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现代军事评论:探寻信息化建设的科学轨迹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 19:52 解放军报

  部队信息化建设正在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为了少走弯路、提前化解风险,必须总结经验,发现规律,突破“瓶颈”制约——探寻信息化建设的科学轨迹

  宫文

  在信息化建设初期,认识上的模糊、概念上的争论都是正常的。及时统一思想,澄
清模糊认识,发现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找到信息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对策,乃是当务之急。

  需求牵引:跳出狭隘的需求观

  纵观世界军事革命的发展史,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因而,给需求定位,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机械化条件下,确定需求主要着眼于领土安全需要。信息化条件下,确定需求既要着眼于领土安全需要,更要着眼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即国家发展利益、国家经济利益、信息疆域安全的需要,以及打赢信息化战争等一系列要求。

  领土安全需求,产生军事战略方针,牵引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国家安全利益需求,产生国家安全战略,牵引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队转型,涉及国防科技、武器装备、组织体制、作战理论等诸多方面。两者之间,后者需求较之前者更大,信息化建设需求理所当然地选择后者。

  信息时代,国家安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以领土、领海、领空安全为标志的传统安全观,正在被“信息安全+国土安全”的新安全观所取代。信息化条件下,国土安全不等于国家安全。在工业时代以前,国土疆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信息疆域”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信息有效辐射的无形疆域。一个国家的“信息疆域”安全更直接地关乎着国家的安全,也是确保国家安全利益的“首道屏障”。

  对国土疆域入侵,破坏的是对方的有生力量和物质基础,使之无力再战而被迫臣服;而对信息疆域的入侵,影响的是人的思维和意志,改变的是价值取向,结果是使之甘愿臣服。未来,国家强盛与否和战争胜负,将取决于“信息疆域”是否安全。

  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定位,必须把国土安全、经济安全、信息疆域安全等构成的国家安全利益放在首位,而不能仅仅考虑作战需求,实现作战需求牵引向国家安全利益需求牵引的转变。只有摆脱传统的需求观的束缚,以更开阔的视野,推动力量建设、装备发展、战场准备、人才培养和理论创新,才能全面满足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使军队信息化建设一起步,就站到一个很高的起点上。

  顶层设计:重在打破“烟囱”壁垒

  顶层设计的实质是设计军队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途径。科学的顶层设计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它可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军事思想融为一体,把战略和战术融为一体,把空间和时间融为一体,形成一体化的军事体系。

  信息化建设涉及各个层次、多个方面、各个领域。如何确立军队结构?采取何种运行机理?怎样处理内外关系?靠的都是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意义在于牵引发展方向,避免“烟囱”现象。

  顶层设计具有唯一性,不能设想可以有若干个顶层设计,否则,难以实现一体化;顶层设计具有针对性,它必须清晰描述目标指向,否则,无法解决现实问题;顶层设计具有时代性,冷兵器时代只能设计战斗,热兵器时代可以设计战役,而进入信息时代,顶层设计则提升为设计战争。

  了解顶层设计的过程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掌握其时代性特点,使系统设计尽快走向体系设计;弄清顶层设计的要求不是目的,目的在于真正地把握其针对性要求,尽快地把建为练、建为看、建为演的单纯建设思想,尽快转变为提高作战能力;弄清顶层内涵不是目的,目的在于真正地把握其唯一性原理,把若干个分层设计尽快汇集成一个总体设计,从根本上消除“烟囱”,构建一体化的军事体系。

  当前,业已形成的“烟囱”现象是搞好顶层设计的最大障碍,有形的“烟囱”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那些“无形的烟囱”。其中,最难铲平的“烟囱”是“观念烟囱”,即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旧思想,旧观念;最大的“烟囱”是“规章烟囱”,即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和实验便仓促上马的一些“土政策”、“土规章”。有形的“烟囱”都是这些“无形烟囱”的衍生品。顶层设计首先要做的,就是拆除“烟囱”,加速信息化建设一体化的进程。

  指挥控制:从粗放概略到精确实时

  指挥控制与传统作战指挥,虽然讲的都是对作战要素的运用,但内涵截然不同。在指挥对象上,传统作战指挥面向的是各级作战人员,而指挥控制面向的是人员、武器平台、作战保障和作战行动;在指挥手段上,传统作战指挥基于通信保障手段,而指挥控制基于指挥控制系统;在组织运用上,传统作战指挥以命令为媒介,使作战力量与指挥员意图相一致,而指挥控制则是以信息流控制物质流、能量流,追求的是对整个战场诸军兵种、各种武器平台、保障系统的实时、精确控制,保证整个作战体系高效运转,作战行动高度一致。可见,指挥控制除了要组织作战行动,还要解决利用信息流控制战场物流、人流、能量流的流向、流量与释放问题。从本质上讲,传统作战指挥是粗放的、概略的,追求的是战斗力的发挥;而指挥控制是精确的、实时的,追求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战效能。

  传统作战指挥受指挥手段的制约,指挥体制呈树状结构,这种体制越完善,各作战要素职能就越明确,人的作战分工越细化,人的作战潜能也越受到制约。指挥控制是传统作战指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息化武器装备和指挥控制手段的变化,引起了指挥控制方式变革。没有信息系统的高度发展,就没有指挥控制。指挥控制把指挥员的意志向人和武器两方面延伸,弥补了传统作战指挥体制的缺陷,可以直接控制各作战要素和各种武器平台,对作战过程和作战结果的控制实现了精确化、实时化,为谋取最大作战效益提供了新的途径。

  提高指挥控制能力绝不是简单地换概念,而是要加快指挥控制系统的建设,以便适应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多种武器系统综合运用、多维战场立体联动的大趋势。在此基础上,下大力深化指挥体制变革,减少指挥的中间层次和环节,推进指挥体制的“扁平化”,是提高指挥控制时效性的出路所在。

  综合集成:是系统成果集成而非单要素合成

  综合集成是利用系统工程理论,把小系统整合为大系统,它是系统集成的高级阶段。由于其适应了现代军队发展的要求,成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成了军队信息化的根本途径。综合集成基于系统集成,高于系统集成,是系统的系统集成。它以信息系统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系统为主体,以指挥控制系统为核心,以装备、后勤保障系统为条件,通过对多平台、多系统、多军种、多要素进行有机融合,最终构成一体化的作战体系。

  一体化作战体系是综合集成的目的,互连互通互操作是一体化作战体系的内在要求。互连指的是系统之间的无缝链接,互通指的是系统之间信息的高度共享,互操作指的是系统之间、作战力量之间、军兵种之间作战行动的有机协调与融合。

  当综合集成成为一种重要方法并显现出巨大的军事效益后,任何一支军队都试图运用综合集成的方法构建作战体系。但是,综合集成是有条件的:必须使用统一的“文字、语言和度量衡”,即各系统必须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数据格式、统一地理环境信息图形;必须有高度发达的信息系统作支撑,即具有较强的预警探测、情报侦察能力,信息快速处理、融合、传递能力,并能为各系统间信息共享提供保障;必须是信息化的武器平台和力量集团,其机械化程度高、能量大且具备信息接收、处理、利用能力,它们既是综合集成的主体,又是综合集成的基础,单枪、单炮、单要素无法进行集成,也没有集成的意义;必须具有实施综合集成的手段和设备,如高度发达的数据链设备,这是实现各作战平台、作战系统、指控系统、保障系统之间有机融合、链接的最有效手段。

  综合集成是系统成果的集成,而不是单一要素的集成,其思路是集小成为大成,集分力为合力。它重在横向系统间的融合而不是纵向的建设,注重横向一体化,构建功能衔接、能力相长的作战体系。当前,我军信息系统还没有完全形成,技术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数据链设备还处在研发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违背客观规律盲目进行综合集成,又不能等条件都具备以后再进行集成,而应以综合集成为指导原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有装备改造,加快关键设备研发步伐,有重点地进行综合集成。

  辅助决策:按照“菜单”打仗

  将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由判断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靠的都是辅助决策。传统决策主要是提供数据为主的作战预案,然后进行方案选优。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渡到通过计算机分析比较产生辅助决策方案阶段。目前,已经发展到通过对发展动态的仿真,提前得到虚拟的“真实景象”,做出超前性辅助决策的新阶段。辅助决策的内容,也从战役战术范畴扩展到整个战争的辅助决策。如最近发生的伊拉克战争,就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全面仿真后,按照“菜单”打仗的。传统的决策程序、手段、方式已经日渐式微,现代辅助决策的超前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随着各种基础数据开发、作战仿真模拟中心和实验部队的建立,以及战争认知机理等条件的发展,现代辅助决策已经能够创造人工合成环境,对可能发生的战争进行全面仿真,“知胜而后战”正在成为现实。欲形成决策优势,不能停留在“向后看”,不能凭借过去战争经验或模拟已经发生过的战争形成决策,而应以“向前看”的虚拟实践为目标,走出主观推测和被动适应的“怪圈”,把决策重心由后置变为前置,把应对风险变为提前化解风险,把单一决策变为超前、动态的科学决策。为此,应尽快建立一批高质量的模型库、数据库、知识库、图形库,利用虚拟现实、模拟验证等手段,以作战实验室、作战仿真实验中心为支撑,建立验证作战方案的决策环境,以重点支持战略战役层面的决策。

  机构权威:形成良性运行机制

  信息化建设是一场变革,尤其是如果没有战争时期那种巨大的外在推动力,必然会遇到传统观念、传统体制和利益调整的阻力。克服这些阻力,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权威机构。

  体制建设的经验表明,权威机构的权威性,除了反映在组织结构层面以外,更多的是自身运行中形成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搞信息化建设不但要有权威机构,而且必须赋予其相应的权力。例如,要建立信息化组织管理机构,由它负责制定标准,审批计划,颁布规章制度等。具体的项目规划和科研采购,要确立“设备服从系统、系统服从总体”的原则,并经过评估机制评估后进行操作。当前,我军体制改革正在深入,应乘势而上,首先把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建设好。

  设立权威机构已成为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一条规律。美军为开发C4ISR体系,先后成立了“C4ISR一体化任务委员会”和“C4ISR体系结构工作组(AWG)”,为开发全球信息栅格(GIG)体系又成立了“体系结构和互操作管理局”,这些机构被实践证明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主要不在于技术而是管理。只有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整合各部门职能上的交叉重复,理顺各种关系,才能真正实现集中统一管理。

  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统”。作为权威机构,首先要把全盘“统”起来,否则,就会形成散乱局面,若一旦形成,纠偏要付出巨大代价。如何“统”?首先,统“本”重于统“表”,应着眼大局,把一些带基础性、根本性、全面性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不能舍本求末,搞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其次,统“源”重于统“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在建设之初就应当规划好发展格局,颁布法规性的技术标准体系,形成统一运行的局面。否则,势必形成各行其是、各自为战的“烟囱”现象。再次,统“体系”重于统“支脉”,牢牢把握信息化建设系统性强的特点,追求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而不拘泥于细节。须知,局部若脱离了整体,则局部越完善,“烟囱”越牢固。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军事频道推荐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诺曼底登陆
台湾军力专题
警用装备展
国防电子展
中英军演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