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军纵横:美军联合电子战编程小组任务概述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 20:24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 |
[本刊综合报道] 美军联合电子战编程小组隶属美空军第53联队电子战大队,由美陆军、海军和空军的工程师以及情报专家组成,其中包括空军编程小组和陆军编程分析小组,任务是为国防部提供最广泛的电子战编程能力,通过改变任务系统的电子战系统配置或电子战系统参数,帮助部队取得最佳电子战作战效果。 电子战编程分为四步:(1)确认威胁的变化;(2)确定对己方系统的影响;(3)对己方 (1)确认威胁的变化 电子战综合编程的第一步是确认威胁的变化,电子战专家利用来自各种情报信息网有关敌方系统的数据,确定敌方威胁系统的参数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分钟级的,有时是微秒级的(如测量的频率)。确认威胁变化所依赖的完整数据库是全军电子战综合编程数据库(EWIRDB),由美国防情报局及其四个情报生产中心管理。经过对威胁系统电子参数多年的测试、评估和观察,美国基本电子战综合编程数据库已经建成,其中包括了每个已知威胁的数据。确认威胁变化的过程称为"标记"。"标记"软件称为"标记对象恢复系统"(FORS),由空军和陆军工程师共同开发。美空军的E-3"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的电子战支援飞行平时就使用FORS来支持其编程工作。 (2)确定对系统的影响 确认威胁系统参数发生变化后,工程师们就通过计算机仿真和相应的电子战设备对新的威胁系统参数进行分析,然后创建新的任务数据文件。第53联队电子战大队的实验室中配备有各种平台、吊舱、雷达告警接收机和干扰机,包括B-1、B-52、F-15飞机实验室和先进多环境模拟器以及战斗电磁环境模拟器。一旦确定对系统的影响并计划修正任务数据,联合编程小组就发出一个"系统影响信息",该信息由第53联队电子战大队指挥官通过国防信息系统(DMS)发送给战斗系统。 (3)测试和评估新的任务数据 任务数据是电子战系统工作的基础,雷达告警接收机、电子干扰装置和干扰吊舱的任务数据中必须包括己方和敌方系统的雷达参数,避免发生自相残杀的悲剧。己方和敌方系统的雷达参数保存在美国电磁系统数据库(USELMS)中,由空军信息战中心管理;陆军系统部分由陆军编程分析小组管理,保证数据库中是最新的数据。数据库的更新通过"外国资料利用"(FME)系统的电子战程序完成,FME系统电子战程序的功能是评估外国武器系统的电子战能力和当前美国战斗任务数据的有效性,然后完成任务数据的更新。 在"伊拉克自由行动"和"持久自由行动"中,第53联队电子战大队通过"外国资料利用"程序,评估和更新了电子战综合编程数据库和美国电磁系统数据库中30多个电子战系统的数据,提供了185个任务数据文件。 新的任务数据文件创建后,要进行测试和评估,该过程也通过实验室测试和计算机仿真进行。 (4)快速分发新的任务数据 新的任务数据测试和评估完成后,第53联队电子战大队就发送"编程影响信息"(RIM),新的任务数据将保存在多军种电子战数据分发系统(MSEWDDS)中供相关单位下载,MSEWDDS系统由第53联队电子战大队进行管理。同时,"编程影响信息"也通过国防信息系统发送,使飞行单位知道如何对变化了的威胁进行响应以及到何处下载新的任务数据文件。 美军的电子战编程分为例行工作和紧急情况。在紧急情况下,紧急编程中心(ERC)将在探测到威胁变化的数小时内完成电子战编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