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将“红色经典”播进青年心田(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 08:40 中国国防报
将“红色经典”播进青年心田(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将“红色经典”播进青年心田(图)
  何志城是一名转业军人,1950年参军,曾3次立功。1958年,他随“十万大军开发北大荒”,从此脱下了军装,在黑龙江铁力林场一直工作到退休。1974年一次偶然的机缘,让何志城走上了传播“红色经典”的道路。为了用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精神教育、激励年轻一代,30年来,他走过了29个省、市、自治区的645个县市,在部队单位、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宣讲了7000多场次,听众已达300余万人。

  2004年9月上旬的一天,我们走进了何志城位于安徽省南陵县何湾镇丫山村的家。

  “后半辈子,我就干这一行!”

  这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3小间砖瓦平房,堂屋、灶屋见不到一样值钱的东西。屋里沿墙壁排列着的5个简陋书橱和一张长条桌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书橱里、长桌上摆满了全国各地机关、院校和个人赠给他的图册、书籍、照片和哈达、玉雕等珍贵纪念品,计有8000余件!

  我们围坐在何老身旁,请他讲讲30年来的心路历程。何老沉吟半晌,慢慢地说道:“国防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要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历史,记住历史,从小立志为国。一个国家科技不兴,一打就倒;一个民族精神不振,不打自倒;一个青少年不知过去,将来怎么保卫祖国!”说话时,何老眼中泛起点点泪光。

  1974年何志城去南昌出差,趁此难得的机会,他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堂。先烈们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和精神,使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一连三天,没等纪念堂开门,他就早早等候在大门口。第三天进堂后,他决定用纸笔把展览的内容抄写下来,16开的纸他抄了83页。傍晚,纪念堂就要关门了,他还不舍得离去。纪念堂里的工作人员被他的执着感动了,便破例赠送给他一套烈士事迹资料。

  何志城如获至宝,回家后没日没夜地翻看这些资料,越看越觉得应该将它们整理出来,让后代子孙永远记住那一段历史。他决定先到附近的学校里去向学生宣讲。他根据资料整理出了一份演讲稿,为了熟记革命烈士的事迹材料,做到脱稿宣讲,他走路都拿着稿子大声朗诵。经过一番努力,何志城终于以精彩的脱稿宣讲,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在后来的许多日子里,何志城总是争取各种时机,到学校去宣讲。他铁了心:“后半辈子,特别是退休之后,就干这一行!”

  1981年,52岁的何志城同妻子、孩子们商量后,毅然决定提前退休,全家一起回到了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皖南老家。“告老还乡”后,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宏大的“681工程”:在有生之年,宣讲革命烈士事迹6000场,走遍全国800个县、市,直接听众达100万人。到2004年8月,已提前超额完成任务的何志城又将“681工程”提升为“885工程”,即宣讲8000场,让听众超过500万。

  “愿天下人都像您一样有一颗红心!”

  1987年9月8日,何志城在北京永定门中学宣讲结束后,学校的教导主任王亚平对他说:“共青团中央的三位同志请你跟他们去一趟。”何老吃了一惊,以为自己讲出什么问题来了。

  原来,王亚平事先把何志城的有关情况打电话报告给了共青团中央有关部门,他们派了3个干部悄悄坐在学生后面,想考察一下这老头到底有什么名堂。70分钟听下来,他们觉得很不简单,就请何老乘他们的汽车一起到机关去。一下上了八层楼,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处长李谦给他开具了一张推荐他向全国各地中、小学宣讲的介绍信。1995年9月14日,共青团中央又给何老开了一次介绍信,向全国各大院校推荐他宣讲革命烈士事迹和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

  有了共青团中央的肯定和支持,何志城的劲头更足了,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凡是听过他宣讲的人,没有不记住他的。黑龙江省铁力市文化局局长在给他的一封信中写道:“尊敬的何老,20多年前当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时,就听过您的宣讲。如今我的孩子已经上学了,我多么希望您能再来铁力,给我的孩子和小朋友们讲革命烈士的事迹啊!”

  1993年4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讲时,学生宗辉在递给他的纸条上写道:“何老师,在这个时代,我服您!”在安徽省肥光中学,女同学陈华买了支钢笔送给他,上刻“愿天下人都像您一样有一颗红心!”

  1999年6月,张思德英雄生前所在部队的一位战士听了他的宣讲后,深有感触地说:“一堂传统课,终生受益。今天若没听的话,不只是今天的遗憾,而是一辈子的遗憾……”

  在新疆,哈密市教育局听何老说时间紧,就把3所学校的师生集中在一个大操场上,装了4个喇叭,请何老上了一堂大课。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文教科副主任从120公里外亲自把何老从哈密接到自己家里吃饭,在那里共宣讲了6场。后来,何志城又被昌吉州干休所请去宣讲,150人听了课,3位老红军在课堂上把他抬起来,连声说:“讲得好、讲得好!”

  何志城先后在北京待了5年,在1300多所院校作了宣讲,包括清华、北大等名校。

  把生命的“尾巴”拴在宣讲事业上

  何志城老人告诉我们,常年在外宣讲,旅途中难免磕磕碰碰。他说他一共跌过4次跟斗,一次在武汉,一次在安庆,两次在北京,可是从没有人主动上前扶他一把。何老并不懊丧,他在心里对自己说:“这种情况正说明需要宣讲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革命先烈永远地倒下了,我跌倒了还能爬起来,我比先烈们幸福。只要跌不死,我爬起来还要去宣讲。先烈们一次性为国捐躯;我就一次次为国捐躯,直到捐完最后一口气。”

  何老以往的月工资仅600元,从2004年7月份开始才增加到850元。前700多场宣讲,他分文不收,往返路费、食宿完全自理。后来由于外出路途远了,物价逐步上涨,完全自理再也不可能了,就开始收受一些劳酬,用以解决路费问题。但他给自己定了四条规矩:“不多收,不嫌少,不给不计较,困难单位的不要。”有的单位一堂课付5元,最少的一堂课只付了1.5元,何老都表示感谢。远途外出,火车他只乘硬座,没有座位就站着,他曾经从安徽宣城到湖南衡阳站了7个小时,从哈尔滨到山海关站了10个小时。住旅店他总是拣最便宜的,有时他就在火车站、汽车站的长条凳上打开自带的铺盖将就一夜半夜。

  除了用于外出食宿,略有节余的酬劳全被何志城用于扶助老弱病残。自己村上一个女孩,好不容易从师范大学毕业当了教师,却不幸患了骨癌,何老把当时家中仅有的755元一次送了过去。何老有个心愿,他要用微簿的宣讲酬劳收入完成一万元捐助“任务”,目前已经完成了8200元。

  30年过去了,何志城始终无怨无悔地走在那条自己选定的路上。他摸过的小树长高了,他走过的街道拓宽了,他过夜的棚区竖起了高楼,他自己也变成了76岁的老人……

  毕竟年岁大了,老伴又过世了,子女、邻居、乡村领导都劝他歇歇,但谁也劝不住。一次又一次,他走出山乡小院,走向天南海北。何老说,他要把生命的“尾巴”拴在他的宣讲事业上。(来源:中国国防报)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