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反恐专题 > 正文

巴格达副警察局长遇刺身亡 美欲在伊建敢死队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 16:45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随着伊拉克1月30日选举的临近,伊拉克武装再掀暗杀浪潮。继伊拉克巴格达省省长海德里1月4日遇刺身亡后,巴格达警察局副局长又在伊拉克武装人员的枪口下送命。与此同时,驻伊美军企图借助20年前在中美洲打击游击队的经验,在伊拉克建立“敢死队”,以便对付伊反美武装分子。

  ·巴格达副警察局长遇刺身亡

  据美联社报道,伊拉克内政部发言人艾哈迈德·伊斯梅尔1月10日说,巴格达警察局副局长纳伊夫当天在位于巴格达南部遇刺身亡。

  伊斯梅尔说,纳伊夫当天早晨与儿子走出家门,驾车去上班,结果遭到武装分子的枪击身亡。他的儿子哈里德也是一名警官,同样不幸遇难。

  随着伊拉克大选的临近,针对伊拉克政府高官和安全部队的袭击日益频繁。1月4日,伊拉克巴格达省省长阿里·海德里遇刺身亡,他的6名保镖也在袭击中丧生。海德里是去年5月伊临管会主席萨利姆遇刺身亡以来被杀的最高级别的伊官员,而且是极端主义分子的主要目标,曾在去年10月侥幸躲过一次暗杀。

  ·美军连杀22名伊无辜平民

  1月10日,一名“人弹”驾驶警车冲进巴格达南部的一家警局,引爆汽车炸弹,造成至少3人死亡,数人受伤。

  伊拉克武装分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打死省长,干掉警察局副局长,炸掉警局,而驻伊美军在“杀人”方面也毫不逊色,仅在1月8日一天,就连续打死22名无辜的伊拉克平民。

  1月8日凌晨2点左右,美军一架F-16战机投下的一枚500磅激光制导炸弹击中了摩苏尔城南部村庄的一处民宅,美军称造成至少5名平民死亡,但民宅主人称造成14人死亡。美联社摄影记者在现场报道说,死者包括7名成年人和7名儿童。现场血迹斑斑,惨不忍睹。事后,美军发表声明承认,美军战机在摩苏尔地区投弹击中一所民宅,表示抱歉。

  然而,1月8日晚上,在距离巴格达以南大约15公里的尤素菲亚地区,一支驻伊美军车队遭到路边炸弹的袭击。随后,美军向附近一个检查站胡乱开枪,造成2名警官和3名平民死亡。不过,医院方面9日称共有8人死亡,12人受伤。

  ·美国欲推出伊版“萨尔瓦多方案”

  尽管伊拉克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几乎成为一个杀人场,美国国防部还要借鉴20年前在中美洲打击游击队的经验,由美国特种部队来训练伊拉克军队、什叶派武装和库尔德武装,在伊拉克建立“敢死队”,用他们来对付伊拉克逊尼派反美武装,以便更好地实现美国在伊拉克的目标。

  《泰晤士报》1月10日援引美国《新闻周刊》的报道说,这项计划名为“萨尔瓦多方案”。根据这个方案,这个“敢死队”计划将由国防部或者中央情报局来负责。“敢死队”将负责绑架和杀死伊拉克武装组织领导人的特殊任务。

  但是,美国所谓的“敢死队”经验在中美洲人民心中依然心有余悸,这也是美国在这一地区形象不佳的原因之一。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为了推翻尼加拉瓜桑地诺政府,利用向伊朗非法出售武器的收入,以洪都拉斯为基地,培训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2001年,在一个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基地,人们挖掘出了185具尸体。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调查,这些都是当时被反政府武装绑架杀害的人质。

  布什的校友、美国现任驻伊拉克大使约翰·内格罗蓬特从1981年到1985年任美国驻洪都拉斯大使,在“前沿”位置亲身经历了这段血腥的“敢死队”岁月。

  在萨尔瓦多,美国则不像在尼加拉瓜那样支持反政府武装,而是出资培训政府军队,用以打击反政府武装。现在,美国又想在伊拉克如法炮制,重演20年前的血雨腥风。

  美国国防部拒绝对美国《新闻周刊》的报道发表评论和看法,美国国防部女发言人说:“我们不谈论具体行动和具体策略。”但一个内部人士透露:“(国防部)所有的人都同意,我们不能像现在这样了,我们不得不寻找一条打击伊拉克武装的办法。我们现在只是在(被动)防御,处于不利地位。”

  正在为伊拉克武装频繁袭击心烦的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对这项计划非常支持。美国退役四星将领加里·洛克将于本周前往伊拉克,评估美国在伊拉克的政策,特别是招募和训练伊拉克军队问题。美国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要求洛克提交报告,阐述如何更好地实现美国在伊拉克的目标。(王辉)

  相关专题:反恐专题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