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某驱逐舰支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放眼大洋铸雄才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 07:48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钱晓虎 曹瑞林 本报特约记者 吴瑞虎 梁庆才

  一批以高素质舰长为代表的新型指挥人才群体迅速崛起,一串载入人民海军历史的记录在此诞生:第一位硕士舰长、第一位博士舰长和第一位集飞行员、硕士、留学生于一身的旗舰舰长……目前,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军官中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已占98%,指挥军官中第一学历为本科以上的达到了99.1%,驱逐舰舰长全部具有双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或国
外留学经历。

  出不出人才是衡量党委能力建设的一把重要尺子

  2000年7月30日,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正在这里进行友好访问的深圳舰上,轻扬着中国经典民乐曲《茉莉花》的旋律,50多个国家的驻坦大使和武官偕夫人参加深圳舰举办的甲板招待会。深圳舰舰长李晓岩、副舰长范进发操着流利的英语与来宾侃侃而谈、风度翩翩。

  中国海军的精彩表现博得了阵阵喝彩。“密斯特范,中国的博士舰长!”坦桑尼亚海军司令桑德少将特意将范进发介绍给各位来宾。当他得知舰长李晓岩曾经是一名歼击机飞行员时,眼睛瞪得更圆了,他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位中等个头的中国人竟是一位“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英雄!他快步走向发言席,高声把这个信息告诉大家。话音刚落,人们纷纷向李晓岩投去敬佩的目光:“密斯特李,中国的飞行员舰长!”

  几天后,南非著名海港城市开普敦,也同样刮起了一股“中国旋风”:高素质中国海军官兵就像一张崭新的中国“名片”,成为当地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话题。有报纸这样评价:“仿佛一夜之间,中国海军连同它代表的中国就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

  这一组组镜头让人怦然心动。然而,内行的人都知道:让外国同行由衷钦佩的,不仅仅是现代化的战舰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更是一群掌握现代作战理论的高素质人才!

  人才资源比武器装备还重要,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决定要素。不把人才队伍搞坚强,党委能力建设就无从谈起。这是该支队党委“一班人”早就产生的共识。他们感到,党委能力建设必须围绕军队现代化这个中心进行。相对于武器装备,人才资源的竞争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较量。

  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5年来,支队送学已毕业的24名硕士、博士,除1人被国防大学留校任教外,全部回到支队工作。这些高学历人才实现了军官队伍素质的整体跨越和提高,成为支队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梁柱子。

  2003年,美国海军军舰首次访问湛江港。来访的美军官兵对中国同行表现出来的高素质纷纷给予赞赏。一名美军少校由衷地感慨:“我敢肯定地说,谁也不希望和你们这样的对手打仗!”

  从用人导向上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支队第一位硕士研究生贾晓光报到后,被任命为某舰副舰长。可是初来乍到的他一时间似乎与老式的战舰不大适应。

  一时间,风言风语传开了:“硕士舰长不过如此嘛!”“学历高做学问行,带兵操舰不一定行!”就连贾晓光也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真的不是干舰长的料吗?”

  “这可是人民海军的第一位硕士舰长啊!”支队党委“一班人”把眼光放在了未来:他代表了一个方向,他的成功与否,将决定舰长能否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其影响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大群人、一代人,乃至海军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我们必须从用人导向上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支队领导鼓励贾晓光扎实打基础,一步步攀高峰。一年后,贾晓光顺利地通过了护卫舰全训考核。当某型驱逐舰进行现代化改装时,贾晓光凭借自己扎实的高科技知识和丰富的军事理论功底,并结合部队工作的实际,对改装计划提出了详尽的设想,令专家都大吃一惊。不久,他又率舰先后完成了2次重大海上演习,并首次代表中国海军以军事观察员的身份,赴夏威夷观摩外军联合演习……

  贾晓光成功了!他的成功让更多高学历人才看到了一线“拳头”部队的广阔舞台。“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何虎、王玉成,经过中外著名军事学府双重培养的李晓岩、张旭东,从中国最高军事学府走出的战役指挥学博士范进发等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竞相来到支队工作。

  这么多人才的到来,一时没有位置怎么办?支队党委的思维没有局限于一时。对于江主席“人才等装备”这一战略思想,他们有更深的理解:从代价论的角度看,战斗力的提高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储备人才的确造成了人才的暂时闲置,而这正是战斗力跃升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最小的代价!

  近几年来,该支队围绕能力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形成了一个拥有100多名博士、硕士和军事留学生的高素质人才群体。

  2003年初春,一支新型导弹驱逐舰部队在海军南海舰队组建。新型战舰代表了海军装备的最高水平,所配人员必须优中选优。但是,大批高素质人才从哪里来?正当上级机关为此焦虑之际,该支队的人才储备库让他们如获至宝,新组建部队的舰艇指挥员几乎都是从该支队抽调过去的。

  建立科学培养制度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军事留学生、某导弹驱逐舰舰长刘为民这样讲述在支队工作的经历:“我是在学习和工作的不断交替中实现着自己知识和能力的跨越的。我毕业于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在支队工作两年后,便被送到广州舰艇学院深造。之后,又被支队党委推荐到南海舰队机关代职,再后来又回支队工作,接着又被作为军事留学生选送到国外学习3年。我从一个普通学生,成长为一名导弹驱逐舰舰长,归功于支队党委为我们精心设计和铺就了成长成才成功的平台。”

  其实,有着这样成长经历的又岂止刘为民一个!

  贺云南,在读博士,某导弹护卫舰机电长,原是支队一名普通的水兵。支队读书成才的良好氛围激发了他奋发进取的热情,他一举考上了海军工程大学。4年后,他学成回队,成了某导弹护卫舰的副机电长。两年后,他不负众望又考上了海军工程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后被任命为某导弹护卫舰的机电长。去年,他如愿以偿,考上了博士研究生。贺云南说,从一名水兵成长为一个博士研究生,他不过是支队180多名考上军校的普通水兵中的一个代表。

  近年来,支队党委为高学历人才健康成长建立了一系列制度。为了弥补他们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支队党委坚持让高学历干部在多岗位锻炼中增长本领;每年优先选送一些高学历干部到其他军兵种院校进行交叉培训,优先安排一定数量的高学历干部到上级机关锻炼;坚持以重大军事活动为载体,注意把高学历干部放到重大任务中“淬火”,让他们挑重担、唱主角;敢于打破用人常规,不拘一格,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用当其才。

  为帮助官兵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支队党委在基层广泛开展“立志、读书、达标、成才”活动,帮助官兵制定学习规划,并与南京政治学院、海军工程大学等10所院校开展联合办学,使官兵文化知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支队士兵考学和军官考研录取率连续多年居海军师级单位第一。

  带着课题研究,盯着岗位培训,是支队人才队伍建设长期坚持的一个做法。支队成立了以支队长为组长,高学历高素质舰长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在训练、装备、战法等各个领域进行攻关。他们还重视发挥在校攻读学位研究生的“智力库”作用,每年都能结合支队使命任务一起完成20多个研究课题。近3年来,支队官兵在军事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63篇军事学术论文在全军和海军刊物发表,有83项成果被训练、装备和科研部门采纳。

  党委在对待人才态度上必须坚持竞争面前人人平等然而,支队党委也清醒地认识到,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他们并不是一味对高学历人才“破格”,他们重学历更重能力。用支队政委高应胜的话说:人才无高低贵贱,竞争面前人人平等。

  3年前,姚升良作为最年轻的优秀舰长被选送到法国三军防务学院深造。3年后,他作为优秀学员毕业回到支队,支队还是让他在原来的战舰当舰长,因为上学之前他还没有通过全训合格考试。今年5月,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全训合格考试。

  飞行员舰长李晓岩当过驱逐舰副舰长、护卫舰舰长后,作为军事留学生被选送到国外深造,学成回来还是让他当驱逐舰见习舰长。开始,他有些想不通。支队领导找他谈心:学历不能代表水平,你必须在舰长位置打牢基础。李晓岩经过自己的虚心学习,通过重大任务的锻炼,凭着自身实力很快成为“神州第一舰”的舰长,并出色地驾舰踏万里波涛,航行三大洋,真正成为一名集硕士、飞行员、留学生“三位一体”的全训合格舰长。去年,海军组建新的驱逐舰支队,他被提升为支队参谋长。

  2001年9月,167舰———中国海军旗舰舰长的位置空出来,舰长人选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原564舰舰长朱建达怎么也没想到,学历只是本科的他竟意外胜出。但朱建达有他的优势:先后带领官兵圆满完成了总部、海军、舰队组织的8次重大军事演习,10多次被舰队、支队评为“优秀带兵干部”、“军事训练先进个人”、“军事理论研究先进个人”。支队党委这样评价他:刻苦钻研、富于创新;经历丰富、思路清晰,有极强的感召力,是旗舰舰长的最佳人选。

  更新观念求发展,放眼大洋铸雄才。近年来,这个支队已经吸引和培养了博士13名、硕士83名、军事留学生12名、飞行员舰长3名。支队高学历人才先后有242人次参加了战备、演习、出访、新装备试验等重大任务,其中43人次担任编队或单舰指挥员;在支队工作的高学历干部有159人次立功受奖,支队连续9年实现安全无事故。(解放军报2004年07月07日第1版)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