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特别报道:中国崛起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13:57 新华网

  正因为这个逻辑,上面提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才被说成了不是一个程度问题而是一个规模问题。也正因为这个逻辑,今天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的影响方式是任何一个已经在经济上崛起的国家和地区(欧洲、北美和东亚)都不曾有过的。我们不妨借用一位在北京的环保人士曾经做过的类比来说明这个“逻辑的力量”:如果中国人要达到今天美国人的汽车拥有率的话,那么中国的街上就将有6亿辆汽车在行驶(注:今天大约是2500万辆私人轿车)。这个数字比全世界的汽车拥有总量还多得多。的确,如果今天的中国人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一个今天
这样的世界就远远不够了,我们也许需要4-5个这样的世界才能满足中国人的这个生活水准。要知道,美国在19世纪初开始奠定其经济发展的优势地位时,它的增长问题最多也还只涉及一个500万人口的规模,而今天中国开始经济起飞时,它的人口几乎是当时美国的260倍。毫无疑问,人口的基数“放大了”,所以问题在于规模而不是程度。而对于这个资源分配格局已定的世界来说,挑战极限的正是所有中国问题的“规模”。

  对于中国,眼下的经济增长模式就是这么简单,它几乎取决于我们的增长意愿。即使只有15%的中国人要离开农村进入工厂做工,10%的中国人要住上好的房子,5%的中国人要拥有自己的汽车,中国经济发展的马力就足以加速了。中国的人均国民产值现在每年哪怕提高100美元,就意味着1300多亿美元的经济总量,而中国现在的经济总量每年还在增加着这个数字,尽管总值上还只有美国的1/10。去年,中国仅出口就增长了50%,总值高达4800亿美元,已经接近了印度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即使这样,高达1.3万亿美元的国民产值分摊到每个中国人头上每年也不过只有1000美元,而且事实上中国的人均支配收入仍然远远小于这个数字。

  但就是这个小小的人均数字已经使中国去年消耗了全球40%的水泥和接近30%的钢材。中国自己目前的钢产量为2.2亿吨,在这个产能水平上中国这几年每年还要进口3000万吨钢来满足国内的增长需求。因为这两年对钢材的需求增长高达30%以上,去年中国至少有80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已经开始或准备建设。另外,英国石油公司(BP)说,过去5年里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量中,近乎一半都来自中国。中国现在40%的石油需求是靠进口满足的,去年的石油进口量已经超过了日本,仅次于美国。对国际金属矿产和谷物的大宗需求已经使中国成为了这些产品的价格制定者。

  发生在过去10年的这些经济活动还只代表着中国东部或沿海地区的迅速工业化进程。中国还有7-8亿的人口在农村过着一点也不富裕的生活,还有至少1.6亿的劳动力需要从落后的生产方式中转移出来进入现代的生产方式。中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让3-5亿人从乡下移民到市镇,中国政府手上还有几十万家国有企业及其庞大的几十万亿的帐面资产和巨大的土地资产尚未变现和出售。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一个将要再持续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消费和投资的巨大流量。但是,满足这么巨大的需求流量势必遭遇我们的资源状况、能源供给和环境承受能力的严厉约束。

  今天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制度性安排,包括全球的生产体系、国际贸易的规则、国际金融的体系乃至国际政治的结构,均是在未充分考虑中国这般崛起的前提下形成的。中国的经济刚开始实现高速增长,在西方世界的视野里尚不如“柏林墙”的倒塌那么的耀眼。实际上,中国今天的经济起飞是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界并不看好的转型方式下实现的,因此,当这个增长制造着更多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的时候,几乎没有正统的经济学家愿意相信在中国所看到的变化是可以长久维持下去的。

  说到底,中国经济增长给中国自身和整个世界形成挑战的源泉并不在于它的产出的增长速度有多快,而在于其投入需求和资源消耗增长的规模。毋庸置疑,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了投入的推动,几乎是在平面上发展的经济,没有形成精细的财富创造的模式。回顾一下世界经济的历史,无论是英国早期的工业革命,还是后来迅速崛起的美国经济,尽管相对于其他经济,在高速发展中它们无疑吸纳了世界的主要资源和能源,但是它们能够成为发达的经济并奠定今天的强国地位,靠的却是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即不断外推“生产函数”,得益于技术的创新和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经济学家发现,美国150年来的“实际增量资本-产出比率”(每增加一单位的产出所需要的实际投资)基本保持了常量。“东亚经济”在它们的经济起飞和高速增长的时期主要依赖了投入推动型而不是效率推动型的工业化发展战略,由于其规模过小,不足以对世界经济产生显著影响。但即使增长迅速,从它们自身来说,过于依赖投入推动的经济增长最终还是没能在赶超发达经济的人均收入方面持之以恒。“东亚”新兴工业化的经验几乎都是这样,在它们用了35年的时间将人均收入达到差不多美国人的40%的时候,就似乎再也难以高速增长下去了。

  同样作为一个人口高达10亿多的泱泱大国,印度这10年的经济发展显然走上了一个典型的效率推动型的道路。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到过印度的中国朋友对印度6%的经济增长不以为然。而我3月份在印度一周的访问却让我相信,印度在使用一个非常不同于中国的“生产函数”。5月份的《远东经济评论》载文说,印度的发展其实是另一个美国模式,道出了印度增长模式的特征。我在孟买的时候,印度的经济学家告诉我,印度去年消费掉了2000万吨钢,而且还向中国出口约1000万吨的钢材。印度的经济总量(GDP)已是中国的一半,但是印度的经济总量中有一半(过去10年平均约为51%-52%)来自于信息产业和人力资本密集的服务部门的发展而不是制造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印度未来的发展空间大于中国。看起来,世界尚未为中国的经济崛起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却有利于印度的增长。(《互联网周刊》)

  相关报道:斯里兰卡外交部长拉克什曼·卡迪尔加马尔称“崛起的中国不会给南亚国家带来威胁”

  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陈刚)斯里兰卡外交部长拉克什曼·卡迪尔加马尔28日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发表演讲时表示,日益崛起的中国不会给南亚国家带来威胁。

  卡迪尔加马尔在题为“南亚视角中的中国崛起”的演讲中说,他每次来到中国,都发现这里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大城市中的高楼更多了,道路更宽了,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令世人惊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在发挥着“更为巨大”的作用,这些都证明了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他说,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它的崛起将给亚洲地区乃至整个世界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南亚国家非常关心中国崛起的方式。斯里兰卡认为,中国将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并给南亚各国带来好处,这是与中国长期集中精力发展国内经济的政策分不开的,崛起的中国将不可能像历史上的其它崛起大国那样寻求军事上的扩张。

  他说,中国一直致力于增进同南亚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与南亚各国的贸易额不断增长,劳务合作与直接投资也迅速增加,正在崛起的中国从各个方面给南亚国家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利益。

  他在谈到斯中关系时说,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有很深的文化和历史根基。斯里兰卡是较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并长期在国际舞台上支持中国的正义主张。斯里兰卡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外交政策,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和在人权问题上所持的立场。

  拉克什曼·卡迪尔加马尔是应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的邀请来华访问的。(完)

  相关报道:法国《解放报》:中国的崛起打乱了世界排序

  弗朗索瓦丝·勒穆瓦纳是法国国际展望与信息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家,也是中国问题专家。她在回答记者问中仔细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记者问:中国令人害怕,尤其令美国害怕。西方国家该不该惧怕它的发展?

  勒穆瓦纳:中国不仅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是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对手,在高附加值产业方面也日益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然而,外企在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功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在赢利额中占了很大比重:中国出口产品的一半以上出自外企。此外,中国不再只是一个世界工厂,它日益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市场。高收入阶层的出现使中国市场成了一个对奢侈品消费有支付能力的市场。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影响就其规模来说要更接近日本实力增强时所产生的影响。中国的崛起正在打乱世界排序。

  问: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几个地理区域之间的自由竞争对全世界都有利。鉴于其人口数量、财政实力,中国会是例外吗?

  答:人们都说中国的崛起及其融入国际贸易总的来说对世界经济是一个好现象。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拉动了亚洲各国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把美国贸易逆差的责任归咎于中国,其逆差应归因于美国储备金的不足。 (完)

  相关报道:专访“亚洲版北约”之父纳拉帕特:印度乐见中国崛起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唐璐报道: 印度地缘政治专家纳拉帕特素来快人快语,他从不回避自己的观点。近两年,纳拉帕特由于倡导建立一个由印美主导、以亚洲民主国家和地区为主的“亚洲版北约”而闻名于世。这次藉纳拉帕特第六次访华之际,本报记者再次与其深谈。问及这些年来缘何总是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穿梭访问,纳拉帕特的回答颇为有趣:“我的心是倾向中国的,而我的头则倾向美国。”我们的谈话还是从“亚洲版北约”开始。

  “亚洲版北约”意在避免战争

  《国际先驱导报》:在“亚洲版北约”问题上,去年你曾提到你在与不同的潜在成员进行协调,现在时间又过去近一年,你们在推进这个组织的形成中取得了哪些具体进展?

  纳拉帕特:目前,来自美国、印度和日本的学者都在对亚洲的这个新的安全架构概念进行深入研究,台湾和澳大利亚的专家也在讨论这个思想。尽管他们看法尚不能统一,但有一点共识,即欧洲版的北约不能原封不动地移植到亚洲,因为亚洲国家远比战后欧洲所处的形势复杂的多。在美国也有一些人认为,必须要在亚洲很好地利用"已经尝试和试验过"的北约模式,而不是去建造一个新的联盟。比如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以及布鲁金斯学会就持这种看法。不管怎样,我认为"亚洲版北约"思想已经在亚洲有很深的根,只是一些细节问题尚不能落实。我对布什重新当选美国总统比较抱有信心,相信一旦布什连任,有关建立在亚洲建立新安全体系问题将在其优先课题中占据很高的位置。

  至于我本人的作用,我"并没有在许多国家中参与协调",因为我是非政府人士,所做的只是个人行为。

  《国际先驱导报》:拟议中的"亚洲版北约"所有潜在成员是否都接受了你们的原则?各成员就台湾在"亚洲版北约"中的地位有什么新看法?

  纳拉帕特:一些成员主张台湾能够成为"亚洲版北约"的正式成员,另外一些人则同意我去年在华盛顿和台北所陈述的那种观点,即台湾理所应当地具有"亚洲版北约"成员资格,但考虑到台湾问题的敏感性,并不一定非要将其列入潜在成员的名单之中。鉴于台湾的加入将使阿拉伯国家、澳大利亚甚至印度都不太愿意加入这个组织,最好还是让台湾在该组织之外,然而要确保在台湾受到攻击时给予其安全保证。

  《国际先驱导报》:你最近提到,“亚洲版北约”对中国有好处,因为根据有关原则,大陆攻打台湾就意味着不仅对台北而且对华盛顿、新德里和东京宣战,考虑到这点,中国大陆将会在对台动武时三思而行。据我了解,很多中国学者认为你的“亚洲版北约”思想过于理想化,是一种民族主义和冷战思维的结合。对此你怎么看?

  纳拉帕特:我非常尊重中国学者的看法。不过我想强调的是,我对建立“亚洲版北约”的基本考虑就是避免亚洲在未来25年发生战争,中国的发展至少需要20年和平,如果亚洲的朝鲜半岛或者台湾海峡发生战争,这对中国的稳定和增长来说都是灾难。所以我非常希望战争能够避免。

  然而,怎样避免战争?目前美国在亚洲建立的任何安全组织,都会被考虑用作保卫台湾的安全,这事实上就是向中国挑战。这点中国学者不太接受,他们认为我是冷战思维,但我要问他们两个问题:第一,你们能否确定台湾人不会宣布独立?你们敢肯定假如台湾宣布独立,中国政府不会向台湾宣战吗?其实这个问题谁也不敢肯定。我认为,任何时候战争都有可能出现,因此每个国家都必须为战争做好准备。我正是希望利用“亚洲版北约”来避免战争发生。我们可以期待最好的结果,但是要作最坏的打算。在我与中国学者的接触中,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认为,一旦台海冲突美国不会出兵,对此我感到很吃惊。

  印度不是与中国就是与美国结盟

  《国际先驱导报》:最近印度出版的两本带有虚构成分的书都提到中印未来会极大程度地和解,前陆军参谋长帕德马纳班的书甚至称中印可能会缔结安全盟约。不知这是偶然现象还是反映出印度各界对中印关系前景的确非常有信心?

  纳拉帕特:印度一直希望与中国友好。这对中印以及亚洲都有好处。然而,在过去很长时间,由于印度犯下了许多错误,中印关系中出现了许多麻烦,正因为印度的错误,中国在许多问题上都支持其他国家反对印度。但是未来中国与印度一定要交好。如果双方能够尊重包括不能帮助任何一国或者任何集团反对另一方的安全等原则,中印之间就有可能成为非常亲密的盟友。印度人非常清楚,他们在未来不是与美国结盟就是与中国结盟,中间道路是不可行的,因为这将使印度两面受到攻击。

  《国际先驱导报》:在你看来,印度加入哪个联盟的可能性更大?

  纳拉帕特:我认为英语、新经济增长、反恐战争以及印度在美国的强大移民等都为建立更密切的印美关系创造了良好环境,然而,印度最终是否与美国结盟要取决于美国和中国对印度的政策。

  我无法断定印度在未来是否会加入美国联盟,但是我认为三五年后印度将很可能成为美国的军事盟友,这意味着印度会像日本、澳大利亚那样成为美国的重要军事伙伴。果真如此,我认为这也不一定会影响中印关系。其理由在于,中国目前与澳大利亚、韩国以及科威特都有很好的关系,而这些国家均与美国有着十分密切的军事合作。既然这不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也没有理由认为印美军事联盟会影响中印关系。

   中国不可能悄悄地崛起

  《国际先驱导报》:前几年媒体评论还很少说印度会超过中国,但是从去年中旬开始,持这种观点的的言论似乎越来越多,您如何评价中印之间的差距问题?

  纳拉帕特:印度要追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和印度目前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中印双方都会做得很好。我不认为应该过分看重印度追赶中国这件事,毫不怀疑,中国将会在15年之内成为超级大国,而印度至少在40年后成为超级大国,也就是说印度将至少在25年之后才能赶上中国。

  《国际先驱导报》:你如何评价中国的和平崛起政策。我知道你对一些中国人不大愿意接受所谓“中国未来将会成为超级大国”的说法颇有看法。

  纳拉帕特:我个人认为中国现在已经在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二大重要国家,不管中国人自己是否接受这种位置,也不管其他国家喜欢与否,这都是一个事实。如果中国试图隐藏其力量,人们可能反而会怀疑中国想滥用这种力量。事实是,中国不可能悄悄地崛起,中国的目标是隐藏不住的。因此,中国最好应该坦率地向世界表明:“是的,中国现在是国际事务中的一股强大力量。”但中国同时更要强调,五千年的中国历史表明,中国将是一支和平力量,它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现在有些西方国家并不希望中国崛起,但是印度非常乐见中国崛起,因为中国是亚洲国家,我们当然希望亚洲国家在世界崛起。我希望印度和中国都将能取得超级大国地位,希望这两个“兄弟”能够在同一个家庭中好好相处,而不要相互打架。

  《国际先驱导报》:刚才提到的印度前陆军参谋长的新著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说法,即2010年印度邀请中国领导人作为主宾参加你们的国庆阅兵式。这使我想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印度会否邀请中国参加,另一个是印度目前与俄罗斯关系甚好,为什么没有邀请普京作嘉宾?

  纳拉帕特:如果新当选的印度总理来咨询我的意见,我将会首先建议他立即邀请胡锦涛而不是普京来参加印度国庆阅兵式。因为俄罗斯代表着过去,中国代表着未来。对我来说,未来将比过去更为重要。我甚至希望这个邀请2005年就能实现。(未完待续)

上一页            下一页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