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北约“战火”为何烧向东欧?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 09:10 中国国防报

  参加演习的北约军官进行模拟演练

  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联合演习指挥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闪动着红色的小箭头,佩戴着北约快速反应部队臂章的军官们不动声色,静静地看着屏幕……如果没人解释,你肯定看不出来,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插在计算机背后的光缆连接着东欧和北欧9个“伙伴国”的首都,从巴尔干到斯堪的纳维亚,从黑海到波罗的海……最后通向布鲁
塞尔的北约总部,汇集到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的眼前。

  这场演习代号CMX2005,从1月26日持续到2月1日,是进入2005年后北约举行的第一场军事演习。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北约演习越来越青睐东欧,“战火”频频向东烧来。这中间有什么秘密吗?

  加快与“新伙伴”的磨合

  据披露,这次演习的目的是提高北约的危机处理能力,使“伙伴国”熟悉危机处理程序。演习并不涉及实际部队的部署,而是通过模拟形式在北约总部、北约两个战略司令部和各参与国首都同时进行。演习是假想在联合国授权下,北约领导的快速反应部队迅速部署在欧洲和大西洋以外的地区。演习的假想环境包括传统军事冲突、恐怖袭击和对北约部队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

  很明显,这是一场“老兵带新人”的演习。北约想通过在其东欧成员国举行军事演习,使新入伙的东欧国家尽快融入联盟。新加入北约的国家原来都是华约集团的成员。为了使这些国家尽快与北约其他成员结成一个整体,北约在新入盟的国家不断举行军事演习,一方面改造这些国家军人的观念,使其与老成员国的军队“合拍”,一方面通过演习改造新成员国的军事机制,淘汰新成员国的武器装备,使其与老成员国在军事上协调一致。

  树立“样板”拉拢“新人”

  北约还想通过军事演习拉住新成员。北约成立时只有12个成员国。在冷战的40多年时间里,北约仅仅吸收了4个成员。冷战后10余年时间里,北约已先后两次扩大,吸收波兰、斯洛伐克等10个东欧新成员。

  在北约老成员国眼里,新入伙的东欧国家都是从原华约集团中拉出来的“小伙伴”。这些国家在实力上大都不如老成员,社会基础也不太稳定。为了不让这些国家重新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北约近年来多次在东欧国家举行军事演习,以增强这些国家对北约的“凝聚力”。如2004年3月初在匈牙利举行军事演习时,北约就将准备当月底加入联盟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7个国家全部拉来参加演习。

  这次军事演习,斯洛伐克根据北约总部的建议,负责协调北约范围内弹药和爆炸物的清理及销毁工作。这是斯洛伐克于2004年4月正式加入北约之后,首次承担该组织的任务。这是北约有意提高斯洛伐克国际地位的一个举措。正如斯洛伐克自己所说的,斯洛伐克承担北约赋予的任务,将大大提高斯洛伐克的军事和政治声望。这次参加军事演习的国家不仅有积极寻求加入北约的克罗地亚和马其顿,也有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芬兰、爱尔兰、瑞典、瑞士等“和平伙伴关系国”。北约树立斯洛伐克这一“样板”将对其他想加入北约的国家起一个示范作用,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北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

  演练“危机”一致对外

  近年来,北约在东欧成员国举行的军事演习多为演练“危机处置”。如2004年3月北约在匈牙利举行的代号“危机处理演习2004”军事演习目的就是改善北约国家在处理危机方面的合作与机制。这次在斯洛伐克举行的“CMX2005”军事演习主要目的也是提高北约处理危机的能力。

  北约是想通过这种演练,提高自身应付东欧地区危机的能力。北约东扩的过程就是不断吸纳新成员国、向俄罗斯逼近的过程。东欧地区是双方激烈竞争的地带,难免出现矛盾,需要进行“危机处置”。如刚刚结束大选的乌克兰就经历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反复争夺。斯洛伐克是乌克兰的邻国。北约在这里演练“危机处置”,还邀请联合国、欧盟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代表观摩演习,确实让人有所感想。这次演习主要是演练在发生危机时北约如何应对、如何缓和两个假想国家之间的紧张局势,演习的环境还包括常规冲突和非常规威胁,如面临恐怖袭击和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威胁。

  北约的“战火”频起东欧。虽然这是北约的一种例行性军事演习,但其背后的深层意图值得深思。(来源:中国国防报)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