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通讯:功铸海天——记远望二号航天远洋测量船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 22:20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12月21日电 通讯:功铸海天——记远望二号航天远洋测量船

  人民日报记者廖文根 新华社记者奚启新

  这是离祖国很远的一艘大船。在南纬31度的南太平洋海域,她不断向天际发号施令。

  这是离祖国很近的一艘大船。在每个国外停靠点,如潮的人群手捧鲜花,挥舞着五星红旗在这里寻找着中国。

  这是祖国最牵挂的一艘大船。每一次出航,中央领导和全国人民都给予她特别的关爱。

  她的历史只有27年,总航程却可绕地球20圈。她的名字叫:远望二号。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她曾首次远航太平洋,将我国航天测控网从陆地延伸到海上,填补了我国海上航天测控的空白。从那时起,20多年来,远望二号船28次远涉重洋,安全航行40余万海里,圆满完成了运载火箭、国内外各类卫星发射及“神舟”号飞船飞行试验等31次重大航天测控任务,创下我国航天远洋测控史上出海频率最高、总航程最远、执行任务型号最全、连续测控时间最长的纪录,为我国航天事业立下赫赫战功,成为航天远洋测控领域的一支劲旅。

  挑战“禁区”,惊涛骇浪尽显英雄本色

  大海,带给远望人鲜有的温柔和浪漫,也时刻考验着他们的坚毅和果敢。

  航天远洋测控是在海水涌动、船体摇动、天线晃动、目标移动的复杂环境下实施的,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位于南纬中高纬度海域的测量点,平均不到一周就会出现一次恶劣天气,是公认的“海上禁区”,远望二号在这里执行测控任务面临着许多挑战。

  2003年10月14日凌晨,距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还剩最后几个小时,千军万马静待决战时刻的到来。

  这时,一个强大的气旋正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向远航在南太平洋上的远望二号船袭来。根据气象预报,测量船测控海区中心风力将达到10级,涌浪将超过5米,不但完全不具备执行海上测控任务的条件,而且会影响船舶安全。

  是执行原有测控方案,还是实施机动,必须立即决断。因为远望二号准时抵达测量点,是飞船发射必须保证的最低条件。坐镇远望二号的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副总指挥、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主任简仕龙当机立断:执行应急方案,向东北方向136海里外的新海域疾速前进。

  这是一次“冒险”。因为“临战变阵”是兵家大忌,在新的测控区域,原定的测控方案、设备各项参数指标都要随之发生变化,稍有闪失,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远望二号人在不到5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了复杂海况的预测、新航线的测量和所有参数的重新设置,投入了测控工作。不料,刚刚完成飞船一个弧段的测控任务,远望二号船所在海域又风起浪涌,气旋锋面紧追不放,再次袭卷而来。航海部门和测控部门沉着应对,迎风破浪,边走边战,全速撤离。不过几个小时,刚刚撤出的任务海域卷起了10多米高的巨浪。

  “神舟”五号一次次从远望二号船上空飞过。从监测飞船太阳能帆板展开到发出指令引导飞船变轨,从保持中央首长与杨利伟通话到完成各项测量、通信任务,远望二号人凭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精湛的技术水平,在惊涛骇浪中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在每次神舟飞船的测控中,远望二号都有过惊心动魄的经历——1999年11月,在“神舟”一号飞船任务中,远望二号卫星通信设备突发故障,与外界数据通信全部中断。当时海上正刮起8级大风,船体左右摇摆达20度,抢修人员系着安全带,冒着随时可能被甩进大海的危险,先后17次爬上25米高的天线,在实战前排除故障,保证了“首发必成”。 2001年1月,在执行“神舟”二号飞船任务中,远望二号突遇恶劣海况,风力达9级,浪高4米,不少船员晕船呕吐、无法进食。但没有一人离开岗位,有的把垃圾桶放在身旁,边呕吐边坚持工作;有的干脆把自己绑在岗位上,完成了55个圈次的测控通信任务。动力设备是船舶的心脏,一旦失去动力,既无法完成任务,更不能保证安全。在执行“神舟”五号任务前夕,因1号主锅炉漏水,船停了下来。这时,机舱内温度高达70多摄氏度,锅炉内温度则在80摄氏度以上,抢修人员用塑料软管吸干了炉水,然后将浸湿的棉被铺在炉内,轮番爬进去焊接作业,焊好时厚厚的工作服已全部湿透了。

  只争朝夕,海上测控书写中国奇迹

  2002年3月28日上午,正在执行“神舟”三号测控任务的远望二号船所在测控海区突然风起浪涌。为确保船舶及设备安全,测量船立即实施紧急机动。不料,这个唯一符合测控地域条件的地方,仍超出了测控雷达正常工作的技术指标:在飞船飞越测量船正上方的时候,测控天线可能由于俯仰角度过高而倒下。

  远望二号向极限发起了挑战。船长吴锦高立即组织人员讨论应急情况下的处置计划,终于赶在飞船进入测控区前确定了设备的工作状态。

  “神舟”三号飞驰而来,在大家的帮助下,操作手许升操控雷达紧紧地锁定目标。测控天线昂起的“头颅”一点点接近极限,发出呜呜的轰鸣。说时迟,那时快,雷达按照预案,迅速退出自跟踪状态。在飞船飞越头顶的瞬间,许升又转动天线控制手柄,引导雷达保持俯仰角度疾速旋转180度,在测量船的另一个方向再次重新捕获目获,稳定地跟踪飞船。

  目标显示屏上散乱的光点猛地聚成一个亮点。成功了!当大家从极度紧张中舒缓过来时才发现,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74秒。飞船的测控数据被远望人牢牢地抓在手中。

  在执行5次载人航天工程飞行测控任务中,远望二号累计测控飞船167圈,相当于完成167颗卫星的测量任务,而且每次都提前发现目标,稳定跟踪;设置状态数据数万个,发送指令1700多条,全部一次成功。

  测控的精度,是测控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远望二号连续攻克种种技术难题,不断提升海上测控精度。

  定轨精度的高低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航天测控水平。在执行“亚洲一号”国外卫星测量任务时,卫星入轨8分钟后,远望二号在南太平洋及时捕获目标,并提前22分钟把精确计算的各种参数发给卫星测控中心,其初轨预报精度比外商要求提高了好几倍。而高精度的定轨,可使卫星寿命延长半年以上。

  “姿章联控”是国际航天界公认的高难度测控新技术。这种姿态和章动联合控制方法除在少数几个航天事业发达国家成功使用外,在我国卫星测控领域中是首次使用。在“风云二号”卫星测控中,远望二号船成功使用了这一超难度的测控技术,调整了卫星的转速和姿态,实现了我国海上航天测控技术从测量到测控的历史性跨越。

  在当今世界少数拥有测量船的国家中,尚未有过在测量船上遥控卫星的先例。远望二号苦战8年,成功掌握了动态环境下稳定跟踪以及定姿定位、精确标校、电磁兼容等海上测控技术。近年来,他们按照载人航天海上测控任务的实战要求,面对多圈次、低轨道、短周期、多航向、长时间连续测控等全新的测控模式,突破了飞船低仰角快速捕获等诸多难题,攻克了测量工况设计、跟踪捕获、精确定轨、软件设计等10多项重大技术难题。

  在远望号测量船队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航天远洋测控事业成功地实现了从陆地测量到海上测量、从水上发射测量到水下发射测量、从国内卫星测量到国外卫星测量、从单一测量到能测能控、从卫星测控到飞船测控的五大历史性跨越,测控能力、测控精度、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等整体技术性能跃居国际先进水平。

  心系祖国,“我为自己的贡献感到自豪”

  在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远望二号每停靠一个国外港口,就像一条纽带,向前来参观的华人们传送着祖国强盛的信息,远望人也从华人们的热情欢迎和期盼中深切感受到,把个人的事业与祖国的强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是多么的光荣和自豪。

  而欢迎的人群可能并不知道,每一次远航,对远望人来说,都是人生的严峻考验。

  一个航次,测量船要跨越7个时区,经历季节的变化,船内近50摄氏度的温差以及电磁辐射,很多船员都因此患上了各种职业病,而机电部门的人员更要忍受6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和120分贝以上的噪音。

  30年前,朱鹏飞响应祖国的召唤,毅然从海军舰长的岗位上来到初建的远望二号,一年漂泊300多天,单程航行6万海里,为我国的航天远洋测量船开辟航道。谈起这段经历,这位一生与大海打交道的老船长笑谈:“为了祖国的高科技事业,我这把骨头早就交给大海了。”

  被大家尊称为“船宝”的轮机工程师万细春从远望二号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为船上的第一批机电员,迄今工作在热浪袭人、噪音震耳的机炉舱内。他告诉记者:“‘远望’号驰骋大洋,追星揽箭,一次次完成祖国赋予的航天测控任务,我为自己的贡献感到自豪。”

  今天,远望号迎来了更多的朱鹏飞、万细春。一批批青年大学生走上舷梯,把火热的青春铺洒在蹈海探天的征程中。远望二号船政委胡永生告诉记者,近5年来,测量船已经成长起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他们大都是国内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平均年龄只有27岁,很多成为响当当的技术骨干和专业技术带头人。

  与此同时,我们得到这样一组数据:5年来,为了执行载人航天海上测控任务,远望二号船共有400多人放弃休假,310多人主动推迟婚期或放弃度新婚蜜月的机会,200多人在妻子分娩时没能陪在身旁照看,58人在父母去世时无法赶回去送终。许多年轻科技人员为了不为家庭琐事操心,结婚多年没要孩子……

  远涉重洋,功铸海天。这就是远望人!(完)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军事频道推荐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诺曼底登陆
台湾军力专题
警用装备展
国防电子展
中英军演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