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黄埔军校80载的情天恨海——国共两敌手的摇篮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6月18日 09:49 青年参考

  黄章晋

  早期黄埔是培养中国革命人才的摇篮,那些在各自家乡都算得精英的青年为着理想荟萃于斯,他们一同成长,又因坚持不同的主义而最终分道扬镳,中国现代历史最大的两股政治力量的分裂,首先撕开的是这些黄埔学生,从此赋予他们截然不同的命运。

  在最具传奇色彩的黄埔一期学生中,蒋先云与他的两位同乡贺衷寒、陈赓并称为“黄埔三杰”,都曾经叱咤风云,三人其后的不同命运恰是那一代黄埔学生的缩影。

  毛泽东和蒋介石最喜欢的弟子——蒋先云

  从与影响中国历史巨人的关系看,蒋先云身上就更具传奇色彩。蒋先云是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最钟爱的学生,然而,蒋介石这位最钟爱的学生,第一个老师却是蒋介石日后最大的对手毛泽东。

  必须承认,有些人天然就是人中龙风。位列“黄埔三杰”之首的蒋先云就是这样的人物。当年的同学回忆称,蒋有如恒星般,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减其光辉,是天然的领袖。

  来自湖南新田的蒋先云虽与他的两位同乡并称“黄埔三杰”,其长处被人概括为“蒋先云的笔”,但蒋的资质实远非贺衷寒、陈赓可比。不过,蒋先云却创造了黄埔一项奇迹般的纪录:从入学到毕业,他囊括了所有科目考试的冠军。被廖仲恺目为“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

  从与影响中国历史巨人的关系看,蒋先云身上就更具传奇色彩。蒋先云是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最钟爱的学生,平素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的蒋介石对蒋先云会有一种罕见的亲昵宽容态度。然而,蒋介石这位最钟爱的学生,第一个老师却是蒋介石日后最大的对手毛泽东。蒋先云投考黄埔军校的推荐者也恰是毛泽东。

  蒋先云是毛泽东1921年在衡阳建党时最早发展入党的党员之一,不满20岁就参与领导水口山矿区工人运动,为工人俱乐部主任。而安源大罢工时,蒋先云曾是毛泽东、李立三的得力助手。

  蒋进黄埔后,如恒星吸引行星般迅速聚集起一个集团。中共黄埔支部成立,蒋先云被一致推举为支部书记,左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蒋先云又是发起者兼领导者。日后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共产党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因蒋先云的宣传动员之功。

  尽管大蒋早知小蒋是中共骨干领袖,但爱才之心甚切,对其寄予厚望,蒋介石曾声言:将来革命成功后他要解甲归田,而黄埔军校这些龙虎之士只有蒋先云才能指挥。

  蒋先云虽极受蒋介石的青睐,是黄埔同学中提拔擢升最快的一员,但后来却与大蒋越走越远,大蒋与共产党反目的“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双重党员身份的蒋先云第一个公开声明退出国民党,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以血腥手段彻底反共,二蒋彻底恩断义绝。4月17日,小蒋在武汉发起黄埔学生讨蒋大会,任大会主席。在30万人的大会上小蒋慷慨激昂地声讨大蒋的叛变革命。

  北伐期间,蒋先云任北伐军总部秘书,后任补充第五团团长,出师广东、湖南、江西,抵达武汉后,时在南昌的蒋介石爱敬小蒋之才,仍数次派人力邀小蒋,许以第一师长之职,然小蒋不为所动。有所不甘的大蒋遂在报纸上刊载与小蒋的合影。

  然而,蒋先云与蒋介石的决绝,并未让蒋先云在自己的组织内获得充分信任,时为中共负责人之一的张国焘的猜疑和排斥令蒋先云深受打击。蒋先云时为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团长兼政委,苦闷当中的蒋先云带着一腔证明自己的强烈愿望投入到第二次北伐战场,5月下旬,北伐军在河南临颍与数倍于自的奉军激战,是役,张学良撤军长一,杀旅长一,团长三,动用了坦克飞机甚至毒气,终大溃,但蒋先云这颗黄埔最耀眼的明星还未成为真正的将星,便于5月28日陨落临颍城下,时年25岁。

  受张国焘刺激而成为反共干将——贺衷寒

  性格刚烈的贺衷寒对喜好老子天下第一的张国焘产生了强烈的不满。贺与张的正面激烈交锋,导致贺被张借故开除团籍。对张国焘的刻骨之恨让贺连带恨上了共产党,改变了其一生的政治选择。

  如果按各自最初轨迹运行,“黄埔三杰”会全部成为共产党人。但张国焘的刺激,使贺衷寒成为蒋介石麾下最得力的反共干将。

  贺衷寒,湖南岳阳人,1920年成为中国最早的青年团员。1921年秋,贺作为武汉学生代表赴苏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解放团体代表大会。其间,性格刚烈的贺衷寒对喜好老子天下第一的张国焘产生了强烈的不满,而张是中国代表团团长。贺与张的正面激烈交锋,导致贺被张借故开除团籍。对张国焘的刻骨之恨让贺连带恨上了共产党,改变了其一生的政治选择。

  苏联归前7个月考察所见的悲惨场面,使贺衷寒深信,中国革命不应采用苏俄模式。贺衷寒回国先后在武汉、长沙等地创办刊物,严厉批评军阀统治,提倡民主,主张革命,并因此被逮捕。1924年,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改变了贺衷寒以笔为旗的人生道路。

  进入黄埔军校后,贺衷寒在黄埔同学中迅速脱颖而出,以“贺衷寒的嘴”而居“黄埔三杰”。同时又以反共声名鹊起,每逢开会贺衷寒必大骂共产党狼子野心。为与蒋先云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对抗,他组织了“孙文主义学会”。两大政治团体在剧社组织、报纸杂志宣传上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激烈竞争。贺的政治取向深得蒋介石器重。

  黄埔同学会成立后,贺当选干部委员兼秘书长,并将之变成攻击共产党人的组织。

  1926年贺衷寒再赴苏联考察并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陆军大学,其间的见闻更强化了他的反共立场,贺回国后,蒋又派他赴日学习考察。

  内战爆发,蒋急需贺这种对共产党深有了解的人做反共急先锋,贺被招回国,负责国民党军队的政工体系建立工作。从此,胸怀壮志的贺衷寒与职业军人生涯无关,反共成为终身任务。他为国民党培养了大批反共政工干部,提出了一整套反共政治理论,制订了一系列反共政工文件。

  为巩固强化蒋氏的国家机器,他组织筹建了“中华复兴社”,并成为其核心人物。还在“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法西斯理论上作出巨大贡献。1935年贺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晋升中将。

  但“西安事变”贺衷寒积极支持武力讨伐张、杨,令蒋对贺大为失望,而贺的干练与勃勃雄心亦让蒋从不放心。贺开始被长期冷落。闲置生涯使得贺衷寒把大量时间投入到了解中国社会,思索挖掘社会病根和危机的工作上。贺随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后,出版了《中国的病根》一书,试图为危亡的蒋氏政权开出药方。

  1950年,贺衷寒出任国民党交通部长,他的干才再次得到充分展现,贺任内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努力为台湾交通事业的发展和日后经济起飞打下了相当良好的基础。但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开始担任高级闲职的贺,再次因处事锋芒毕露而陷入“想搞分裂运动”的流言困扰中。1971年,贺伤心地辞去国策顾问以外一切职务,回家修心养性。

  1972年5月,忧郁中的贺衷寒因骨癌病逝,最后一句话是:“我已72岁了,不算短命吧!”

  黄埔同学个人的命运被紧密地与他所加入的政治力量决定着,无论他日后每一步如何选择,事实上自他开始选择的第一步就已经深深地决定了他未来的命运。而在国共两大政治力量角逐的舞台上,当时并不存在第三种可能。

  三杰中惟一的常胜将军——陈赓

  延安整风期间,康生曾意味深长地对陈赓说:“当年你要把蒋介石毙了,我们哪能有那么多人牺牲?”陈赓对道:“那蒋介石不就跟廖仲恺一样成了烈士?而我岂不成了反革命?”

  康生说的是1925年秋,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时,总指挥蒋介石遇险,陈赓负蒋氏疾走,命令一连官兵掩护,使蒋氏脱险。黄埔同学谈到“黄埔三杰”时戏云:“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

  陈赓虽对蒋有救命之恩,被任命为侍从参谋有随便出入蒋官邸的权利,但蒋知道陈的政治身份而不信任陈。国共合作分裂,陈加入红军,战功卓著,秘赴上海疗伤遭逮捕。昔日校长蒋介石立即接见陈赓,大度地说:“你是校长的好学生,虽然政治上犯了错误,我可以原谅你。”陈对曰:“我不需你原谅。”一贯以机灵活泛幽默著称的陈赓在蒋介石面前变得如石头般坚硬。蒋介石屡做陈的政治工作,陈始终油盐不进,蒋不能杀陈,陈遂被营救。

  陈归队后任红军步兵学校校长,长征后调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后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开赴太行山开展游击战争。陈赓的386旅进入太行后,屡创日军,日军愤而打出“专打386旅!”的标语。

  抗战结束后,陈赓指挥上党战役,大败阎军,生俘其骄傲的军长史泽波。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后,陈赓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于临汾、浮山地区摆开战场迎战黄埔一期老同学胡宗南,胡赖以起家的资本“天下第一师”——整编第一旅被一战全歼,中将旅长黄正诚被俘后很不服气,狂言:“如果摆开再打,你们不一定能胜。”但这位败军之将得知活捉他的是著名的陈赓时,立即收起全部傲气,向这位黄埔大师兄立正敬礼,连称战败心服口服。

  1947年8月,陈赓兵团南渡黄河,挺进豫西,腰斩陇海路,向西横扫,半个月歼敌3万,威逼潼关。他的黄埔一期老同学李铁军将第五兵团主力第三师派出西援,结果被全部歼灭,李长叹:“我半世英名,被陈赓毁于一旦。”

  1948年5月,陈赓率部参加淮海战役,12月,指挥中野东集团,参加围歼黄维兵团,是役,杜聿明、黄维等多位另一阵营的黄埔老同学在战俘营中见到了成为胜利者的老同学。

  1950年9月,陈赓指挥越军攻克东溪法军,首战获胜,后遇敌顽抗。陈的黄埔小同学——越军总指挥武元甲命令停止进攻,陈赓大怒,后胡志明令武元甲遵陈赓方案,大捷后武元甲深服这位老学长。

  1951年春,陈赓为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第五次战役,8月,被任命为志愿军副司令员,仍兼第三兵团司令员。1952年4月,陈赓接替彭德怀主持志愿军司令部工作。

  1952年6月,陈赓奉命回国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此即后来的“哈军工”。7月,陈赓出任院长兼政委。1954年10月,被任命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59年,任国防部副部长。

  “黄埔三杰”之中,惟陈赓经历了全部的战争并成为真正的常胜将军。

  1961年3月16日,陈赓因心肌梗去逝,年58岁。

  没有第三条路

  黄埔军校作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最重要成果,同时又是培养未来军政干部的摇篮,谁争取到更多的学生就意味着争取到了未来,因此一开始双方就在发展党员和支持者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每个黄埔学生都无可避免地要卷入这种政治选择的旋涡之中,那些新来的学生没多久就会碰到这种选择和政治动员,许多人会同时收到两党动员发展的表格。比如杜聿明,同时收到两张表,想了半天,没明白“共产”的意思,觉得要选一个那还是选国民党吧,但他不知道,他正在家乡读书的未来的妻子同时选择的却是共产党。

  黄埔的国民党组织拥有蒋介石支持之便和主义宣传之便,国民党是孙中山的党,黄埔的校歌里就是孙总理的主义,他们发展党员往往如布置作业一样,将登记表从课堂上发下去交每个学生填写。而共产党因为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所以就有了很强的渗透力。早期黄埔因为有着强大的左翼环境影响,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学生能平分秋色。

  但是,学生中总有不少人对政治和主义之争不甚感兴趣,虽被发展为党员,但却并无鲜明而强烈的政治意向。蒋介石从“中山舰事件”开始的一步步清党活动,使得共产党的发展活动被迫越来越转为地下,而双方的矛盾却开始公开化。

  谁争取到更多的学生就意味着争取到了未来,因此一开始双方就在发展党员和支持者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每个黄埔学生都无可避免地要卷入这种政治选择的旋涡之中。

  因为蒋是校长,两党学员均为其一手培养,对主义的忠诚是一回事,对传统师生情谊又是另外一回事。双方爆发矛盾公开分裂的结果是,最虔诚的共产主义者会由此坚决斩断与蒋的传统师道尊严,而那些本身无鲜明立场的共产党人或跨党学员很快会选择与共产党划清界限。

  随着两党终于公开分裂而成敌人,黄埔同学被迫分为两大阵营,从此,同学彼此弯弓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悲剧。

  有些黄埔师生试图不卷入国共两党的政治旋涡中,想走出一条不同的路来。1929年秋,一批失望的黄埔学生聚集在上海杨树浦,在邓演达的倡导下,流散在上海的黄埔学生逐渐组织了“黄埔革命同学会”,由余洒度、陈烈等负责。不到半年,就联络上了广泛的黄埔同学,甚至握有相当权柄的同学,这个完全不同于国共两党的组织,被人称为“第三党”。

  这个组织看上去甚至掌握有相当强大的军事力量,然而没有政治理论没有领袖核心,这个处于地下状态的组织只能追求自保时注定连自保都不可能。很快,这样一个乌合之众的小圈子被蒋介石一网打尽。不过,在蒋介石眼里,自己的学生在政治和主义上只要无所求,注定还是可为自己所用,于是,他大度地宽恕了所有学生:“你们是学生,过去有错不在你们,而在我校长。你们回来了很好,一切重新来。”

  蒋介石的宽宏大量使得那些试图走出第三条路的学生只能惭愧地自新。第三条路没走成,他们倒是形成了一个黄埔同学的新的小圈子:自新派。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