资金,并把位于黄金地段的一幢门诊楼改造成远程医学实验室。

  在长达两年零4个月时间里,连平吃住在实验室,女儿重病动手术,父亲骨折住医院,岳父不幸去世……他都未能陪在亲人身边。每当此时,身居信息海洋里的连平只能把泪水和愧疚深埋在心底。经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的刻苦攻关、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和论证,“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终于被连平和他的战友开发出来。

  1997年,安徽阜阳人民医院传来喜讯,一名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儿童,不出院门即在上海兴华医院专家指导下,顺利实施了手术。而这一切均得益于他们使用了连平开发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欣喜的不单单是这家地方医院,连平的研究成果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引起解放军总部的高度重视。总后卫生部确定在第85医院建立“全军远程医学研究开发基地”,“军事远程医学”也被批准列入国家“863”重点研究课题……

  为了让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真正造福百万官兵,连平和他的战友长年累月上高原、下海岛、走边关、跑哨所,陆续在全军各级医院建立了264个基于有线通信技术的远程医疗工作站,使全军医疗系统的智力、装备和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极大地改善了我军卫生资源和医疗需求不平衡的状况,实现了我军卫生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既然踏上了创新之路,就永不停止前进的脚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军医疗单位对远程医学需求的不断增长,连平又把目光投向更大的范围。2000年,他在反复权衡利用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进行远程医疗的利弊得失后,坚定地提出利用卫星通信拓宽军队远程医学综合应用的技术升级方案。

  随后,连平与全军数百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先后攻克视频通信远程控制、卫星信道高效利用、远程电子数据交换、医学放射影像远程实时交互式诊断等关键技术,在全军范围建成82个双向卫星地面站、221个单向卫星接收站,从而实现了全军医疗单位信息系统与系统、卫星站点与站点之间的无缝链接,初步建立起跨越时空和地域、不受平战限制的快捷高效的军队远程医疗救治体系。

  2003年春季,非典疫魔在一些地区肆虐。全军远程医学网络管理中心紧急组织权威医学专家,在网上举行6次专题讲座,使全军数千名医务人员迅速掌握了非典的诊疗技术和防护知识,为抗击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几年来,全军各级医疗单位利用远程医疗系统先后成功进行了6000余次远程会诊,病种涉及24个临床专业学科,1300多名军地医学专家参与会诊与教学。如今,全军远程医疗系统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医学专业网络,在抗洪抢险、载人航天飞船发射以及军事演习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卫勤保障作用。

  2000年10月,当世界“远程医学”核心期刊——英国皇家学会主办的《远程医学与远程护理》杂志主编Richard Wootton收到连平的论文《中国人民解放军远程医疗网络》时,惊讶地说:“你们究竟靠什么力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这么大的网络?这在全球绝无仅有!我想,只有中国军队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2004年6月,当“远程医学系统工程”以最高票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时,全军评审委员会专家评价道:这一系统工程的建设与应用,为我军打造出一艘顺应信息时代的“卫勤保障航母舰队”。(完)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