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总装某基地人才不畏艰险锐意创新服务军事变革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5月06日 09:36 解放军报

  本文提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一支能打硬仗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总装驻川西某试验基地科技人才群体,在国防科研试验任务中不畏艰险,勤学苦练,锐意创新,勇于献身,为实现我军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大山深处的总装驻川西某试验基地,有一个由两院院士、博士硕士和青年科技干部构成的人才群体。近5年来,他们不断创新风洞技术,先后完成重大武器装备试验数百项,
有17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110多项试验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出了突出贡献。

  1 风洞内,某型高技术武器的气动试验正在进行。巨大的噪声震得人浑身发麻,距离试验段最近的课题组长陈洪耳朵被震出了血。只见他圆睁双眼、纹丝不动,坚持观察着、记录着,殷红的鲜血顺着耳垂滴到了肩上……

  某新型装备试验进入攻坚阶段,研究室副主任王志坚因连续加班晕倒在操作台前,被送进医院输液抢救。醒来后。他一声没吭,拔掉针头,找了条湿毛巾缠在头上,又赶回了试验现场……

  走进这个高素质科技人才群体,我们听到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是什么信念在支撑着他们?一位老专家这样回答:“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有不怕牺牲、勇于拼搏的精神!”

  不久前,基地承担了一项新设备课题。熊云清等3位专家成为课题攻关骨干。试验舱内,有毒气体弥漫,高温达40多摄氏度,他们却每天十几次进入试验舱测试数据。身体虚弱的熊云清多次昏倒,终因抢救无效,为国防科研事业献出了年仅34岁的生命。

  2 2003年8月21日,喧天锣鼓声中,中国第一座立式风洞在该基地奠基。然而,谁能想到,风洞的总设计师刘政崇只有中专学历。在40余年科研生涯中,他依靠坚持不懈的在职学习,从中专生成长为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少将,先后主持建造了10余座大型风洞,设计建设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喷管,是跨超音速风洞的重要部件,被称作风洞的“心脏”。过去几十年,我国一直采用一种落后技术进行模拟试验,效率低下。刘政崇立志攻克这道难关。

  艰难的起步从阅读资料开始。中文资料几乎没有,清一色的英文资料对从没学过英语的刘政崇来说如读天书。那段日子,他集中精力学英语,两年内通读了几十万字的英文资料;3年内,他边学边干,突破三大技术难题,完成全部设计,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

  “新知识先学,新技能先练,新科技先知”。这就是基地科技干部面对军事变革挑战的选择。近5年,该基地科技干部素质迅速提高,有50多名博士和60多名在读博士生。

  3 在基地承担的科研任务中,绝大多数领域涉及当今世界前沿学科。这个基地广大科技干部用创新精神发展先进技术,解决部队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研奇迹。

  “弹头烧蚀”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航天领域的一大难题。弹头在飞行过程中因大气等多种因素影响会出现各种热现象,且相互关联。为攻克这道难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涵信带领课题组成员大胆采用“弹头防热烧蚀气动耦合计算”的新方法,利用撞击力学等理论进行论证和探索,建立起全新的数学物理模型。

  某新型武器的研制涉及控制、材料、信息技术等10余个相关学科。面对国内外均无资料可借鉴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提出了“科学设想,大胆尝试”的口号,鼓励“异想天开”。通过发动大家提出新设想和新方案,在反复试验中比较、提高,终于在国内外率先攻破了“冷热喷流模拟试验”这道技术难关。

  近5年来,基地广大科技干部先后攻克世界性科研技术难题数十项。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推 荐 专 题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台湾军力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