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跨越之路:北空某师开始装备新型战机(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5月10日 10:07 千龙新闻网

  ——北空航空兵某团改装新机纪实

某型新机
 

  阳春三月,当塞北的风依然挟寒冬余威,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的时候,北空航空兵某团的机场上已经热火朝天,飞行员们也已飞得汗流浃背了。这支参加新机改装的重点建设部队,在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又朝着既定的目标,发起了新一轮冲击。

  绿色信号弹升起,两架新型战机同时滑出跑道,直插苍穹。矫健的雄鹰在万里长空上下翻飞,似乎在潇洒地书写着“跨越”两个大字……

  (一)

  两年前,改装新机的喜讯传来,全团沸腾了。紧接着,全团又笼罩在一种莫名的沉重和紧张的气氛之中。渴望改装但又因年龄、知识结构等原因而不能如愿的飞行员们,一个个流着眼泪满怀遗憾被调整走了,只有不到一半的飞行员留了下来。从10个单位选调来的一批精兵强将,很快前来报到了。有幸参与改装的人们心头随之升腾起一股庄严的感情:使命重于泰山啊!

  团里第一批参加改装的飞行员组成一个大队,这个序列为“一”的大队的组成很是特别:一名副师长、两名副团长、两名大队长和几名飞行精英。新任大队长由本团原一大队大队长王晓东担任。起先,王晓东感到非常为难——同是参加改装训练,自己的精力有限,大队的成分又如此复杂,这个大队长不好当啊!可是,事实很快便打消了他的顾虑。为了改装,为了实现全团战斗力的跨越式发展,新组成的大队成员的心特别齐,风特别正,气氛特别融洽,工作特别好开展。一些同志,包括职务和他相当、资历比他老的都主动找他承担任务来了,像领航主任肖军主动要求负责资料建设,副大队长张金华主动要求负责安全预想,副大队长赵兴山主动要求负责行政管理。组织体能锻炼,打扫环境卫生,只要他一声令下,从副师长、副团长到飞行员都齐刷刷地到场,副团长都扛起扫把按要求打扫环境卫生。事业把人心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

  就是这样一批人,成了该团新机改装的中坚力量。他们按照团党委制订的总体改装思路,坚持从严治训,按纲施训,严格按照新进课目的9条标准进行准备,先后组织了仪表、特技、双机编队、双机落地、夜航、大航程、战术等训练课目,解决了两批改装混训和人机矛盾突出、组织训练复杂等问题。他们还结合上级组织开展的“严法规、整作风、尽职责、努力提高训练正规化水平”等活动,大力开展训练政治工作,保证了改装的顺利进行。

飞行员精神抖擞的进场

  (二)

  在这个团队的改装中,头雁的英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师长王治渤,是1992年改装新型战机的特级飞行员。这次改装伊始,他由另一个航空兵师的副师长位置上调来当师长,上级党委的重托显而易见。他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一直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职责。首飞,是他第一个上;夜航,是他第一个上;双机落地,又是他第一个上。他呕心沥血地严密组织,一丝不苟地严格要求,满腔热情地对飞行员进行传帮带。

  王师长在带飞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员都用双罗盘进行直线、大航线着陆,而对科技含量更高的指令着陆却弃之不用,以致在着陆训练中质量提高慢。为何“穿着新鞋走老路”?原来,飞行员们都是飞国产歼X型飞机出身,习惯了双罗盘着陆,而对新战机的指令着陆心存疑虑。这位拥有双学士学位、曾多次出国学习、累计飞行时间达2300多小时的老飞行员敏锐地察觉到,老习惯不改,不但飞不出新战机的最佳性能,还会影响战斗力的提升。于是,王师长一边在讲评时给大家讲清道理,一边在带飞中一个一个地纠正。经过他的一番努力,参加改装的飞行员都能熟练地运用指令着陆了,飞行的精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团长余连星,也是改装伊始从兄弟部队团参谋长的位置上调来当团长的,他在几年前改装了新型战机,这下自然一身二任,既当团长,又当教员。他将全部精力扑在改装训练上,从组织理论学习、进行模拟训练到新机开飞、指挥带教,忙得不亦乐乎。家近在咫尺,他顾不得回去,把办公室变成了自己的家。每个飞行日的清晨,天上的星星还在闪烁,他已经坐车提前去机场进行准备了。晚上飞行结束,他又忙着判读飞参,和作训部门一起制订下一组的飞行计划,是宿舍里最后一个熄灯的人。

  他还主编了《XX型飞机特殊情况处置》、《XX型飞机座舱设备使用手册》、《XX型飞机常用数据》等8部55万字的改装教材,发给全大队使用。2003年8月至11月,他家中岳父、父亲等4位亲人先后去世,他都未能及时回去料理。在他看来,家里的事再大,也没有改装的事大。

  副团长穆国新,也是从兄弟部队大队长的位置上调来当副团长的。改装中,他分管抓飞行训练。为了更好地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他积极配合团长抓好团里的工作。每组飞行结束,他不顾飞行的疲劳,都及时组织讲评,搞好飞飞整整。他先后提出20多条关于提高改装训练质量和效益的建议,均被团党委采纳。新机改装,缺少的是教材。他为了解决教材短缺的问题,放弃了大量的休息日和业余时间,经常彻夜加班,晚上饿了吃包方便面充饥,困了在椅子上裹着大衣打个盹儿,终于和别人一起合作编写出5本教材。他自己独自编写的《飞行三阶段实施细则》,受到军区空军领导机关的好评。

师长王治渤带头飞

  (三)

  夯实基础,一步一个脚印,是这个团在改装中极为明确的指导思想。他们用严要求实现高标准,用高标准保证高质量,从点滴入手严把改装质量关。

  在这个团,对于飞行训练质量的要求,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

  他们每飞完一个起落,只要有个别人技术动作出现偏差,通过飞参判读后,马上在全团讲评,师、团领导亲自参加,指名道姓,不留情面。一名副团长,在飞行着陆的时候,减速伞打开稍稍迟了一些,被评为最差起落。饭前,这名副团长当着所有飞行员的面,严肃认真地作了检查。

  特情处置提问是每天吃饭之前的“必修课”。每次抽两人,答不上来者,下次继续提问;3次回答不上来者,在全团军人大会上作检查。再回答不上来,退出新机部队。

  小测验、小考查是家常便饭,要求大队以上干部和机关飞行人员考核必须达到优秀即90分以上。在2004年1月进行的新大纲考核中,有10名大队以上干部和机关人员不到90分,但也都在80分以上。能不能高抬贵手呢?不能。团里组织他们进行了补考,结果他们全部达到了90分以是,其中2人考了100分,2人考了99分。

  2003年,全团先后组织了4次航空理论知识竞赛,11次空地勤经验交流,70余次教员议训。自改装以来,共召开教学法研究会19次,指挥研究工作会15次,归纳整理出23条改装“小经验”。

  根据空军《飞参监控飞行训练质量暂行办法》,他们进一步完善了《飞参判读管理规范》,规定了“飞参”判读制度,成立了“飞参”判读小组,明确了各级职责。坚持昼间飞行当天判读,夜间飞行第二天完成判读;对未完成的动作和3分以下动作,由“飞参”判读小组进行审核,提出加补意见。对“飞参”判不出和误判的动作,团和大队都十分慎重,由“飞参”判读小组进一步审核,查明原因后盖章确认。

  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抠,一个起落一个起落地查,这样严抠细训的结果是:改装质量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帅气的飞行员小伙子

  (四)

  该团训练股的档案盒里,有厚厚的一摞《严肃飞行纪律整顿问题》,上面详细记载着每组飞行日中出现的问题,从条令条例学习不经常到飞行训练中的点滴误差,从什么人发生什么问题到谁负责带教整改以及整改期限,都登记得一清二楚。

  在严肃飞行纪律方面,团党委严格落实飞飞整整制度,坚持每3~5个飞行日就进行一次小整顿,组织飞行员们交流飞行体会,总结讲评训练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2003年,他们先后组织党委议训33次,安全整顿60余次。他们还通过“饭前提问、日练一题、每周一考、每日一查”等方式,让飞行员们对特情处置、飞行纪律和规章制度烂熟于心,切实把保证飞行安全落到实处。

  一个飞行日,大队长宋卫雄赳赳地走向战鹰。在接收飞机时,他看到机械师和机务大队长先后趴在机翼上查看一个部位,原来那里更换了一个销子,便留意了这个情况。升空后,他先是按照课目要求,小速度、小载荷做水平动作,接下来准备做高空大速度大载荷的垂直动作。他想到上飞机时看到的情况,便用后视镜查看了一下左机翼弹舱上的蒙皮,但看不清楚,他没有轻易放过,调整了一下后视镜,继续用心观察,结果发现蒙皮情况异常,有点上翘。他立即报告了地面指挥员,地面指挥员下令他停止后面的动作减速返场,落地后经机务人员检查,发现蒙皮撕裂4毫米。

  由于他的细心,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为此,宋卫受到了军区空军的通报表彰。

  “新型战机价值昂贵,是人民的血汗,国家的宝贵财产,我们有责任千方百计保证它的安全。”在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下,全团飞行员把“安全”二字深深刻在心头,改装以来,飞行中没有发生任何人为问题。

  (五)

  改装的日子是异常艰辛的,回顾两年来走过的路,师长王治渤动情地说:“全团飞行员们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付出了很多很多。”

  在某基地理论改装的3个月里,他们倾注了全部精力。每天上午上课,中午复习,下午上课,晚上自习,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就连吃饭走路也在背诵数据和外语。理论改装后再到某地进行模拟机训练,他们又投入了另一次“炼狱”。那里夏天天气炎热,白天温度将近40度,动一动就浑身冒汗。他们白天学习理论,晚上进行模拟机训练。由于人员多、模拟机少,大家轮流上,两个小时换一个人,等到最后的人飞上,已是凌晨以后了,好多时候都是干个通宵。

  在理论改装完毕,飞完模拟机回到驻地后,团里又安排了一个月的封闭式训练。

  在那极其紧张的“临战”前的一个月里,原计划一天也不休息,并且每天没有一个人在12点前睡过觉。后来上级首长关心他们,来电话下“死命令”要让他们休息好,这才放了一天假。结果还是有人“充耳不闻”。为了争取早日升空,他们真是做到了“只争朝夕”。

  2002年11月20日,是他们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新机接装不到10天,首飞便开始了。这在同类新机改装的部队中,速度是名列前茅的。

  驻地的白天特别短暂,在改装最紧张的日子里,飞行员们早上顶着星星进场,晚上披着星星退场,一天在外场长达12个小时。高强度的训练,身体的疲惫可想而知。一名飞行员在飞行体会中曾这样写道:“一个起落下来,出了一身汗不说,整个右臂累得直哆嗦,连给机务人员签字都难以完成了。”可是,没有一个人叫苦,更没有哪个退却。

  二大队大队长宋卫付出的汗水尽人皆知。改装的理论书籍几乎被他翻烂了,他业余时间默画的座舱图堆了老高。他和妻子两地分居,为集中精力搞好改装,他一年半没有回过家,就连父亲两次生病住院、女儿出水痘,他也没有回去。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成功的喜悦,在同批改装的飞行员中,他创下了六个第一:第一批放单飞,第一个进入夜航训练,第一个成功处置特情获得了军区空军的嘉奖,第一个成为改装教员,第一个成为改装指挥员,以第一名的总成绩顺利通过了军区空军组织的转纲考核。作为改装教员的他经过两三个月的加班加点,编写出的《xx型飞机综合理论教材》已经被第二批改装人员作为通用教材使用。

  一大队副大队长赵兴山是个要强的硬汉子,在理论改装的关键当口,他在陆军部队当医生的妻子被单位派往北京进修一年,家中留下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赵兴山既当爹又当妈,不但没有因此耽误过一天的工作,还抽时间主动担负起战法创新的任务,加班加点,撰文绘图。眼下,由他执笔的数万字的战法教材已经完成。

  这样的一幕叫人感动万分:2002年12月5日,第一批改装的飞行员放单飞,为表示祝贺,政治处组织为单飞归来的天之骄子们献花。正是三九隆冬,机场上寒气逼人,女干事杨丽萍快步走上前去,笑盈盈地给刚刚走下飞机的丈夫吕宏冰献上一束鲜花。当她看到摘下头盔的丈夫头上冒着热气,上衣全部被汗水打湿后,忍不住心疼地扭过头去,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北空某团改装训练的形势是喜人的。他们第一批改装人员提前150天完成了改装任务,形成了大队规模的战斗力。第二批改装人员正在按照新大纲进行补差训练,完成任务在即。第三批改装人员理论改装进展顺利。在他们积极改装的同时,还遵照上级指示几次出动配合地面部队演练,同时还带动了师属部队不同机种的对抗训练。

  一道坚固的空中长城,正在塞外的天空中筑起。(何凡郭宝杨建伟《中国空军》记者张聿温)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推 荐 专 题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台湾军力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