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 正文

台海观察:把脉台湾的“不通”之痛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7月12日 11:26 华夏经纬网

  日前,就两岸广泛关注的“三通”问题,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李维一在记者会上重申,“三通”是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的客观需要,如果台湾当局确有诚意同意钱其琛关于“三通”问题的全部立场和主张,大陆随时欢迎台湾方面派出民间受权团体或行业组织与大陆商谈“三通”。

  此次李维一的讲话是对日前台有关官员表态的回应。6月13日,台“陆委会” 主委
吴钊燮曾提出,“如果大陆回到‘钱其琛立场’,两岸即可就‘三通’问题展开谈判”;几天之后,台湾“陆委会”又指称,两岸不能复谈,责任在大陆,是“大陆将拒谈的责任推向台湾,致使两岸‘三通’不能展开”。

  台当局再度虚晃一枪

  在今年3·20台湾选举期间,陈水扁大谈“台独时间表”和“2008年建国”计划,并在5·20演说中刻意回避“四不一没有”,致使两岸局势空前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李维一再次重申2002年温和的“钱七条”对台政策,可说是体现了极大的善意。按说,既然好不容易与大陆在“三通”问题是达成了共识,困于经济衰退的台湾应该抓住机会与大陆复谈才是,但实际情况是,对李维一的讲话,台湾仅认为具有善意。

  台当局在“三通”问题上立场反复,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例如,陈水扁曾声称“三通”是必走之路,可以授权和委任民间进行“三通”谈判,台有关部门也声称要公布对两岸直航问题的评估报告等等。但是,他在“大胆(担)讲话”中提出的所谓“委任授权民间谈判‘三通’”,很快就变成了“委托”或“复委托”,不久又变成了“政府主导、民间协助”;在野党提出的“直航条款”修正案遭到“陆委会”的否定和泛绿势力的强力杯葛;“三通”是必走之路的说法,也很快被陈水扁自己“三通”不是万灵丹和特效药的言词所代替。

  在“三通”问题上,陈水扁的策略是,“能不通就不通、能假通就不真通、能小通就不大通”,尽量拖延,拖得越久越好。了解了陈水扁的策略底线,不难理解一直抱怨大陆对台湾缺少善意的台当局为何对李维一的善意讲话无动于衷。有分析人士认为,之前吴钊燮的讲话不过是台当局对“三通”议题的又一次炒作;也有人认为,吴钊燮新任“陆委会” 主委,尚未进入状态,他的讲话并非当局授意,而是其自身口无遮拦所造成的“瑕疵”。

  “三通” 将带给台湾什么

  两岸“三通”对台湾经济的影响究竟是好还是坏,一直是当局与业者争论的焦点。台当局认为,“三通”使双方人员与货物自由流通,将加速台湾产业与人才的外移,同时低价的大陆商品将涌入台湾,进一步威胁台湾本土产业的生存。

  但是,岛内业者却有不同的意见。业者认为,“三通”可以降低人员及货物的运输成本,大幅缩短两岸往来的时间,此举不仅符合外商利益,也符合台商的利益,同时对台湾的经济发展有利,能吸引更多外商来台设立据点;同时,只有两岸“三通”才能体现台湾作为区域营运中心的价值。因为两岸贸易若被视为国内交易或优惠交易,将可享受免报关、免进口关税的优惠,时间可以缩短,成本可以降很多,届时外商将会蜂拥而至,而不是像目前这样逐步缩小在台营运规模。

  那么,“三通”对岛内传统产业发展是否有助益?台湾外贸协会高雄办事处主任朱康明认为,“三通”以后台湾与大陆的距离更近,国外大企业会更有意愿将总部设在台湾,届时台湾产业也不一定非外移到大陆不可。因此“三通”具有“短空长多”效益,短期间内的冲击恐怕很难避免,但长期来看对台湾应该有利。而且从业界的反应发现,两岸"三通"问题很难再拖延下去,许多业者都希望能藉由“三通”扩大营运利基。

  至于一些人担心的产业空洞化问题,美国独立智库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认为,台湾产业外移大陆是全球化趋势,这样的趋势并不只限于海峡两岸,全球已开发的工业化国家,包括美国及欧盟,都面临如此的产业外移。“台湾政府若是硬要将这些工厂留在台湾,只是降低这些公司的竞争力,剥夺他们产品行销全球的机会,最后拖跨这些企业。”

  台当局为何阻挠“三通”

  尽管各方对于“三通”有所期待,但“三通”始终处于一种“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状态,症结还是政治因素的干扰。“三通”原本是一个经济和社会事务方面的问题,并不涉及到政治因素,但台湾当局尤其是李登辉执政后,从政治利益出发,不愿意两岸关系更为密切,进而将拒绝“三通”视为“阻止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势力进入台湾,建立‘台湾国家认同’最主要的防御工程”,李登辉更提出所谓的“三通自杀论”。

  其实,台湾当局真正想要的是“两国三通”。1991年,台湾当局曾发布了一个所谓的“国家统一纲领”,就“三通”提出三个政治条件,一是大陆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二是承认台湾为一个对等的政治实体。第三,要给台湾所谓的国际生存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台当局当然不会支持有利双方交流的“两岸三通”。为了对抗“三通”,台湾当局的论调甚至十分可笑,如声称两岸直航会造成“木马屠城”,“共军将循S形线路躲在民用飞机、轮船后攻台”等等。

  近年来,随着大陆经济的不断发展,岛内各界已愈发认识到,台湾经济的出路在大陆,只有“三通”才能使台湾避免边缘化的命运,历次民调显示,台湾多数民众赞成“三通”,公商界人士的“三通”要求则更为强烈,称“三通”愈快愈好。面对各界的压力,台当局做了一些有限度的开放,如两岸货物定点直航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说一套做一套,为“三通”制造了重重障碍。例如,陈水扁刻意忽略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客观现实,多次声称,“三通”的一方台湾“已经是主权独立国家”,“三通”谈判是“政府代表对等协商”的政治谈判,并试图把两岸间的航线定为“国际航线”,进而以此来定位两岸的“国际关系”。大陆当然不会同意这样的谈判。

  开放“三通”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随着大陆经济的不断发展,台湾各界要求“三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台湾声宝集团总裁陈盛沺曾为两岸“三通”算了一个细帐:以每年四百万人次往来于台海两岸,每次在香港转机耗费两个小时,如果只算花在香港的转机费用,每人一万元的话,就是四百亿新台币。时间的耗费一共是八百万小时,以每小时值一千台币计,合计八十亿台币。这还不算商机流失所造成的损失。

  众多台商谈到“三通”常比之为著名的“煮青蛙”实验:将青蛙放入热水中,青蛙会立刻跳起来,若将青蛙放入冷水中逐渐煮沸,青蛙却毫无感觉;当局如果再不思考“三通”问题,台湾会像被煮熟的青蛙,竞争力逐渐消失仍不自知。事实上,近年来经过两岸有关行业和业者的多次沟通,两岸“三通”的轮廓已逐渐浮现。目前,两岸直接通邮通电、实现海上直航没有任何技术困难,空中直航的条件也已具备,两岸经贸往来也完全可以直接双向、“化暗为明”。

  对台湾而言,“三通”固然不是万能,但两岸“三通”之门一开,不但可以吸引大陆资源来台,更能使台湾成为区域经济流通的自由通道。同时,除了降低两岸人货交流运输成本外,“三通”还可推进两岸产业分工,加速岛内经济结构调整,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岛内总体经济的发展。如此,台湾经济才有出路,台当局所制定的“亚太运筹中心”计划也才能真正付诸实行。(宏欣)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