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空军装备研究院30多名合同制专家走进科研主战场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 11:35 解放军报

  本报讯 刘转林、记者谭洁报道:7月初,由一位合同制专家担纲的某型导弹测试训练弹研制成功。空军装备研究院大胆探索人才引进使用的新路子,对外聘专家实行签约管理,30多名合同制专家活跃在装备研究一线,取得了2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

  这个研究院是空军装备发展决策的最高咨询机构和空军装备领域的技术权威机构,武器装备科研开发任务重、难度大、保密性强。以往,他们曾聘请了一批军地专家协助攻关
,但松散式的管理带来不少问题,影响了重大课题的持久深入研究。为此,党委“一班人”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方式,对外聘人员实行合同制管理,以法律形式明确双方的责权义务。

  院长魏钢拿出厚厚的一沓合同告诉记者,从科研立项直至课题评奖,他们用数十项条约详细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条款包括工作内容、科研进度、劳动保护等。为避免专家中途离开造成科研中断,合同一签就是3到5年。为把好保密关,他们对外聘专家进行严格政审,签订保密合同,并把大的科研项目逐层分解,确保院方对总体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绝对控制。专家报酬由双方协商,院方对专家在科研中遇到的经费、人员等难题想办法及时解决,保证专家集中精力攻关。此外,在知识产权、成果评奖等方面合同制专家也有了更多保障,减少了后顾之忧。

  签约管理提高了科研效率,保证了科研安全。该院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某型导弹维修技术与维修设备研制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不仅科研成本只是从国外引进的几分之一,还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此外,合同制专家的加盟还带来了新鲜血液,避免了学术“近亲繁殖”,技术成熟期普遍缩短了一至两年。3年来,该院共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200多项。

  编余小议

  ●武天敏

  既要敢用更要会用

  时下,为破解作战、训练、科研中的一些关键性难题,一些部队拓展引才之路,聘请院士、专家、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加盟科研,加速了科研进度,提升了科研层次。然而,在如何管好用好这支外聘专家队伍上,一些单位还没有探索出有效的办法。有的管理松散,外聘专家不能召之即来;有的政审不严,保密存在隐患;有的责权划分不清,知识产权产生了纠纷……空军装备研究院对合同制专家实行签约管理,用法律手段明确双方的义务和权利,既充分发挥了外聘专家的作用,也避免了容易产生的矛盾。他们的实践启示我们,走好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路子,光有观念的突破还远远不够,还要制定完善的配套措施,既要“敢用”,更要“会用”,扎扎实实做好聘用的“下篇文章”。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