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备动态 > 正文

综述:德国PzH2000自行榴弹炮树立典范(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 12:26 人民网
综述:德国PzH2000自行榴弹炮树立典范(组图)

PzH 2000自行榴弹炮玻璃化操作室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综述:德国PzH2000自行榴弹炮树立典范(组图)

德国莱茵金属武器弹药公司RH 40 BB远程弹药


PzH 2000自行榴弹炮移植到F124“汉堡号”护卫舰的甲板上


德国陆军自行火炮连编制3门PzH 2000自行榴弹炮

  四、PzH 2000自行榴弹炮新型弹药。

  德国KMW公司PzH 2000自行榴弹炮可使用多种弹药。包括北约制式的L-15A2高爆弹、子母弹、DM-106照明弹、DM-105烟幕弹、多频谱烟幕弹及战术核炮弹等。最引人瞩目的是新型Rh-40底部排气增程杀伤弹,射程超过40千米,另一种是专门用来消灭装甲目标的DM-702“斯马特”(Smart)远距攻顶弹药。

  1、新型Rh-40底部排气增程杀伤弹。

  在2001年5月,德国KMW公司PzH 2000自行榴弹炮依靠达到41.8千米远射程,从而赢得第一份外销订单。强调火炮弹药射程,能够在敌方火炮的最大射程外开火,从而保证了自身的安全。因为应付各种反装甲武器,单靠强化自身防护能力是根本不够的。

  2002年11月6日,德国莱茵金属德特克公司新研制的RH 40 BB远程弹药,作为瑞典火炮论证项目(ARTDEMO)的一部分,在瑞典进行了一次实弹发射论证试验。来自丹麦、德国、芬兰、挪威和瑞典的参观者感受到了配备TLS/DM 72模块化装填系统的PzH 2000自行榴弹炮发射新型远程炮弹的优异性能。瑞典雷达系统测得所有射弹的距离都超过了40千米,射弹的散布也很好。

  2、新型DM-702“斯马特”(Smart)远距攻顶智能灵巧弹药。

  德国GIWS公司是由德国迪尔(Diehl)弹药系统公司和莱茵金属德特克公司建立的一家合资公司,从事灵巧弹药系统的设计、研究及生产。

  GIWS公司新型DM-702“斯马特”(Smart)远距攻顶弹药大批量生产开始于1998年。前端外壳内部装有由1个红外传感器、1个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和1个毫米波辐射仪组成的复合传感器。毫米波部分的天线装在战斗部的金属透镜内,既可作为主动雷达使用,又可作为被动辐射仪使用(此时相当于一个无线电高度表)。后端则装有两枚带有末制导装置能穿透装甲的成形装药子弹药,两枚子弹药带有3片消旋翼和一个阻力自动旋转降落伞。当炮弹飞抵目标上空后,炮弹外壳会被甩开,并施放炮弹尾部的阻力伞来减缓落下速度,然后前端复合传感器就开始搜寻下方是否有战车、装甲车、自走炮、多管火箭、防空系统等高价值目标,找到后便引爆成形穿甲装药,从目标顶部加以攻击。

  德国GIWS公司声称DM-702“斯马特”(Smart)弹药可应用在任何一种155毫米口径火炮上,但德国陆军只将它用在新型的PzH 2000榴弹炮上。

  美国ATK公司和德国GIWS公司于2000年11月签署一份专门协议。协议要求GIWS向ATK公司转让DM-702“斯马特”(Smart)弹药的技术,ATK公司负责在美国生产射弹、子弹药及其它部件并在美国销售。

  其他国家也采购了DM-702“斯马特”(Smart)弹药,瑞士将用在M109型火炮上,希腊、荷兰和意大利已决定采用PzH 2000自行榴弹炮而配套采购。

  3、先进火炮和先进精确智能灵巧弹药配合,带动世界各国炮兵发展新方向。

  在作战中炮兵兵力的规模和作战投放要考虑需要打击目标种类、覆盖面积、火力密度和杀伤效率等因素。打击目标种类要求使用什么种类的弹药,如反装甲、人员杀伤等;覆盖面积考虑炮兵兵力的规模,也就是具体投入到战场上火炮数量等;火力密度和杀伤效率则需要估算打击的持续时间和次数。

  现在世界各国着重考虑火力密度和杀伤效率。合适的火力密度能够避免目标移动和弹着散布偏差而不能准确打击目标;提供更高的火力密度和更高的杀伤效率,能减少实际投入的火炮数量;快速发射需要打击目标而预定的足够数量弹药后,减少了作战持续时间;炮兵为避免被敌方发现和测算所处阵地位置,需要快速转移,更高的杀伤效率能够减少转移阵地次数,减少暴露在战场上的时间,降低被敌方发现的机率。

  在先进火炮和先进精确智能灵巧弹药有力配合下,德国陆军的一门PzH 2000自行榴弹炮发射5发DM-702“斯马特”(Smart)智能灵巧弹药的作战效力,可以和一个完整的M109炮兵连队同时发射普通标准弹药的作战效力相当。仅需少量弹药便能够有效摧毁目标,可减轻后勤保障的负担。德国陆军自行火炮连的编制原为4门M-109 A3G自行榴弹炮,换装PzH 2000自行榴弹炮后仅编制3门便达到相同的战力。

  先进精确智能灵巧弹药使炮兵的打击目标种类增多,发挥更大的作用。如DM-702“斯马特”(Smart)智能灵巧弹药可以直接摧毁主战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

  超越以往射程更远的先进自行火炮,能够使炮兵控制更大的区域;智能灵巧弹药能够有效实现远程摧毁对方的作战力量。德国陆军需要炮兵具备的作战能力,能够实时标定40公里以内的目标并予摧毁。随着射程更远的弹药出现,炮兵控制的区域能够极大的延伸。

  五、PzH 2000自行榴弹炮的舰艇移植状况。

  坚船利炮的舰艇制造和发展思想在二战时期达到顶峰,如德国制造的“俾斯麦”号战列舰装有381毫米主炮8门,舷装甲最厚处有320毫米。二战后世界各国不再建造除航空母舰外的大型舰艇,新建的舰艇也没有安装大口径火炮,而是以各种舰载导弹作战为主。但随着海军强国的水面舰艇过多的承担远程精确对陆火力支援任务,火炮技术和弹药技术突飞猛进,发展大口径舰载火炮重新形成热点,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都在积极考虑重新在舰艇上装备大口舰火炮。

  德国HDW造船厂、克劳斯-玛菲·威格曼公司和莱茵金属公司联合在德国基尔港进行一种先期概念研究,组成了“MONARC(模块化海上火力概念)”合作团队,以发展一种全新的水面作战火力。2002年,在世界上率先将PzH 2000 155毫米榴弹炮转塔安装在F124“汉堡号”护卫舰的甲板上,当作海军应用的系统可行性的示范。

  PzH 2000 155毫米榴弹炮转塔移植到舰艇上主要基于三点:首先是作战需求,海军舰载火炮需要强大的对陆火力支援能力,火炮要具有射程远和杀伤力大的特点;其次是可行性,新一代自行火炮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其转塔是一个独立操作的单元;第三点,海军和陆军通用,节省开发时间,降低各项成本和维护复杂性,还包括弹药通用带来的诸多好处。

  PzH 2000 155毫米榴弹炮转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高度自动化的火控系统,高精度的火炮控制系统,全自动的弹药存储、装填、补充低常煽康耐ㄐ胖富酉低澈脱厦艿摹叭馈奔翱盏飨低车龋胪饨缌档慕鼋鍪堑缭垂┯ο吆褪萘础W魑桓龆懒⑿院芮康哪?椋梢员冉先菀椎卣系浇⑼低持小S捎谂谒纠词亲圆垢模钔庑枰闹皇且惶?4伏的能源线和一条与操作室联接的安全线路。

  PzH2000榴弹炮移植计划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将PzH2000炮塔安装在“汉堡”号护卫舰上,进行对岸实弹射击,用于验证这种设想的可能性。虽然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能装备381毫米主炮,但那是一艘排水量53,000吨的庞然大物。将155毫米口径榴弹炮安装在满载排水量5,600吨的“萨克森”级F124型护卫舰上,不是重量和所占空间方面问题,关键在于解决火炮在发射时产生的巨大的后坐力对舰艇结构的影响。为此德国人设计了一种弹性基座。实验结果表明,弹性基座完全可以控制火炮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通过使用柔性支座,用传统的方法将炮塔安装到甲板上,火炮发射时对船体结构产生的残余加速度冲击有望被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第二阶段将着重验证安装在“汉堡”号护卫舰上的PzH 2000火炮在运动中对运动目标的射击能力;第三阶段,系统将配备齐全,在真正的作战状态下进行作战实验,包括更改“汉堡”号护卫舰上的弹药储存和装填系统。为了补偿船体的运动,还必须采用火炮瞄准稳定系统。构建除冰设备,将PzH2000涂成军舰的灰色。

  德国PzH 2000 155毫米榴弹炮转塔移植到舰艇上,为世界各国发展新一代舰载火炮系统开辟新的高效、低风险捷径。英国的第三代海上火力支援(TMF)火炮的发展方式与德国相同,英国BAE系统公司地面系统分公司计划将英国陆军现役AS90式自行榴弹炮配用的39倍口径155毫米火炮与皇家海军现役Mk8 Mod1式114毫米舰炮相结合。155毫米火炮可以提供比现有54倍口径127毫米舰炮更远的射程和更大的杀伤力,并且可以通过与陆军共享通用弹药来降低成本。

  六、提高快速部署能力和机动能力,发展炮兵火炮模块(AGM)。

  随着军事强国对战场觉察能力和控制能力提高,武器装备的机动性受到重视;随着侦察能力和反应能力空前提高,又进一步刺激需要强化机动性。美国等在军事干预中,需要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在作战前沿投放尽可能多的作战力量,往往是跨洋远程部署,灵活性也成为主要要素之一。如以前靠提高自行火炮和坦克的动力系统来提高机动性的方式,受到同时需要提高灵活性的有力制约,因此减轻重量和便于运输同时保证作战效能成为武器设计需要均衡的要素。美国等国家借助自身在信息化战场上的技术优势,降低武器装备防护能力而靠提高其机动性和灵活性来提高生存能力。

  德国PzH 2000自行榴弹炮被称为世界上最重的52倍口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同时具有的良好机动能力,主要来自所配备的性能优异、大功率的动力组件。但加装反应装甲后,战斗全重达到了近60吨,应该到了极限。

  德国KMW公司在2004年9月底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地面战争年会上,提出了称为炮兵火炮模块(AGM)的新型52倍口径155毫米火炮系统的概念。2004年10月,发布了详细信息。可满足使用大型运输机空运的自行榴弹炮(SPH)的需求,如“空中客车”A400M,以支援快速反应部队。

  可以将炮兵火炮模块(AGM)和PzH 2000自行榴弹炮加以对比:相同的弹道性能,但重量只是其一半,安装在MLRS底盘上的作战全重为27吨;AGM也采用履带式机动平台,但也可以安装在重型6×6卡车或8×8卡车底盘上。可以进行360°射击,进入和退出战斗的时间与PzH 2000系统相同,而且具有间瞄射击能力;驾驶舱内装有PzH 2000系统的弹道火控计算机,该计算机综合了北约火炮弹道影响函数和KMW火炮指挥与控制系统;为减轻重量,是一种由高硬度铝板制成的无人武器模块,包括升降装置、装弹机组件和PzH2000系统的气动式快速输弹机;在弹药使用上,该系统为全自主式武器,也采用155毫米口径,能够发射各种北约制式155毫米炮弹;其射程和精度可与PzH 2000媲美,备有人工装填和击发机构。该系统具有多发弹同时弹着能力,并能够攻击机动目标。

  2004年8月在德国梅彭导弹发射场进行了KMW公司技术鉴定试验的一部分,AGM样机发射了70发炮弹(包括全装药炮弹)。

  德国发展炮兵火炮模块(AGM)新型火炮系统,是基于从1998年7月开始正式交付服役的PzH 2000自行榴弹炮成功基础上的转化,适应作战发展新形式的更进一步发展。美国和瑞典也选择发展类似的轻重量、高效能的火炮系统,但前提和德国又有所不同。美国是在耗资巨大,作战全重接近40吨,性能指标超前和过高的“十字军战士”自行榴弹炮项目取消后,开始将目光转向高机动性和灵活性的轻重量、大口径火炮系统;瑞典人则表现出前瞻性和独有的精明。瑞典是最早考虑、测试和研究德国KMW公司PzH 2000自行榴弹炮的国家之一,但在2004年,瑞典陆军决定采购瑞典博福斯防务公司最新型FH-77BD L52型自行榴弹炮。FH-77BD L52与PzH 2000自行榴弹炮均采用155毫米52倍口径,战斗全重(含乘员和弹药)为30吨,采用“沃尔沃”VME A25C 6×6全地形底盘。采用正在开发的XM982“亚瑟王神剑”弹药,则射程至少可达60千米;另外作战反应速度、自动化水平和作战效能和PzH 2000自行榴弹炮不相上下,如可让5发炮弹在3秒钟之内几乎同时命中目标。

  七、下一代自行火炮发展将增强和扩展打击能力,靠提高灵活性来保证战场生存。

  德国KMW公司PzH 2000 155毫米自行履带榴弹炮最主要是一种成功的产品,对世界新一代火炮发展具有启示、参照和借鉴作用,一些性能指标几乎成了通用的标准。作战全重近50吨的PzH 2000自行履带榴弹炮,同时具有强大的作战能力、机动能力和优异的防护能力,成为标志性的巅峰之作。从武器装备用途来看,可以分为作战型武器和控制型武器。作战型武器主要用于战场作战需求;控制型武器除发挥作战用途外,还用于占领区、管制区和危险区控制。自行火炮是一种典型的作战型武器,而与其外观类似的坦克则是一种典型的控制型武器,能够在占领区、管制区和危险区巡逻和实施区域控制,但可能不会用自行火炮去巡逻。

  对于作战型武器,用提高机动性和灵活性去提高生存性是合理的,因为在精确制导和强大威力的进攻性武器面前,武器防护水平差异不能确实保证生存性。而控制型武器则不同,就像美军“悍马”战车在战场上,尽可能减轻重量,是一把快速突防的“尖刀”;而用于占领区,由装甲和防护薄弱在巡逻和执行任务时则险象环生,频遭袭击。

  基于自行火炮的效能和作用,下一代自行火炮发展,需要具有相同的作战效能但重量更轻,靠自身高灵活性来保证较高的战场生存能力;减少人员需求,在提高自动化水准后,可能人炮分离,就像美军用一架F/A-22隐形战斗机指挥若干架隐形无人机协同作战;随着战场网络化完善、实时信息交换和武器系统可靠性充分保证,自行火炮将可能跨入无人化时代。

上一页  回首页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军事频道推荐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诺曼底登陆
台湾军力专题
警用装备展
国防电子展
中英军演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