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际评论:建立“东亚”概念 重新认识东亚精神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6月22日 08:30 环球时报

  王屏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如果没有自己文化与文明的特色,就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被“边缘化”,面向21世纪的东亚社会整合,当务之急是要重构东亚概念

  -东亚意识的觉醒既是东亚各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东亚各国对自身历史、文化以
及区域内各国历史与现实进行思考后,所做出的选择

  -东亚文明圈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道德与价值观,这是东亚作为一极而成立的文化基础

  对西方近代文明的反省,必然伴随着对东方文明与传统文化的重新探讨和认识。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的崛起,导致人们重新审视东方价值观及其在社会经济等领域里的作用。东亚(包括东南亚)各国,特别是中、日、韩、朝、越等国之间有着相近的文化传统、共同的价值观,这种以相同或相近的文化为纽带而形成的关系是很难被割断的。特别是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以文化、经济为基础的区域合作也同时在加速发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如果没有自己文化与文明的特色,就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被“边缘化”,从而失去自己民族的“主体性”。今天,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全球化的趋势,还有区域化不断发展的趋势。

  需要重新建立“东亚”概念

  面向21世纪的东亚社会整合,首先需要与历史进行对话。我们要学会清理历史遗产,并“以史为鉴”,勇敢地面向未来。当务之急是要重构东亚概念。

  在古代及近代的中国,不仅没有“东亚”一词,就连“东洋”、“西洋”一词也很少出现。东亚不曾被赋予国际政治体系与国际关系格局中一部分的含义。“东亚”一词是近代日本在试图重构亚洲国际关系“新秩序”的过程中创造和使用的新词汇。它与“东亚新秩序”、“大东亚共荣圈”等词一起,伴随着日本向亚洲扩张的全过程。因此,战后亚洲各国对“东亚”一词存有戒心,认为该词具有“殖民地”色彩。自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恢复以来,随着日本与亚洲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往来关系的密切,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区域合作呼声的不断高涨,“东亚”一词在概念上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

  所谓“东亚”,从地理上看,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的东亚指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地;广义的东亚除上述地区外还指马来群岛诸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与地区,有时也包括处于东北亚一角的部分俄罗斯领土。从历史上看,所谓“东亚”是指以“中华帝国”为中心的华夏文明所覆盖的中心地带以及这一文明所能够辐射到的周边地带。这个体系在2000余年的时间里,决定了东亚国际关系的主要格局。

  我们今天所说的东亚并非是古代“华夷秩序”的自然延伸。当然也不是作为近代日本国策的“东亚新秩序”中所指代的“大东亚”范畴。它更强调文化的相同性与近似性。企图固定东亚一词的内涵也是不科学的,这是一个超时空的概念。首先,它是区域内各国在基于平等意识、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共同的文化认知基础上所形成的一个区域性的政治概念、文化概念以及地理概念,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重新构建东亚概念是东亚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东亚主体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它也是消解“西方中心论”的产物。东亚概念的重构及东亚意识的觉醒既是东亚各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东亚各国对自身历史、文化以及区域内各国历史与现实进行思考后,所做出的选择。

  什么是“东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问题,它是人们在进行行为选择时的最基本的动力,是文化规范性的集中体现。一般人们所说的“亚洲价值观”,更多是指东亚价值观。东亚价值观的主要特征是:重家庭、重社会、重人伦。东亚价值观不仅是个文化概念,同时也是个政治概念。它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一是“以人为本”的道德取向。东方文化与价值体系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与价值系统,它注重个人道德的修养,并把人的价值实现寄托于道德的完善上。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看成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并用人格的完善与境界的完美去塑造社会的灵魂。所以“以人为本”,在本质上讲就是“以德为本”。在儒学中,道德与现实利益被对立起来,现实利益的合理性被否定。

  道德至上的价值判断标准导致政治道德化、道德政治化。“重义”、“轻利”的思想曾长期统治和束缚着东亚人的手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东亚的伦理本位、道德至上的价值原则发生了变化。19世纪末“文明开化”时,日本正式引进了西方的价值观。二战后的日本一直处于美国的占领之下,西方价值观成为日本人对事务进行判断时的主要依据与价值取向。对此,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找回自己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只能到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

  二是对“集体价值”的认同。“社会、国家比个人重要”,“国家之本在于家庭”。这是东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表明了东亚社会注重集体的价值取向。东亚价值观中之所以存在着泛道德倾向,说到底,还是因为重视“集体”

  的缘故,这一点在日本表现得也很明显。

  日本人常讲他们与西方有相同的价值观,但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的内涵与欧美资本主义有着明显的差异,其表现就是“集体主义”原则在日本社会根深蒂固。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康邦用“从外面看是资本主义,从里面看是社会主义”来形容日本社会的特性。重视集体价值、强调个人必须以群体或集体为重,是东方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中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也是个体的发展必须与群体紧密相连。“修身”只是手段,“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齐家”是治国的基础,“平天下”是最终目的。所以个人最终消融在家、社会和国家之中。

  三是“和合”精神的倡导。“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和谐”是儒家学者追求的最高价值原则。自秦汉以来,中国文化就倡导“和合”精神。和合就能达到和谐,和谐就能达到团结。它不仅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普遍性原理,也是朝鲜与日本文化思想的普遍性原理之一。韩国国旗的图案就体现了一种“和合”思想。日本的圣德太子所颁布的宪法“十七条”也有“和为贵”的规定。日本自称“大和民族”,并视其民族精神为“和魂”。不过,“和魂”与“和合”还不尽相同。

  前者更多地强调日本的“国粹”,而后者更多地强调与其它民族和谐相处,日本对众多亚洲国家发动过侵略战争就证明了这一点。21世纪的东亚各国需要彼此和谐相处,而共同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又将为东亚“一体化”的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

  实现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基础

  从未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及国际关系格局走向看,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将形成包括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圈以及以中日为核心的东亚等的多极格局。东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极,有其存在的基础。

  首先是地缘政治基础。“远亲不如近邻”。中、日、韩、朝之间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地理接近,政治上相互影响,经济上互相交织,文化上互相渗透。其中一国有任何变动都会对他国造成影响。相互合作是东亚各国发展战略的要素之一。尤其在今天,东亚地区的合作已不仅仅限于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东亚各国不断地加强政治、军事以及安全领域的合作。“六方会谈”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包括政治、军事、文化一体化在内的“东亚区域一体化”是本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奋斗目标。

  其次是经济合作基础。在东亚区域内,各国在经济发展上具有互补性,这是东亚区域合作的前提。另外,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还能够弥补“全球化”所带来的缺陷与风险。没有区域一体化也就无所谓全球化。尤其是在目前美国主导的全球化遭到质疑的情况下,更应加快实现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发展速度加快。日本的资金、技术以及管理水平与中国的人力、物力资源相互补充,使本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美好的广阔前景。再过10—20年,东亚经济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与实力的经济圈。

  另外是共同的文化、文明基础。东亚文明圈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道德与价值观,这是东亚作为一极而成立的文化基础。儒家文化倡导集体主义、“社会理性”,强调社会整体利益。这种价值观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与普世特征,它能在未来的世界里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正如佛教不仅仅属于印度一样,儒家文化也不仅仅属于中国,它是亚洲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学者)

  (本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电子信箱:taolun@peopledaily.com.cn)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