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苏宁牺牲纪念日倾听其亲人追忆鲜为人知情感故事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4月23日 14:43 解放军报

妻子武庆华:此爱绵绵无绝期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张中文、陈冠旭

  时间:2003年12月5日上午小雪

  地点:哈尔滨军分区门诊部四楼会议室

  武庆华静静地坐在笔者的对面,她不停地翻看着报纸,半天不说话。

  作为一名英烈的遗孀,武庆华曾面对过众多媒体,已淡然采访的她,此时此刻还是打开了话匣子。

  “他(苏宁)出事的最初几年里,我几乎丧失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成天不爱走、不爱动、不爱说话,只喜欢干坐着发呆。每天只要一回家,他的影子无处不在,让你无法摆脱!你想想啊,不管出差还是旅游,不管演习还是上学,他总是要回家的!可这次这个人永远回不来了!

  当时任韧(苏宁的儿子)还小,不到8岁。自己难受归难受,还怕吓着孩子,每天都是在哄孩子入睡之后,我才蒙头大哭。

  后来家里人,包括我的好多朋友都劝我:你这样下去不行,这种状态生活下去要不了几个月你就垮了!你垮了孩子怎么办?”

  也许就是为了孩子,武庆华突然醒悟过来:活着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信念!更何况,苏宁是那么喜欢孩子,孩子照顾不好,他在那个世界也会心有不甘啊。

  如同一只化蛹而出的蝶,武庆华挣扎着褪去精神和肉体上沉重的盔甲,毫不犹豫地将重心转移向了儿子。

  任韧健康茁壮地成长着,他天真且快乐,他体会不到妈妈内心的清苦和孤独。

  对于苏宁,武庆华以前是月月想、天天想、时时想。为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她逼迫自己不再刻意地去想,并尽量参加朋友们特意为调节她的情绪而准备的一些社交活动。

  冬天到来时,她一个人去松花江边看漫天飞扬的大雪。

  夏季来临,她一个人在日暮的中央大街看人来人往、阑珊夜色。

  为了让自己在节假日充实起来,她曾一度参加位于哈尔滨市开发区的女子国际健身俱乐部。每个礼拜去两次,而每次,都要穿越近半个市区。

  慢慢地,她从悲伤中走了出来。

  笔者问,从苏宁牺牲后到你完全走出这段阴影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整四年!她说。

  说说生活的苏宁和爱情的苏宁吧,有些人认识的苏宁只懂军事不懂生活,只懂战士,不懂妻子,你认为是吗?

  笔者的疑问显然刺激了武庆华,她几乎脱口而出:他懂得比我多,他有多懂军事就有多懂生活;他有多懂战友就有多懂我和任韧。只是他的闲暇时间太少,我还是给你说几件事吧。

  “苏宁非常健谈,我和他处上对象不久,他就和我们家的人都熟了。结婚后,每次回家(当时我们住在我妈家)他都能找到话题。他跟爸爸讲军事,跟妈妈唠家常,跟弟弟谈为人处事,跟保姆谈做菜做饭……所以我家上上下下十几口人对他的印象特别好。我爸爸对他的喜欢超过我弟弟。

  任韧刚出生不久,苏宁就被调学去了长沙炮兵指挥学院。一方面,他特别渴望上学进修,好好夯实自己的文化根基;另一方面,他又特别牵挂我和孩子。每个月一封信是雷打不动的,苏宁爱写信,他的信很有文采,还特幽默。任韧那时还不会说话,他有一次完全模仿咿呀学语的儿子给我来了一封信,当时把我逗坏了,后来想想,挺感动的,难得他有那份真心。那封信被我保存了好多年。后来搬家时弄丢了,太可惜了,我一直想留给任韧长大后看的。”

  儿子三岁时,苏宁又上学了。这次去的没有上次远,在河北———宣化炮院。无论学习多么繁重,苏宁总是惦记着妻儿。尽管打军线电话很方便,但苏宁还是愿意选择最古老的通讯方式:书信。他喜欢在纸上同妻子交流分离后内心的秘密和幸福。儿子会说话了,苏宁在信中又担当起了教父的角色。譬如他会在给妻子的信中画上三只吃零食的小鸭子和一只玩水的小鸭子,旁边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问一共几只小鸭子?他命令三岁的儿子在下次妈妈邮来的家信上必须写出标准答案;在钻研军事理论的日子里,妻子的贤惠温柔和儿子那稚嫩可笑的答案都给他带去了奋进的信心和莫大的精神慰藉。

  在武庆华和苏宁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他(她)们仅有一次结伴旅游的回忆!这次旅游,不是蜜月,而是在苏宁赴长沙炮院学习的第二个暑假。由于第一个暑假学校没有放假,未能见到日思夜想的妻儿,苏宁格外内疚。因此在第二个暑假即将到来时,他在内心特意为妻子设计了一系列大胆、热烈且颇富浪漫创意的出行计划!

  苏宁在给妻子的信中是这样描述的:A、南下线:广州—海南—深圳———此为第一方案。

  B、北上线:西安—兰州—敦煌———此为第二方案。

  第三方案由你选择!

  而在这份匠心独具的爱情出行图上,苏宁完全采用军用图标作业,红蓝铅笔手绘,在向妻子大献一番殷情之时他亦不无得意地向武庆华展示了一下自己掩饰不住的参谋技能。

  最终,他(她)们采取了第三方案。

  那个炎热的1984年的夏天,难得空闲的苏宁和难得空闲的武庆华玩得非常开心。武庆华说:“他一路上既当大学者,又当大导游。到浙江嘉兴时,我们住在一个阿姨家里,阿姨和我爸爸是老战友。到嘉兴第二天我就患了热伤风,夏天患伤风那可真叫难受。第三天一早我就要急着赶路,因为当时也玩了10多天了,很想儿子,儿子才1岁多点,怕保姆带不好。

  苏宁哄着我,让我等病好了再走。但我执意要启程,他只好去隔壁收拾东西。一般情况下,都是苏宁让着我,哄着我,宠着我,我知道的。不一会儿阿姨过来了,她把苏宁也叫来了,劈头就说:苏宁你有没有点爱心啊,你看看小华病成这样你还要赶路,急什么呀?阿姨越说越严厉,苏宁只是低着头听任训斥也不辩解,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我一看把苏宁冤枉成那样,心就软了,就又住了一天。后来我才知道,那出‘双簧’是苏宁偷偷求阿姨演的。”

  苏宁牺牲时,任韧不满8岁。13年过去了,任韧如今已成长为一名英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了,而最为欣慰的莫过于妈妈武庆华了。儿子上军校走的那个晚上,武庆华大哭一场。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十几年的含辛茹苦,如今终于儿遂娘愿,她怎能不喜极而泣!怎能不泪飞如雨?那一晚,武庆华特别想跟苏宁说说话,说说掏心掏肺的知心话。但最终,她只说了一句:儿子出息了!

  儿子苏任韧:思念化作从军情

  时间:2003年12月13日上午阴冷

  地点:沈阳炮兵学院政治部会议室

  “我的性格其实挺外向的,但爸爸出事后,就学会了沉默和坚强。在学校也不多话,直到上军校才有些改变。

  爸爸在骨子里特别热爱军事。我小时候记得过年过节他总值班,一值班他就让妈妈带我去部队。小时候爱玩,部队人多,我挺喜欢去部队的。”

  对于培养孩子,苏宁有自己的独特方法:见别人有许多小人书,任韧也想买,而且特想买那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当任韧吞吞吐吐地向爸爸表达这个意思时(之所以吞吞吐吐是因为爸爸教育过他:小孩不能随便向大人要钱),不曾想爸爸一口答应下来:好啊,没问题!不过你得做30个蹲下起立和10个俯卧撑!

  “我印象最深的是为锻炼我的意志,爸爸从不会让我的任何愿望轻易得到满足。”任韧如是说。

  在培养下一代上,苏宁也心有所系、情有所钟。为给儿子提供尽情书写、绘画的舞台,他设计了一个多功能教学操作板;为冬天喝热水方便,他专门给儿子做了一个真空棉保温杯。当然最多的还是将种种尚武精神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幼小的心灵:他给儿子专门缝制了一套带领章、帽徽的小军装;带儿子看战士们的各种训练表演,给儿子刻制多种型号的手枪、冲锋枪;星期天,他甚至于将兄妹、连襟家的几个孩子集中起来搞队列训练。这就是苏宁,常人难以理解的苏宁!

  任韧不无遗憾地告诉我:“我现在特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小时候爸爸带我玩过好多地方,特别是一些名胜,但我一处也不记得了(具体是任韧4岁那年的暑假,一个4岁的男孩,又能记得多少事啊?)

  。我选择军营可以说受爸爸的很大影响。在宣化炮院上学时我是学院的擎旗手。国庆阅兵时,擎着国旗踏着鼓点走在数千人的方队前,我能够体会爸爸那种做一个纯粹军人骨子里的自豪和骄傲!但有时候,爸爸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他的标杆树得太高了。我现在不想那么多,走好每一步,对他就是一种安慰。”

  “想爸爸吗?”笔者问。

  “想啊,怎么不想,无论寒暑假,我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烈士陵园看爸爸。每次去都要带瓶酒———董酒,妈妈说那是爸爸在世时最爱喝的,每次给他倒酒时我总在想,什么时候,我们爷俩能撞一次杯呢?”

  父母苏醒、冯静轩:英容切切今犹在

  时间:2003年12月7日上午

  地点:哈尔滨清滨路苏宁的父母家小雪

  2003年12月7日是苏宁的50岁生日。在他50岁生日的那个清晨,笔者第一次赶往苏宁的父母位于哈尔滨市清滨路那个略显宽敞而又清冷的家。

  刚进屋,冯老就告诉笔者:“我孙子(任韧)刚打来电话,让我们别太伤心,他知道今天是他爸爸的生日。”

  苏醒,这位今年87岁高龄,1937年就参加革命,建国时就是骑兵团政委,曾在延安大席棚子里亲耳聆听过毛主席《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老军人,一谈起苏宁仍是兴奋:“苏宁从小就懂事,从他出生到他牺牲,我从没动过他一指头。他上三年级时,有一阶段我发现他每天放学都回来得很晚,问他他就说老师补课。后来有一次,他们老师家访我才知道实情:为了上冰上课,学校自己浇了一块小冰场,每个班级轮流打扫一周。轮到苏宁他们班时,其它小朋友都不愿意打扫。苏宁努力劝说其它小朋友为班级争光,可小朋友不听他的,都回家了,所以每天放学后,苏宁就一个人默默地把冰场打扫完毕再回家。

  苏宁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他和哥哥苏峰特别热爱部队(我家三个男孩都当过兵),我就给他们小哥俩刻了几把木头手枪,做了一套小军装、两根武装带。他们就天天在部队大院玩双枪老太婆抓特务的游戏,可高兴啦。

  我记得苏宁6岁时有一句我们大院人人都知道的口号:我长大了一定要当个毛主席的好战士!说完,右手还要向前一挥(这是他从电影里学的)。没想到31年后,他最后救人扔弹的那个姿势就是那样。

  苏宁长大后什么都不怕,但你们不知道,他小时候有一样东西最怕———拍照。给他拍照没有哪次是顺溜的。我记得最清楚的是1956年春天,我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师政治部主任。有一次去朝鲜伊川郡蓬莱湖附近开会,会后大家都说到蓬莱湖边拍张照吧,就都去了。快拍照时,苏宁哭了,怎么哄也哄不好。我一看,就对摄影干事说:得了,别管了,这一次就照个哭的吧!照片洗出来,大家都笑了。

  苏宁成为干部后,更是严于律己。他在生活上简朴到什么程度我不太清楚,直到他牺牲后去他那间9平方米的小屋(当时他已是团参谋长了),他妈妈看到他那个用了22年的枕头时,当时就哭晕过去了。”

  一说到儿子,1949年就入伍的苏妈妈冯静轩老人就唏嘘不已:“孩子,我已经不哭了,我哭不出来了,老了,为苏宁眼泪都哭干了。”

  提起苏宁,苏妈妈至今还内疚一件小事:1965年4月的一天黄昏,12岁的小苏宁一身污泥地回家了。刚换上身的新衣服就脏成这样,苏妈妈气不打一处来,上前就是一巴掌。这巴掌打得并不疼,却是一种母亲强烈的责备。小苏宁哭了,一动不动站在母亲面前,他感到委屈,却不辩解一句,只是泪流不止。下班后的爸爸看到其中必有蹊跷,就把小苏宁拉到一边。细问后才知道:有个小孩在马家沟河边捞鱼食,不小心滑到河里去了。小苏宁上前去拉,不曾想自己反被带进了河里。苏妈妈听后心疼不已,赶紧安慰小苏宁:好儿子,妈妈错了,妈妈应该细问你啊,妈妈向你道歉。苏宁回过头来又安慰妈妈:妈妈没错,我做好事应该向妈妈解释清楚。说完,他又开心地笑了。

  苏妈妈告诉笔者:“我的儿女心特重,四个孩子我都喜欢,但最喜欢的还要数宁宁。他懂事早。他当兵那会儿一个月津贴费才几块钱,可他第一年过年就往家里寄了50元。收到钱我当时就哭了,家里不缺这50块钱,我跟他爸爸说这孩子一年怎么攒的?没钱他怎么过啊?

  他出事时,家里一直瞒着我。现场没让我去,抢救没让我去,火化时也没让我去。后来我还是知道了,人哭得都脱了相。一个那么好的儿子,说没就没了,能不伤心吗?苏宁出事后半年,家里不让我跟两个人见面,一个是小任韧,他才7岁就没爸爸了,看到他我就心疼啊!还有一个是老四任刚。他跟苏宁长得特别像,每次他一进门我就喊苏宁,苏宁回来了!好几次喊着喊着就倒下了。后来儿女们把我送去北京他大姨家呆了近半年,环境换了,人才慢慢缓过来。

  我现在不那么伤心了,不过有时还挺想苏宁,想得厉害了就去你们团里,去苏宁纪念馆看看儿子,再看看战士们。老头子说了,待开春暖和时还要给战士们再上一堂光荣传统课呢?”

  苏老在一旁频频点头。苏爸爸、苏妈妈和笔者都会心地笑了。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推 荐 专 题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台湾军力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