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复馆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7月11日 09:29 新华网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当地时间7月9日下午5时(北京时间晚上9时),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复馆小组接到外交部“9日起正式复馆”的通知。当日,伊拉克境内相对平静,在伊拉克的20多名中国人无不十分激动,因为,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了一年多。

  期盼已久

  去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几日,包括中国使馆人员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撤离巴格达。随后,新华社记者回来了,一些中国商人回来了,这些先期重返巴格达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使馆能够早日恢复,大家能拥有一个共同的“家”,一个坚强的依靠。

  然而,复馆之路却充满艰辛。去年夏天,以复馆小组负责人孙必干为首的中国外交官到巴格达考察安全局势,希望能够早日回到这里。

  但是就在孙大使离去不久,伊境内响起了更为猛烈的爆炸声。联合国驻伊总部大楼、国际红十字会驻伊总部、土耳其驻伊大使馆、约旦驻伊大使馆都相继遭到袭击,伤亡惨重。一直在约旦焦急等待重返命令的复馆小组只好继续留守在约旦的临时驻地。

  小组抵伊

  2月,终于传来确切消息,复馆小组预定16日抵达。听到这个消息,就连分社几个当地报道员的腰杆仿佛都硬气了很多。

  在依旧充满危险的国家里,有了自己的外交官,深夜经常响起的枪声和频繁的爆炸似乎也没有那么令人担忧了。分社资深的伊拉克籍报道员夏南还特意从家里翻出以前与孙大使的合影。

  2月16日,我们中午就来到复馆小组选定的临时驻地。本来说好最晚下午2点多就可以到达,但是,一直等到晚上6点,还是不见人影。一遍一遍地拨打卫星电话,可是不是没有人接,就是打不通。晚上6点半,天已经全黑了,我终于拨通了电话,孙大使在电话那边说:“我们已经进入巴格达了。”

  后来我才知道,由于伊拉克当时还没有通手机(现在出了巴格达也无法使用手机),复馆小组使用的卫星电话在汽车里效果非常差。

  祖国后盾

  复馆小组抵达当天,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是堆满楼道的各种办公和生活用品,二是全体人员一下车就忙来忙去的身影,三是首次出国执行保卫工作的6名武警战士严格认真的精神。他们一下车就开始值勤,有的持枪为车队站岗,有的贴身护卫大使上楼,有的在大使进入房间后立即站在门口放哨。酒店的保安看见中国警卫的英姿,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一位外交官说:“有祖国做我们强大的后盾,有周密的安全保卫措施,我们心里很踏实。”

  在战后的抢劫风潮中,中国使馆馆舍遭到毁灭性破坏。复馆小组一方面要寻找临时馆舍,另一方面还要忙于联系和会见。在有限的时间里,复馆小组促成了伊临管会主席、电力部长等多名高级官员先后访华。同时,他们还多次拜见伊石油部长等官员,为中国公司在伊利益积极奔走。

  复馆小组的工作是艰辛的,生活是简单的。在巴格达,中国外交官和警卫人员从来没有机会逛街,更没有什么娱乐项目。住在宾馆狭小的房间里,无法享受自由活动,每一天都在忙碌中度过。

  高度危险

  进入复馆小组临时驻地所在的“酒店”就像进入兵营。昔日的五星级酒店经过炮火的“洗礼”和抢劫,早已面目全非,一部老掉牙的电梯吱吱作响,让人每次走进电梯都捏一把汗。

  复馆小组的驻地离联军总部直线距离只有500米,对于枪声和爆炸声,大家早已习以为常。一次,孙大使去联军总部办事,车子驶离后不到两分钟,那里就遭遇火箭弹袭击,大家都是一身冷汗。

  孙大使更成了我们的特约报道员,经常是孙大使打电话告诉我们,说附近又发生了爆炸,情况如何。

  针锋相对

  除了爆炸,复馆小组成员们在履行使命时还要经历针锋相对的斗争。

  美军曾数次“示好”,主动提出要为中国外交官的出行活动提供安全保卫。一次,一名美军准将竟把电话打到我的手机上,要求转告中国外交官,表示如果需要他们可以随时提供帮助。

  但是,复馆人员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接受美军的保护,就可能面临更大的危险,所以每次他们的“好意”都被中国外交官婉拒了。

  临时政府成立前夕,有一次伊外交部通知有关使节参加伊临时政府成立仪式。中国外交官如约赶往会议地点时忽然得知,美军坚持要各国使节乘坐他们的汽车进入会场,并且只能用美军做保镖,各国外交官自己的警卫不得随行入内。

  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孙必干大使与在场的法国等国大使协调立场,一致决定以拒绝出席抗议美军的蛮横做法。

  (来源:新华社/聂晓阳)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