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 04:04 解放军报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

  记者:2004年中国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目前各地的“两会”来看,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是代表和委员们的热门话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目标?它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吴忠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构想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在党的重要文献当中,这种提法的首次提出和系统表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家知道,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平均每年的增幅在9%以上,这在各个国家的现代化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按照现行汇率来看,2004年中国人均GDP已经接近1200美元。在经济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综合国力迅速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人们的创造力得到空前的提升,社会成员自由活动的空间得到极大的扩展。

  同时应当看到的是,中国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关键的阶段。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1000—3000美元这样一个时期是多事之秋。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时,可能出现两种前途: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显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断显露。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和即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各种利益矛盾相互交织,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重要“关口”。防患于未然,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顺利度过发展的临界点,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形成社会阶层之间良性的、公正合理的互动结构。正是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构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保证

  记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三个文明建设是怎样的关系?

  吴忠民:和谐社会的命题与小康社会的提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另一方面,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保证。中国现阶段出现的诸如贫富差距过大、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以及三农、腐败等问题,若不能予以有效解决,必然妨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三个文明建设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致的。不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好,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载体上来。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

  记者:和谐社会具有哪些基本的标志?吴忠民: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是以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为本,而且,是以无数个具体的个体人为本。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现代的和谐社会才能够协调好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体人利益的关系,才能够充分激发社会的活力,使创造财富的源泉得以充分的涌流,使社会呈现出一种公正的状态。

  和谐社会的标志之一,是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应当保持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为了保证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的团结和整合,就必须在其相互之间实现互惠互利的公正规则,在富裕群体获得发展的同时,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也应当得到改善。

  标志之二,是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按照贡献大小进行分配的公正规则,体现了对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直接性贡献的承认,体现了对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行业之间正当的、合理的差异性的承认。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潜能,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从而将社会财富总量做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注重激发社会活力,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而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四个尊重”的方针,从政策上支持、制度上保证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活力。

  标志之三,是社会结构应当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培育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人群,使之在社会中占有主导性的位置。中等收入人群的成员比较重视现有的稳定生活,而且其行为方式比较理性,其心理倾向相对来说也比较稳定。这样,就容易沟通并达成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共识。另外,中等收入人群是介于富裕群体和贫困群体之间的一个十分有效的缓冲力量,有助于缓解种种可能的社会紧张和冲突,从而形成稳定、有序、社会成员易于相处的社会局面。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努力实现社会公正

  记者:构建现代的和谐社会,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事情。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什么?

  吴忠民:构建现代的和谐社会,需要做的事情大致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治标”方面的事情,也就是说,对已经出现或者即将出现的有碍于社会和谐的现象进行干预和防范。比如,要建立起有效的社会风险预警系统,要形成高效运转的应急机制,要健全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应对系统,等等。

  另一类则是属于“治本”方面的事情。“治本”的事情更加重要,因为它不但可以减少、缓解现有的社会不和谐现象,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减少减弱社会不和谐现象及其强度。从“治本”的角度来看,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追求并努力实现社会公正。

  只有遵循社会公正的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这一看法已被广泛认同。这里所说的“人”,是指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而不是少数的社会成员。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应当“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一个社会遵循公正的基本规则,就能够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受益,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避免只有少数人受益的“有增长无发展”的情形。

  改革开放20多年了,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受益者。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可能不同群体得到的实惠会不一样多,一些群体的利益在短期内还可能受到损害,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只有让广大的民众普遍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真正提升社会发展的质量,保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地扩大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推动力;才能使人民群众积极地认同改革、认同发展,使社会经济的发展真正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一直是我们党追求的目标。这些年来,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到5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实现。我们党和政府正视当前存在的一些有违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最终一定能够形成一个既稳定又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源:解放军报第9版)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