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让家居成为健康的港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 06:42 解放军报

  张干事分到一套营职房,刚刚装修一新,便迫不及待地搬了进去,可室内总有一股刺鼻的气味,让一家三口感到头晕、恶心,甚至还引起咽痛、咳嗽、流泪症状。经有关人员上门检测,才发现是家具中使用的中密度板甲醛浓度超标所致。检测结果显示,卧室中甲醛含量竟高达每立方米1.56毫克,超过国家标准19.5倍。

  赵参谋看到同事家有一套布艺沙发,既舒适又漂亮,自己也订购了一套,可时间不长
,就发现沙发里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此后,一进房间就感到呼吸困难,甚至晚上睡觉都会被憋醒。室内环境检测人员对其沙发质量进行检测后发现,沙发海绵中苯的挥发量高达每立方米20毫克,超过国家相关标准8.3倍。

  人的一生约有3/4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住宅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体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变,因室内污染而导致的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装修和家具引起的室内污染越来越严重,因为一般装修使用的材料和新家具的材料中都含有甲醛、苯、氨、氡等物质。甲醛是国际卫生组织确认的致癌物,室内装修中广泛使用的多种人造板材、墙纸、化纤地毯等材料都含有甲醛。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导致头痛、头晕、乏力以及视力障碍;浓度较高时,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最终造成免疫功能异常以及影响神经中枢系统。苯主要来源于胶、漆、涂料中,是强烈的致癌物,长期吸入可引起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氨气主要存在于混凝土防冻剂和高碱混凝土膨胀剂中,能刺激和腐蚀上呼吸道,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短期内吸入大量的氨可出现流泪、咽痛、咳嗽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肺水肿或呼吸窘迫综合症。氡主要来源于花岗岩、瓷砖等建筑材料,特别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石材,氡看不见,嗅不到,即使浓度很高时人也毫无感觉,然而它却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各种家用器具、消毒剂、杀虫剂、化妆品,以及烟草、厨房油烟、气体燃料、日用垃圾等等,也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还有家用电器的噪声、电磁辐射、静电等产生的物理性污染,寄生于地毯、沙发、被褥、衣物、毛绒玩具中的螨虫及其它细菌,家庭饲养的花鸟鱼虫和猫狗宠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生物性污染也在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那么,怎样才能防止室内环境污染呢?

  选用“绿色环保”型用品。房屋、装潢、家具、电器以及各种生活物品的选取、使用、维护都应符合环保要求,尤其是在购买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环境质量标准,认真挑选,尽可能做到无毒、无害。选择环保的装饰材料和家具,室内尽量少用化学杀虫剂;新买的家具不要急于放进居室或者使用,最好让家具里的有害气体释放一段时间再用;尽量不要把内衣、睡衣和儿童的服装放在新买的人造木板衣柜里面。

  讲究室内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勤晒被褥、衣物,合理使用清洁剂、消毒剂。同时,要增强室内环保意识,提高对居室污染的警觉,加强日常监测,发觉室内有异味,或者感觉精神不振、经常感冒、免疫力下降等现象,尤其是出现清晨起床时恶心憋闷、头晕目眩以及不吸烟却经常感到嗓子不适、呼吸不畅时,应尽快对室内环境进行技术检测,并及时采取措施。

  保持充足的日照和通风。保护室内环境就要恢复室内环境与大自然的和谐,随时保持室内充足的日照和空气清新。所以,按照现行规定,要求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房间能获得日照,主卧室起码保持2小时日照时间。通风换气是改善室内空气最主要的方法,每天最好开窗换气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十五分钟,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安装通风装置,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适当养花种草抗污染。在室内养花种草不仅能够绿化、美化居室环境,还可抵御室内有害物质的污染。比如仙人掌、仙人球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释放出氧气及负氧离子;吊兰可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过氧化氯等挥发性气体进行有效吸收;芦荟能吸收大量的甲醛;常春藤、菊花能分解存在于地毯、绝缘材料、胶合板中的甲醛和壁纸中的二甲苯;薄荷不仅能抵抗臭氧,还有杀菌作用。

  用科学手段消除污染。首先要找有关检测单位对室内环境进行检测,确定哪些有毒物质超标,再进行治理。除了用活性碳、臭氧等传统净化方式外,现在较科学的方法是用纳米光触媒进行消污,这种材料可以吸附有害物质,从根本上减少毒物,是真正的环保方式,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来源:解放军报第8版)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