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西藏边防一线采访见闻:军人的气概高于山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 09:15 解放军报

  到西藏边防一线采访,听到许多征服山峦峡谷的传奇故事。攀越一座座高山,是一线官兵面对的日常课题,也是最大难题。

  西藏的山,险而寒冷。那一双双官兵的脚啊,你可曾知道踏碎过多少岩石和冰雪!

  一

  记者前不久来到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采访。在西藏军区,这个团巡逻任务最重。采访副团长史建伍时,他带队巡逻回来才10多天,走掉的3枚脚趾甲,刚长出芽。中校史建伍个头不高,少言寡语,但一说起这些年的巡逻经历,却滔滔不绝:

  我的心脏已经向左看齐,转了90度,都是爬山爬的。我们团有3条长途巡逻路,我经常带队走。每次出发时,都隆重得像上战场,山南军分区领导亲自赶到边防连,给全体巡逻官兵一一大碗敬酒。其实,壮行酒是水,喝酒后根本爬不动,为的是壮行色。

  这一路,先钻密林,再爬雪山。雨雪蚊虫都是小事,关键是密林里根本无路。有的战士走得满脚起泡,疼痛难忍,只能吃止痛片。我的脚也走烂了,但不敢吃药,怕影响士气。我有时痛得直掉泪,好在天天下雨,谁也看不清我脸上是泪水还是雨水。

  中间有一座刀背山,真悬,山脊长200多米,窄得像刀背,两边是悬崖,要骑着石头一点点挪。有个战士有“恐高症”,一上腿就软,我就让这个战士紧紧抓住我的手。战士要真掉下去,我肯定也会被拽下去。走这样的路,必须生死与共。

  过冰川时更揪心,头顶是云,脚下是雪,高声说话都可能引来雪崩。1998年秋,我们遇到一次,铺天盖地的雪浪从我们头顶上呼啸而过,埋进去十几名官兵。老天保佑,全挖出了。当时,我都想好了,如果战士发生意外,我立即打报告转业。现在的战士都是独苗,保护不好手下的兵,不如回家种地……

  听完史建伍的自述,有一种踏实之感———有这样的干部在,领土不会守小。边防上的事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就一条:在可靠干部的带领下,踏踏实实地把遥远的国土看好。

  二

  告别山南军分区后,记者从林芝往墨脱走。墨脱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边防官兵自称是“追赶太阳的人”———从一点到另一个点,都要从旭日东升走到夕阳西下。

  记者缠上绑腿、拄着藤枝走墨脱时,品尝到了“追赶太阳”的滋味,面前一直是无穷无尽的山、无穷无尽的乱石、无穷无尽的森林,两天之后走到边防营,身体的承受力达到极限。但边防营并非终点,若走遍所有边防连与执勤点,还需9天。走到墨脱,才真正感到墨脱军人的伟大。

  最远是边防三连,被称为“墨脱的墨脱”。至今,无一位记者光顾过,一般人的体力,一般人的意志,只能望而兴叹。走三连,从边防营出发,单程就需3天,不仅路险,中间还要翻一座蚂蟥山。走一趟,迷彩服都会染成红色。记者在边防二连采访时,战士们不提本连的“先进事迹”,尽说三连的“英雄壮举”。墨脱三连,在西藏军区太有名了。去一趟三连,不管是司令员或士兵,都是莫大的荣耀;在三连当过兵,如同胸前永远挂一枚英雄勋章。

  “我把青春献给边防,我把鲜血献给蚂蟥”是三连官兵的真实写照。四川兵文果说,我去三连,都是猛跑,中间不歇,一歇,蚂蟥就黑压压地往身上涌,用刀子都刮不及。我准备了两套衣服,用塑料袋装好,口扎紧。一路狂奔,缺氧、饥渴,都顾不上。跑到河边,赶快脱军装,上面全是蚂蟥,装进塑料袋,换上干净军装再跑,跑到三连就虚脱了,躺了两三天!文果曾在三连当兵两年,现在是边防二连电台台长。

  墨脱天天下雨,泥石流多,塌方是最大的生死威胁。几个月前,士官饶平就牺牲在巡逻路上,一块巨石击穿了他那年轻的胸膛。士官韩战军也差点牺牲,一次巡逻,“轰隆”一声泥石流就砸下来,人顿时消失在乱石之中。“小韩小韩!”同行的战友哽咽着大喊。几分钟后,他从乱石中坐起来,满脸是泥,笑着对大家说:“别喊了,我没事”。小韩命真大。绿草茵茵的墨脱烈士陵园,掩埋着29位烈士,其中爬山涉水牺牲的,占一大半。

  三

  采访中感到,西藏边防比想象中的艰苦,西藏官兵干的很多事,令人吃惊。

  当年,墨脱建第一座吊桥时,一个连的官兵抬着一根长钢丝,徒步走了一个月。4年前,洪水冲断吊桥,抬钢丝的一幕又在墨脱路上重演。今天,我们仅能看到飞架在雅鲁藏布江上的吊桥,建桥官兵已消失在茫茫人海,很多悲壮的历史章节,就这样被风吹散。到墨脱后,记者收集到的唯一细节是:一位参与抬钢丝的民工,到终点只说了一句“到了”,再没有站起来……一座大桥,一座丰碑!

  电,是边防连队的大事。但众多小水电站为官兵带来光明,也带来“麻烦”。每到冬季枯水期,都要清理引水渠里的乱石和淤泥。每逢此时,团领导都是带头砸冰,脱衣下水。站在渠水里几分钟,双腿就冻得红肿发亮。有的官兵一出水,就用担架抬走了。他们在用血肉之躯点燃光明!

  因为道路的艰险,迷彩背囊,成为一些边防连队重要的运输工具。种菜,用它背土;过节时,用它背年货和给养。记者在某边防团一连看到,官兵的背囊全背烂了,都是缝了又缝。边防某团3197哨所,海拔3197米,有台阶2248个,直上直下如同云梯。入冬后,隔一天就要下山背水,要爬整整一天。战士脊背上,水桶硌出的血印清晰可见。路上到处结冰,不知他们为背一桶水要摔多少次。官兵的肩膀,是支撑西藏边防的脊梁!

  有4位将军曾登上3197哨所,对吃水难进行实地调查,并已下拨专款。但有些技术难题,很难解决,比如引水管道如何防冻?真是难住了苦心的领导。面对特别恶劣的生存环境,西藏军区各级领导给予边防一线很多关怀和温暖,却不一定全能如愿变成现实。

  四

  很多人说西藏的雪山能净化人们心灵,其实真正净化人们心灵的是雪山上的人,雪山上的兵。某边防团七连大门上有一条巨幅标语———“士兵万岁”,据说是老指导员刘继新留下的“墨宝”。标语背后有何故事?因时间太久,不得而知,但一线官兵的确给予记者太多的感动。

  此次采访,很多镜头触目难忘:运送物资进墨脱的官兵,满脚流血的情景;在海拔近5000米山上扛石头建营院的官兵,胶鞋磨得四边开花的场面……记者镜头里的一双双脚,很少被人关注,也很少被人记录。这些镜头,是老西藏精神的经典诠释。

  此次采访,很多故事闻之动容:林芝军分区老政委罗际明,走遍墨脱每个边防连队,米黄色衬衣上全是蚂蟥咬的血迹;墨脱边防营副教导员周佳帝的妻子奚小颜,单薄瘦小,两次进墨脱,第3次还要进时,被丈夫坚决拦住了……领导对战士,妻子对丈夫,表达情感的直接方式是爬山———双脚能丈量出心灵的距离。

  此次采访,很多官兵令人感佩:当兵6年,往墨脱背运了很多书、读了很多书、也背诵了不少书的士官梁伟;两次遭受婚姻打击,依然乐观自信的墨脱边防营教导员杨浩宇;在遥远偏僻的地东执勤点,用竹竿当单杠,坚持训练的战士田相俊、耿立刚和濮宇;为发新闻稿,爬山走一天的某边防团报道员闫立兵……他们面对寂寞孤独所表现出来的定力,甚为罕见。有了这种定力,不管诱惑再多、喧闹声再大,都能把边界线牢牢“定”在那里。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