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中国军方报纸载文分析现代战争“斩首”战术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6月15日 14:59 中国国防报

  历史的发展有时真让人难以猜测,很多已经非常久远的东西在现实中又得到了重现。2003年3月20日凌晨5点36分,美国以“斩首行动”揭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两国交战,一方于战争正式爆发前发动突然袭击,企图通过一举消灭对方的统帅来尽快结束战争,这在近现代战争史上确实罕见。然而,细细追究起来却也并不奇怪,美国的“斩首行动”在世界战争史上既非首次,也显然不会就此终结。这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最高统帅经历了从战争的首要打击目标到战争的幕后操纵者的漫长历程,重新又处在了战争的最前线。

  统帅重回战场最前线

  毫无疑问,统帅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不同时期,统帅在战场上的位置却大不一样,这也为战争方式的选择提供了诸多变数。

  农业时代的战争,统帅在整个作战体系中的位置十分暴露突出。交战双方进行战斗时,首先是摆阵布势,将帅相搏。首领打赢了,军队则大胜;首领打输了,军队也必败无疑。因此,“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十分管用。

  到了工业时代,统帅的位置虽然仍处于军队的核心,但由于技术的进步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统帅已经不必再亲率士卒去冲锋陷阵,而是退居到较为安全的后方,指挥部属与敌方进行对抗。在这种情况下,要消灭对方的统帅只能像剥百合一样,必须首先大量消灭敌人的军队,尔后才有可能达到目的。然而大量军队被消灭后,统帅的战斗意志也就丧失了。这样,虽然仗打输了,但统帅自身仍然可以安然无恙。因此,工业时代试图通过消灭对方的统帅来打败对手的方式变得十分困难。

  随着世界网络化和民主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人们逐渐形成这样一个感觉———在一个稳定而健全的机制中,统帅的地位和作用日渐消退。事实果真如此吗?一系列血淋淋的事实向我们昭示,情况恰恰相反。在当今社会,极度泛滥的信息和相对松散的人群更为统帅驾驭权力和信息开辟了新的、更多的空间。统帅于传统的国家权力中心、民众精神象征之外更成为信息的要害节点。统帅对于一个国家或一支军队而言,就像大脑之于人一样重要。统帅自身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使得其在信息时代的战争中重新成为首先要“关照”的目标。

  信息时代的战争,作战双方的实力较量早已摆脱了单一战场、单一兵种、单一兵器的对抗方式,而成为作战体系之间的整体较量。由于统帅或指挥机关都处在作战体系的核心位置,因此对这些目标的打击会迅速对敌作战系统构成整体的威胁,可以使敌人的心理瓦解,并最终放弃抵抗,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因此,可以认为,在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中,统帅一旦被制伏,整个作战体系就很容易走向崩溃。这也符合信息战的一个重要原则———“电子斩首”。这种投入少而收益高、代价小而胜算多的方法和途径不能不引起战争指挥者的高度重视。

  美军打仗钟爱“斩首”

  作为世界信息强国的美国早就认识到了统帅在现代和未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军一直强调,指挥官作为潜在的、重要的节点目标,不仅容易遭受直接攻击,而且还容易受到各种欺骗和心理战的影响。所以,无论美军的“五环目标理论”,还是其推崇的指挥控制战,都将对方的指挥人员列为首先打击的重要目标,以期缩短战争持续时间,减少战争损耗和人员伤亡。美军认为这是战胜敌人最简捷、最省力、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影响也最大。美军在实战中的一次次胜利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通过集中精锐消灭对方的统帅或指挥机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一种破坏力较小的理想战争。

  早在1986年,美军就成功地对利比亚的5处军事目标进行了精确打击,虽然没有达到炸死卡扎菲的目的,但也炸死了卡扎菲的儿子。其作战指导原则十分明确,就是置对方统帅于死地。1989年12月20日,美国为了夺回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发动了代号为“正义事业”的入侵行动,该行动的主要任务就是抓获与美国对抗的巴拿马总统诺列加,将其送交美国司法部审判。美军以特种作战与心理战相结合,令诺列加无处可逃,最终束手就擒。总统被抓走了,巴拿马军队一触即溃。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将伊拉克的指挥中心、通信大楼、防空中心等作为最重要的核心攻击目标。萨达姆虽然依靠坚固的地下掩体得以活命,但他一整套塔式指挥体系被彻底打垮,以致指挥官不知道部队在什么位置,部队也接不到上级的指示。战争结束时,甚至伊军最高指挥官不知道战斗的前沿在哪里。科索沃战争,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空袭,首要攻击的目标同样是南军的指挥控制中心、通信枢纽、防空军指挥部等核心目标,其中首轮空袭的一枚精确制导弹药直接指向南军国防部长的办公室。北约空袭的意图昭然若揭:通过打击南军指挥控制系统,打击米洛舍维奇的藏身处,结合信息战的手段迫使南军统帅就范。反恐战争中,美国政府直言不讳地指出,不抓到本·拉登,反恐战争就不会结束,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而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作战意图表现得更淋漓尽致,打击目标直接指向萨达姆。战前,美军对伊拉克人民发动了旨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强大心理战。战争更以明确的“斩首行动”拉开序幕。第一次“斩首行动”失败后,美国又于4月7日发动了旨在消灭萨达姆的第二次“斩首行动”。战争中,美军采取的战法也是主力部队避轻就重直捣巴格达,目标是一举将萨达姆赶出权力和信息的中心。大规模地面战争结束后,美国对在逃的萨达姆及其军政要员,仍然不依不饶,发出扑克牌通缉令,重金悬赏捉拿。

  虽然,美军不可能在未来战争中完全照搬以往战争中的打法,但可以断定的是,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以及近几场战争中的作战精髓,即“不以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取而代之的是擒贼先擒王,直接攻击对方的首脑机关,消灭和自己作对的敌方统帅”的这种“斩首”式的战争样式仍将为美军在未来战争中所重点采用。

  关注未来的“斩首”式战争

  手段和目的从来都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手段就追求什么样的目的,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就发展什么样的手段。同样,打这样的“斩首”式战争也是有前提条件的。信息时代高度发达了的攻击手段为实施“斩首”式战争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战争趋于一体化,战场前后方界限日益模糊。现代攻击手段已经发展到远程精确攻击的程度,与高精度的侦察手段相配合,基本上具备了发现就摧毁的能力。目前的作战部队已经能够使用各种手段对敌人各级指挥决策机构进行攻击,上到国家统帅本身、指挥中心、联合司令部,下到各野战军、师、团的司令部。由于攻击手段的多样化,统帅受到的威胁极大增加。尤其是网络战的出现更使统帅处于危险的境地。网络战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对敌方统帅进行攻击,而且不易被察觉。在预知对方首脑行程安排的情况下,可以攻击对方的空中交通管制网络,制造空中交通事故,使敌方的统帅死于非命;也可以通过电脑网络控制对方统帅的指挥行动和决策;还可以通过大面积瘫痪敌人的网络,使对方整个指挥控制系统失灵。这些行动不仅可以在战争爆发后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而且可以在战争之前进行,通过对统帅采取特别行动,起到慑止战争的目的。

  当今世界,攻击目标直指统帅的做法不仅是美军等发达国家军队的重要作战原则,还成为了恐怖组织的惯用手段。这可以从本·拉登“9·11”恐怖行动所设定的目标、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屡遭袭击等事件中窥见一斑。可以认为,“斩首”式战争的出现必将成为影响世界军事战略走向乃至国际战略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同样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