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BP集团首席执行官:竭诚合作保障世界能源安全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 14:10 中国石油报

  中油网消息(记者李春辉)近一个时期,伴随国际油价的跌宕起伏,能源安全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于当前油价水平及未来走势和影响能源安全的因素,BP集团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勋爵(LordJohnBrowne)在11月初访问中国时谈了他的观点。

  全球需求成就油价持续高位

  记者:谈到世界经济和能源,人们无法避开今年持续高扬的油价。有人就其原因做了很多推测,甚至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是今年油价上涨的最大原因。您的观点是什么?

  布朗:我认为,目前全球油价持续高扬是一种不寻常的状况。今年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出现石油供应的短缺,历史性的高油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石油需求的增长速度过快,几乎接近世界经济的增长水平。通常,石油需求增长速度一般相当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一半。

  强劲的石油需求增长来自哪里呢?我们发现这种强劲的需求不仅仅来自中国。实际上,中国仅占需求增长的1/3,其余2/3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可以说,今年石油需求的增长几乎是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发生的。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们对于能源供应安全问题的忧虑。目前,世界已进入了以恐怖主义和冲突为特征的时期。中东发生了两次影响深远的战争。但是,战争和恐怖主义并没有阻滞经济增长的进程。1999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了15%,全球贸易的增长超过了35%。

  在维持全球经济稳步增长的过程中,中国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更成功,地位更加举足轻重。自1999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增长了49%。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国,中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已超过6%。中国的发展意义重大,它表明中国将在21世纪的全球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当然,中国经济的成功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在2003年前的5年中,世界范围内的能源需求增长了10%。其中35%的增长来自中国。今天中国已毫无疑问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中国对能源需求的增长集中在包括石油等碳氢化合物上。1998年至2004年间,中国石油的日需求量增加了2.7万桶,其中绝大部分都依靠进口。现在,作为世界能源市场的全面参与者,中国的需求是影响全球市场的重要因素。

  过去5年,石油供应也有所增加,但石油系统中的剩余生产能力、能够快速投产的生产数量却在减少。人们担心这些国家的生产会由于各种原因而被迫中断。这些国家包括尼日利亚、伊拉克和委内瑞拉。

  正是这种担忧助长了市场中的投机行为,从而使价格一度攀升,居高不下。

  中期油价可能在30美元左右

  记者:以后会怎样?每桶50美元左右或更高的价格会不会成为一种定局?

  布朗:试图对未来较长时间的事件进行预测是不明智的。但是,供需的基本原理清楚地表明,除非出现更混乱的情况,否则价格不会停留在当前的高水平。

  在过去5年中,石油工业的私营部门在新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中的投资已显著增加。自2000年以来,投资金额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现在已接近每年1000亿美元。这些投资开始对油气生产产生影响。

  明年,墨西哥湾、里海和安哥拉的新油田将投入生产,由于新技术在已建成油田中的应用,俄罗斯的石油生产将继续稳步增长。未来3年,非欧佩克国家每年的石油生产净增长将会达到每天100万桶。

  欧佩克成员国的决定将对石油价格产生巨大影响,就像2000年至2003年间的情况一样。这些国家仍然几乎完全依靠石油收入,而且许多国家拥有大量的年幼人口,他们消耗着政府的财政支出。这一点决定了这些国家的基本需求,同时表明,在其他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中期的石油价格可能要稳定在30美元左右。

  这种价格水平看起来既满足了生产者和投资商的需要,又不会给全球经济造成损害。但这仅是一种观点,预测是危险的。

  石油和天然气仍可依赖

  记者:更长久的未来情况会怎样?能源安全能否得到保证?世界是否能够继续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来维持它的能源需求?

  布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们需要了解目前所发生的情况并提前采取措施,从而提前确保供应安全得以维系。

  这个更长远的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关于以满足消费日益增长的供应有效性。第二是关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在能源的可获得性方面,最重要的事实是石油和天然气不会出现短缺,储量丰富。按目前的消费速度,已经发现但尚未开采的石油储量总计可供应40年;天然气储量大约可供应70年。但是,石油的供应和需求在地理分布上并不一致。

  世界主要的进口地区有4个,也就是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对中国来说,即使按相对谨慎的经济增长假设,预计到2015年每天使用的进口石油将超过600万桶。

  在方程式的另一端,世界有3个主要的石油出口地区,也就是以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为首的波斯湾国家、西非以及俄罗斯。在2015年前,这3个地区提供的石油出口将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的80%。就是说,世界上大部分石油需求是通过国际贸易来进行的。

  第二个问题,现在,大气中碳的浓度已经上升到370ppm。空气中碳的浓度还在逐渐上升,日益接近科学家们认为会对世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产生威胁的程度,即浓度大约为500ppm到550ppm。目前尚未达到此种程度,这意味着我们还有时间。

  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都是严重的问题,如果我们希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期能源安全,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记者:对于维护能源安全,目前有这样一些提法:一是自给自足,也就是完全依赖一个国家自己的供应;二是立即过渡到使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从而避免依赖碳氢化合物;三是停止经济发展的进程,阻止人们使用更多能源。您怎么认为?

  布朗:所有这些答案都是令人无法接受的。

  自给自足听起来不错,但是成本太大。核能和煤炭是能源组成的重要要素,但是两者都会带来问题。例如,核能在恐怖主义和核扩散方面存在风险,并且经济成本很高,而且核废料的处理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煤炭的使用会给环境带来挑战。

  可再生燃料和替代燃料听起来也不错,但我们必须现实地看待现有的技术以及任何显著更换能源的时间表。此刻,世界上除水力发电以外的所有可替代能源只占世界能源总需求的2.5%。在未来10年中,这些可替代能源能满足世界能源需求的3.3%。也许有一天,一种替代能源将会占世界能源供应的绝大部分。这就是我们和其他许多人继续在该领域中进行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原因。但是目前,它们尚不能作为大规模能源供应来源。

  第三种选择———停止经济增长,告诉人们不能有追求改善生活标准的合理愿望,告诉人们不能有追求享用能源所带来的热、光和移动性的合理愿望———这既不现实,也非常令人反感。追求经济发展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能源的使用是这种愿望的核心。

  惟一的选择是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逃避这些问题。

  我们需要为每一项挑战寻找切实可行的答案,并且寻找一种解决方案,使人们能够依赖国际贸易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满足能源,并继续使用这样的能源,而不会感觉到自己正在对世界环境造成破坏。

  四大要素保障能源安全

  记者:您认为能源安全怎样才能得以实现?采取哪些步骤?BP有哪些经验可以介绍?

  布朗:BP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能源安全是我们业务的一部分,也意味着我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确保供应安全得以维系。

  为此,我们确定了四个要素。

  第一,确保能源来源实现最大程度的多样化———这意味着天然气和石油来自许多不同国家。这就是我们在世界各地投资的原因。

  能源多样化,与向市场提供能源所必要的基础设施(如用管道和船只装载液化天然气)相结合,是确保影响特定生产国的任何不稳定因素,都不会使客户无法得到他们所需的能源供应的最有效途径。

  多元化是能源供应的重要促成力量,是在国际贸易中保持信心的关键所在。例如,它意味着当我们开始提供天然气以满足中国和其他进口国的需求时,我们可以不仅利用来自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能源供应,也可以利用来自中东、特立尼达和俄罗斯的能源供应。

  第二个要素是技术。过去的10年中,石油行业中真正的全球性公司的发展,伴随而来的一大好处是在全球开发、应用并传播新技术的能力。这些新技术正在不断开拓新的阵地,而且有助于降低能源价格。在深海中发现并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能力就是一个例子。技术还使运输成本降低,这使得大规模长距离运输天然气成为可能。

  技术有助于实现许多不同的目标,包括迎接环境的挑战———这是第三个要素。

  恰当地应对全球变暖与效率有关,对全球变暖的正确反应也与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和组合有关,这样我们就能够逐渐降低产品中碳的含量。此外,恰当应对全球变暖还与新的解决方案的发展有关。

  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解决方案是提取并储存碳。我们正在试验这种技术。在阿尔及利亚的大规模研究项目涉及从我们在那里生产的天然气中提取二氧化碳,并在地下安全存放。该试验项目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在地面上减少20万辆机动车。

  第四个要素是应用我们关于全球市场的知识以及对于全球市场运作中复杂的贸易系统的了解,从而保证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够在需要时获得能源供应。

  在过去的10年中,跨国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我们能否获得成功仍然依赖于我们与所有人建立的关系。离开了政府和本地公司的积极支持,我们就无法在俄罗斯、阿塞拜疆或安哥拉投资。在中国这点尤为突出。在这里,正是由于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海油的良好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取得了成功。

  如果不与世界各地的汽车公司合作,我们就不能改善能源利用的效率。我们相信,合作,与新型燃料、新型润滑油与新的发动机技术相结合,必将有助于新一代机动车的产生。通过竭诚合作,将生产商和消费者以及国有公司和私营部门的资源、专长和技能结合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够迎接挑战。能源安全一定能够得到维护,世界的经济一定能够持续发展,中国将在所有这一切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军事频道推荐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诺曼底登陆
台湾军力专题
警用装备展
国防电子展
中英军演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