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新疆军区联勤部为边防官兵解决吃水难问题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5月23日 07:55 解放军报

  魏春 本报特约记者 梁永利

  4月的边陲,春寒料峭。新疆军区联勤部基建营房处的同志带着干粮、水壶和探测工具,又一次爬上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里高原,在这片被誉为“世界屋脊”的荒野里为戍边官兵寻找“生命之源”———水。

  哈密军分区老爷庙边防连位于“百里风区”的戈壁滩上。过去官兵吃水要到100多公里的山外去拉。前些年,上级也曾帮连队打过井,可好几个钻井队因打了七八十米深仍见不到水,相继撤出了这片沉寂的戈壁荒滩。

  去年初,基建营房处的同志先后几次协同军地专家到这里勘测,有人劝他们放弃打井的念头,免得打不出水来遭尴尬。“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士兵第一的要求怎么体现?!”他们迎着呼啸的狂风和漫天黄沙,在戈壁滩上四处勘测。边防维修站站长鲁大文和队员们在每人磨破几双胶鞋之后,终于勘测出准确的打井位置。当他们脸上的皮肤在漠风和烈日的洗礼下开始成片成片脱落时,一口150多米深的水井打成了。

  凭着对边防官兵的深切关爱,营房部门的官兵创造了一个个边疆打井找水史上的奇迹。吉木乃、阿黑吐拜克、红其拉甫……短短几年间,一些边防连队相继用上了甘甜的自抽井水。

  额敏河边防连是一个以河流命名的边防连队。滔滔额敏河从哨所旁流过,可几十年来,由于额敏河水含氟量严重超标,这个连队一直要到几十公里外拉水吃。这年的冬天仿佛比往年更长,额敏河边防连的官兵把蓄水池的水喝了个精光,也未盼到山路通车。无奈,官兵们只好砸冰化水做饭,但盐碱地里的冰块化水做出来的米饭和馒头却有一股异味。

  正在边防蹲点的基建营房处处长李政林,骑马赶到连队体验生活。一天下来,李政林就因拉肚子跑得两腿发软。想想官兵们一年四季都在这里生活,他心中一阵酸楚。听说离连队11.5公里的农场有达标水源,次日凌晨,李政林便拄着木棍,踩着没膝深的积雪,出现在茫茫雪野上。很快,李政林和驻地农场水利部门谈妥了为额敏河边防连提供自来水的有关事宜。春节刚过,李政林就陪着专家出现在连队,对管道铺设进行科学设计。半年后引水工程全线贯通。

  那天,正在某边防连调研的原营房处一名科长和一位老士官外出采购营具,一名小学生跑到已歇顶的士官面前说:“爷爷,请问到群艺馆怎么走?”士官的脸一下红到了耳根。

  吃晚饭时,科长抬头看了看,饭堂里竟有6名官兵秃了顶。他把水样拿回乌鲁木齐化验,结果竟是高氟水。

  “绝不能让戍边官兵在透支健康中守防。”一个月后,在新疆军区党委的关心下,一台每小时出水300至500公斤的净化器送到了雪山哨卡。在红卡子边防连,记者特地做了个试验,将一瓶红墨水倒进水里,再注入净水器,流出来的果真是清澈的净水。

  阿然保泰边防连驻防在帕米尔高原一个叫“一线天”的山沟里。两座海拔5300多米的大山,把阿然保泰边防连紧紧夹在中间,每天日照时间只有4小时。这年夏天,在上级的关怀下,“一线天”的官兵终于吃上了经过碳化、滤化、净化的“纯净水”。从此,守防官兵结束了饮用不净水的历史。目前,这种水处理装置已在红卡子、阿拉马力等20多个边防连队安家落户,边防官兵饮用甘甜达标水的愿望已经梦想成真。(解放军报2004年05月23日第1版)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