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传张学良骸骨将归故里 亦真亦幻记者千里调查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4月21日 10:09 华商晨报

  新闻提示:

  今年3月3日,国内一家报纸率先报道了张学良骸骨将“终归故土”的消息,在海内外引起较大的反响。

  这家报纸在报道中说:3月2日本报记者从西安事变纪念馆获悉,著名爱国将领张学
良先生的骸骨即将魂归故里......张学良先生90岁高龄时给自己的儿子张闾琳先生和副官谭海先生之子、香港谭氏中心总会主席谭福添(又名谭长远)先生留下遗嘱:委托他们找恰当的时候在东北遴选墓址,把自己的骸骨移葬祖国大陆--东北故乡,与白山黑水相厮守。目前这项工作正以他们为主、在沈阳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策划、筹备中,具体返回日程尚未确定。

  但是,当记者走近该事件时,却发现“挪坟事件”背后的重重疑点。

  本月3日,一些民间机构在沈阳市东陵区王滨沟乡的一个山坳里举行了“呼唤张学良将军终归故土祭祀大会”。两位异乡人宣布,自己受张学良家族和香港谭氏家族委托,可能将在这里建设一座至少占地800亩的“张学良百年沧桑大观园”,使张学良将军“回归故土,长眠于此”。

  而与此同时,远在天津的一户普通人家,却正为自己家族的名义遭到损害而愤慨不已。他们表示,那两个异乡人是打着他们谭家的旗号在做一些别有用心的事情,他们将使用法律武器来还自己一个公道。

  “张学良灵柩归故土”的背后到底是什么?记者对此展开了行程千余公里、近20天的调查采访。

   事件之一:汉公遗嘱“终归故土”?

  “当时一个叫谭长江的人找到我,说他是张将军生前侍卫长谭海的侄子,他是应在香港生活的谭海之子谭长远以及张学良子女的委托为张学良‘终归故土’进行选址的。”参加了“呼唤张学良将军终归故土祭祀大会”的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原馆长杨景华介绍说,他知道这件事始于十几个月前。

  已经被安葬在美国的张学良夫妇怎么会想到身后要回归故里呢?面对记者,这件事的关键人物--今年64岁的谭长江侃侃而谈:“张学良遗骨回故乡一事的起因还要从1991年张学良在美国过九十大寿时说起。当时我的堂兄--谭海之子谭长远(特意赶往美国给汉公(张学良)祝寿,谈话间了解到张学良有身后归回故乡的愿望,并得到张学良写有‘终归故土’四个毛笔字的手迹(记者见到了手迹的复印件,在这张复印件上,除‘终归故土’外,还有‘张学良、辛未夏’等字)”。谭长江称:“张学良去世后,谭长远征得张学良将军子女的同意,为完成张学良的遗愿做了前期工作。两年前,谭长远与自己取得联系,负责在东北选址。”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操作此事的还有一位富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她就是年届不惑的卢俐卫。卢俐卫自称原名卢伟,生于辽阳,曾在天津工作,有一子今年20岁在某商店做营业员(后来又称其子18岁,在上学),上世纪末,她因业务关系而与谭长江相识。据卢俐卫介绍,她的父亲与张学良四弟--张学思有亲属关系,因此谭、卢二人越谈越近,最终成为挚友。

  “2002年末,我接到大哥(谭长远)的电话,就委托小卢在东北为张伯父选择墓地,小卢最先找到了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原馆长杨景华先生,”谭长江说出了他们最初的合作经历。

  谭长江介绍说:“张闾琳(张学良之子)与谭长远是张学良‘终归故土’的遗嘱执行人。”

  据记者了解,张学良将军去世后与他的夫人赵一荻合葬于美国檀香山。由于他们是基督教徒,因此尸体都未火化,并且其坟墓也未加盖封土。在张赵两人的墓室上则刻着“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亦必复活”的墓志铭。

  而张学良将军原配妻子于凤至生前曾在好莱坞山顶花重金购买了一座双墓,并留有遗言:“待汉卿百年以后,他的遗骸可安葬于我的身侧,以实现生不同衾死后同穴之遗愿。”

  如此“踌躇满志”的三位老人,真的会选择在自己百年之后重新踏上返乡之旅吗?

   事件之二:谭长江,身负重任?

  张学良将军灵柩回归故土如果成立,将意义重大,那么这件事为何会落在谭长江身上呢?谭长江到底是何许人?

  谭长江(谭耳背,因此很多问题是在记者提出后,由卢进行转述的)向记者介绍说:“我1940年出生于山东临清,在我出生前很多年大爷(谭海)就去保定上军校了,后来投了东北军,好多年都与家里没联系,甚至还在营口娶了位太太,而当时自己的大娘却还在山东老家。光复后,很多人都传言大爷死在了外面,让他们去收尸,他的大娘听说后就是在家里哭,没多久就去世了。”

  “后来从大哥传给我的资料上了解到,原来大爷根本就没遭迫害,而是化名跟随张先生到了台湾。在台湾,大爷全力保护少帅,甚至有一次看守汉公的特务长刘乙光准备暗杀他,还是大爷及时找到了当时的台湾省主席陈仪,才使汉公逃过一劫的。后来,张先生没有了性命之忧,谭先生就只身来到香港,做起轮船运输生意,当时董氏家族蒙难,幸好大爷及时资助,才使其躲过此难,谭、董两个家族因此结下通家之好。香港回归以后,我与我大哥取得联系,才知道现在我的大哥在香港XX集团任要职,我的大侄女叫谭X云,任香港某要人的私人助理,”谭长江介绍说。

  谭长江自称1959年入伍,进入北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卫部门,并有幸与“中央一位重要领导人成为朋友”。1973年,为防止这位领导同志受到“批林、批孔、批周公”的影响,他主动要求返回地方工作,1975年10月,这位领导同志病危前夕,将他及其他几位同志叫到身边,对他们说:“我就要去见上帝了(谭长江原话如此),惟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张学良的身后事,等到他百年之后,一定要把他的后事处理好,圆张将军的故乡梦,不要让他遗憾终生。”

  卢俐卫则告诉记者:“谭长江的太太目前在山东,身体很健康,他一共有二子一女,其中的两个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

   事件之三:7亿元迁坟?

  4月3日祭祀大会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宣布张将军有望长眠于王滨沟乡。

  一位参与“挪坟”的学者介绍说,王滨沟乡的这个山坳不仅地面开阔,山明水秀,而且这里拥有可建设“张学良百年沧桑大观园”的大量土地。

  参与此事的一位民间团体负责人说:“建成后的大观园将把张学良出生地、沈阳张氏帅府、北京顺城王府、武汉行营、西安官邸、幽禁地及美国的夏威夷等62个景观都浓缩成旅游景点,预计整个工程至少需要800亩土地。”

  这一宏大的规划无疑需要一大笔资金的支持,而在谈及整个“迁坟”过程时,卢俐卫告诉记者:“我们所以通过民间组织来搞这个活动,就是希望能够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降至最小。”

  那么不依靠政府,这笔巨款从何而来呢?谭长江向记者透露说:“我们可以向民间募资,目前我们已经募集到大约7亿多元人民币的资金。这笔钱,我们张、谭两家将各出一部分,在美国的一个华人基金会出一些,还有就是在港台地区的一些企业。”

  一位参与者也透露说,很多东北军老兵及其后人大多表示愿意为“少帅回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但是,7亿元迁坟巨大的资金投入,记者没有在谭长江处看到任何文字性的东西。而且在记者与他们长达5次共11个小时的接触中,卢俐卫反复强调:“一切的费用都由我们拿,只要民间支持,我们以后就方便与有关部门进一步协商……”

  为此,谭、卢二人苦心经营,除了大搞新闻发布会、祭祀大会之外,他们还要求王滨沟乡中心小学的学生向相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去函"呼唤张学良将军'终归故土'",并且该小学一年级的81名孩子还被要求在这封信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卢俐卫不无得意地说:"在爱国的旗帜下,我们怎么做,人家都不会挑出毛病来。"

  在王滨沟乡,卢俐卫反复向该乡乡长于恩胜讲述一个故事:"目前,海城、台安等地都已经动起来了,只有沈阳这边还没有动静,尤其是台安,他们见初选方案没选中他们,就派两个人到美国张闾瑛那里去问有没有'挪坟'这码事,张闾瑛当然说希望自己父亲的骸骨能够回家了"。事后,于恩胜问记者,卢俐卫这么说是不是在暗示他,要他出一笔去美国的路费?

  此前卢俐卫始终对外界说无论谁问张闾瑛“挪坟”的事,得到的都会是否定的答案,而这一次凭什么这两位台安县来的干部就能从他口中问出希望回归的意愿呢?

  当记者问及卢俐卫这两名官员的名字和职务时,她吞吞吐吐始终不肯应答,而且时至今日,记者还尚从台安县委、县政府处听闻他们近期内有赴美访问的官员。

   事件之四:谭海后人之争

  就在谭长江在沈阳大张旗鼓地举行“呼唤张学良将军终归故土祭祀大会”时,一个电话从天津打到了山东临清。

  打来电话的人叫谭诤,是天津某中学的一名老师,她在电话中告诉临清市侨办主任周大中,她是谭海的孙女,而香港某媒体所报道的那个叫谭长江的人根本就是一个“赝品”,谭家两代单传,哪来的一个侄子?

  谭诤的母亲于惠芝介绍,真正的谭海并不像谭长江所说的是山东临清人,而是辽宁义县班吉塔村人。

  “谭海生于1891年腊月初九,父名永泰、母李氏,祖父谭刚、祖母郝氏,谭永泰与谭海俱属单传,因此莫说他有兄弟,就是近一点的堂兄弟都没有,又哪来的谭长江这样的亲人?”于惠芝这样质问道。

  说起谭海,于惠芝如数家珍地对记者说:“谭海少年家贫,由祖母喂养长大。尽管家穷,祖母还是供他上了三年私塾,算是粗通文字。后来由于他父亲与张作相(东北军一名重量级人物)是磕头弟兄,才当了兵。不久因他为人谨慎、办事干练,而被选到张学良身边当起了副官,这个时间大约是1922年到1923年。作为张学良的亲随,谭海一度掌管张氏家族的财务分配,并且在其后的铲除杨宇霆、常荫槐和‘西安事变’等历史性事件中,都立有奇功。‘西安事变’后,他本意随张同去南京,但是张学良劝他不要一同送死,应暂避西安,帮他处理家事。不久东北军内讧,失望的谭海来到天津于兆麟(东北军军阀,因热河抗战失利而被撤职)处躲避,并与张作相、寿夫人(张作霖五夫人)及其他东北军将领有来往。谭海一直保持低调,表示要为张学良守节,不肯出来做官,并告诫子女不要滥用他的名义向政府伸手,最终因脑溢血于1954年病故于天津。谭海一生共有四子二女,因他的字是恩波,所以他的子女的名字均用‘波’字,目前这六个人中仍有次子幼波、三子筱波、长女丽波健在,其中两子均生活在天津,女儿生活在陕西富平。”

  于惠芝向记者表示,谭幼波、谭筱波和她正在给沈阳市某部门写一封信。这封类似于“声明”的信中这样写道:“……这个谭长江肯定是个冒充者,我们才是谭海的亲生子,我父亲和祖父两代单传,皆无兄弟姐妹,堂兄弟何来?……我家绝无谭长江此人,我们认为(这)的行为已经构成侵权,且有损我谭家名誉……如果此种侵权行为继续下去,我们将使用法律武器,保卫(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谭长江所述谭家概况

  谭海:早年在保定上军校,后来加入东北军,并成为张学良将军亲随。国民党败退后,随张将军到了台湾,并全力保护张将军安全。后来,只身来到香港,做起轮船运输生意,并与董氏家族交好。

  谭长远:谭海之子,现在香港XX集团任要职。(委托谭长江为张学良挪坟)

  谭X云:现任香港某要员私人助理。

  谭长江:谭海侄子,自称与“中央一位重要领导人物成为朋友”。20世纪末,曾任山东省临清市政协委员,一个社会团体将他吸纳为副主席。(委托卢俐卫选择墓地)

  卢俐卫:自称父亲与张学良四弟——张学思有亲属关系。上世纪末,她因业务关系而与谭长江相识,并成为挚友。

   于惠芝所述谭家概况

  谭海:1891年生于辽宁义县班吉塔村。其父与张作相是磕头弟兄,因此加入东北军,并于1922年到1923年左右成为选到张学良副官。

  “西安事变”后,其来到天津于兆麟将军处,并定居天津,因脑溢血于1954年病故。一生共有四子二女,目前这六个人中仍有次子谭幼波、三子谭筱波、长女谭丽波健在,其中两子均生活在天津,女儿生活在陕西富平。

  谭幼波:谭海次子,现定居天津。

  于惠芝:于兆麟女儿,谭幼波妻子。

  谭诤:谭幼波女儿,天津某中学一名老师。

   “少帅回归”疑点调查

   张学良生前真的曾写下过“终归故土”的遗嘱吗?面对两个谭海后人,究竟哪个才是真的?谭长江到底何许人也?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开始了更为深入的调查。

   真假“谭海后人”--天津谭家

  事实上,史学家对于谭海的了解也并不算多,辽宁大学历史系的邢安臣教授介绍说,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之后的谭海几乎成为了盲点。

  那么,两个谭氏家族是否可以拿出自己的证据呢?

  在天津市南部的这户谭姓人家中,于惠芝拿着她的丈夫谭幼波和小叔筱波按有手印的证明材料对记者说:“几天前,我们获悉有人正打着我们谭家的旗号在那里招摇撞骗。我们的老爷子谭海在世的时候就告诫我们不要以他的名义向政府要这要那。可是我们做梦也想不到,他死后整50年,竟然有人在利用他与张学良的关系来作一些见不得人的事……”

  说话间,于惠芝已是泪花满眼,坐在一旁的谭幼波因脑部有病、受不了这种突如其来的刺激,而暂避他屋。

  镜框背后贴满“少帅”

  对于于惠芝叙述的内容,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著名报人林放在他的证明材料中这样写道:“谭海之次子谭幼波系我原工商附中同学(1945年~1948年),至今交往。上学时,我们放学路过谭府,还经常见到谭海老先生在门口看望我们。”

  同时,林放先生还向记者出示了他于198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50周年)在《华声报》上发表的一篇名为《为少帅守节》的文章,文章讲述了谭海先生在天津隐居期间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那时谭海先生经常望着挂在墙上的两个镜框发呆,当他去世后,家人将镜框取下,发现框后竟贴满了各种已经发黄了的关于少帅消息的剪报。

  据说,当时谭海只是恳切地希望少帅能够早日归来,决无他意。

   老照片记录与张家之缘

  4月19日,张学良八弟学铨全家访问沈阳张氏帅府,有关学者从侧面进行了解,得出的结论竟是:张学铨家已与天津谭家交往多年,并且张学良的一个外甥还与谭家的一个女儿是同事。

  在谭家,记者还看到了几样“传世家宝”,首先是两枚水晶做的印章,其中的一枚上面清晰地刻着“谭恩波印”,其他的珍品则是大量的老照片,从谭海的单身照,到谭海的父亲与幼波兄妹的合照。有一张最为珍贵,于惠芝指着照片说:“这是我大哥少波和大嫂结婚时的照片,站在新人后面中间的是张作相,靠左边的是谭海,靠右边的是我爸爸于兆麟。”

  谭家的证据远不止于此。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及多位张氏家族成员曾来看望过他们,首先到来的是张学良二弟张学铭,当他问及谭海需要什么时,谭海谢绝了。改革开放后,谭幼波代表父亲参加了“西安事变四十五周年座谈会”,记者看到在那幅巨型照片上,还有张学良四弟学思将军的遗孀谢雪萍。

  1995年,谭家还见到了来津访问的张学良五弟张学森,谭诤还在南开中学与他合了影。不久他们全家还与张学良八弟学铨见面,并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位摄影专业人士在经过鉴定后告诉记者,谭家出示的这些照片显然是没有经过电脑制作的,其可信性非常高。

  启籍资料与口述相同

  既然谭海终老于天津,那一定会留下一些证据,在谭幼波家所属的派出所,记者从他的身份证明上看到这样的记录:“父亲,谭海;母亲,孙淑珍……家庭成分:旧军官。”

  在天津市公安局户证处人口信息中心,记者了解到,该中心1958年才建档,而谭海死于1954年,因此无从查找它的死亡证明。但是在张桂华警官的帮助下,记者最终还是找到了谭海的户籍记录卡。这张卡片登记于民国22年(1933年),卡片记载谭海生于“纪元前20年12月9日”(即1891年腊月初九),辽宁锦县人(今凌海市,经考证谭海出生地可能曾划归锦县管理),母谭李氏,家里有男、女各七口,住成都道五十一号……这些都与于惠芝所提供的信息相同。

  真假“谭海后人”:谭长江身份再调查

  谭长江能出示哪些力证呢?对此,谭长江、卢俐卫始终不置一词。记者只得从侧面进行了解。

   “他的话你千万不要信”

  记者首先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山东省聊城市侨办、临清市委统战部、临清市侨办(临清市是聊城市的县级市)打电话核实此事,结果这3家单位的负责同志都是刚听完“谭长江”这3个字后,就连忙表示:“他的话你千万不要信”。

  临清市侨办主任周大中在看过了传真过去的谭长江照片后告诉记者:“这个人极有可能就是谭长江。”对于谭长江的为人,周主任介绍说:“最近这几年,全国各地很多单位都往我们这里打电话询问这个人的情况,给我们侨办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为免一己之见,记者请周大中主任出示一份证明材料,并在每份材料上盖上印章,以代表组织行为。在这份厚达6页的证明材料的首页,临清市侨办指出:谭长江曾在中央某重要领导人身旁担任职务一事,他们从未听其讲过,张学良将军遗嘱的事他们也从未听其讲过,而且他们也从未从其处听说他有一个叫谭海的叔叔。

  在这份证明材料的第二页,记者见到了谭长江本人提供的个人简历,写着:从1959年11月至1962年6月,任国防科工委第五研究所机要通讯员;1962年至1973年1月,任我军某部连指导员;此后他则回到临清汽车站任统计员。从这份“自我简介”看,谭长江只在北京待了不到4年,而非14年,那么他与那位重要领导之间的交情也就成为了悬疑。

  同时,一位学者也对那位领导人的“遗言”做出质疑:当时张将军还没有完全获得自由,这位素来以持身谨慎著称的领导人怎么会去想如何安排将军的后事?更离奇的是,这样牵涉海内外各种关系的大事,他为什么不安排当时负要责的领导同志来处理,而是委托几位已经返回地方工作的人员从下至上解决此事?而且,有一个细节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位毕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人,怎么会忽然间讲起要去见上帝来?

   “他和堂兄早有矛盾”

  “由于谭长江有着重要海外关系,所以上世纪末,山东省临清市政协将他增补为政协委员,一个社会团体将他吸纳为副主席。”一位曾调查过谭长江履历的临清市侨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而周大中告诉记者:“由于谭长江给当地台办造成很坏影响,所以几年前政协改选时就把他给换下来了,而那个社会团体,听说最近也准备把他撤下来。”

  临清市委统战部的王副部长说:“当年选谭长江为该团体的副主席,主要是组织上考虑到他的海外亲属有实力,希望能够利于招商引资,可是,他却一笔投资也没带来。”

  谭长江曾在给侨办的一份汇报中这样描述他堂兄的履历,“谭长远曾在香港?菖?菖有限公司工作”,显然,这与谭长江所说的谭长远现在此公司任要职有所出入。临清方面曾多次给谭长远及其子女去函去电,但均无答复,侨办方面甚至怀疑,谭长江所提供的与香港方面的通信材料“是否为谭长远所写”。

  谭长江的妻子陈女士则告诉了记者另外一些细节。第一次打电话,这位山东妇女除了说他的丈夫已经去东北参加张学良“挪坟”的事情外,其余一概回答“不知道”。第二次打电话,这位妇女则在无意中透露了两个信息点:第一,她的两个儿子没上过大学;第二则是“几年前谭长江曾经去过香港,当时提出要同他堂兄分家,结果对方没有答应,后来两人激生矛盾,渐渐疏远”。

  香港谭家“扑朔迷离”

  据调查,在香港的社会名流中,谭?菖添确居其列,但是谭长远却名不见经传,而且谭?菖添自己经营的是一家小巴公司。那么谭长远就是谭?菖添吗?

  同时记者按照山东方面提供的谭长远的家庭住址进行查找,得出的结果竟是一家挂靠在香港黄大仙联谊会有限公司的一家无名公司,这家公司不仅没有名字,而且也没有联系电话。

  为了搞清真相,记者多次给谭长远家打电话。第一次拨通是在傍晚时分,一位操闽南话的妇女接通了电话,记者问:“您是谭长远夫人吧?”对方说了声是“是”,而后是长久的沉默,紧接着一位小姑娘拿起了电话,她告诉记者:“我的爷爷奶奶去度假了,请两天后再打来。”

  两天后(4月16日)的中午,记者再度拨通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个小男孩,他支支呜呜用闽南话说个不停,记者问小孩可不可以让你的保姆来接一下电话,得到的却是永久的忙音。

  是夜,记者再度拨通谭家电话,可是在长久的铃声之后,电话被人轻轻地拿起,然后放在一边,等到记者再拨打时,便是接连不断的忙音。随后的几天,这个电话都是无法接通,整个谭家好像突然在香港消失了一样。

  记者同设在深圳的“中华谭姓人”网站联系,“坛主”谭老师告诉记者:“谭姓宗族始于山东,但是谭长远、谭长江这两个宗子他却还没听说过。”

  谭长江曾说过他的侄女谭?菖云是香港某要人的私人助理,记者就此向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办公室发出询问传真,几分钟后,该办公室秘书王小姐告诉记者,该要人的私人助理确为谭?菖云,但谭?菖云看过传真件后并未作出其他表示。

   连线张学良后人:张闾瑛否定挪坟说法

  据调查,在张学良的子女中目前仍有张闾瑛(与于凤至所生,今年88岁)、张闾琳(与赵一荻所生,今年75岁)姐弟健在,这两位老人均出生于张氏帅府,现生活在海外。其中张闾琳1994年曾偕夫人来帅府参观过,但不懂汉语的他当时并未提及迁坟一事。

  东北大学的一位校董告诉记者,他至今仍未从张氏家族的子女处听闻此事。

  曾参加过张学良98岁寿诞的高级经济师赵玉民转述了汉公当时的态度:“张将军在寿宴之后对我说,他希望能够长眠于美国。”

  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詹洪阁告诉记者,汉公刚刚过世后不久(2001年),他在美国见到了张闾瑛,张闾瑛在言谈话语间并未提及张学良“迁坟”一事。

  对此,谭长江表示自己是在谭长远的授意下才开始运作“挪坟”一事的,“终归故土”及其他要人的书信就是给他的“授权”。但是目前他仍未与张闾瑛、张闾琳取得联系。

  卢俐卫告诉记者:“与张闾琳联系的事情一直是香港的谭长远及其子女在做,我们只需负责帮汉公选好墓地就行了。”

  另据一位曾参与谋划此事的学者说,“我们曾向谭长江要过‘授权书’的原件并表达了想见谭长远一面的意愿,但是每次我们一说,谭、卢二人就说先要扩大在民间的影响……”

  对此,谭长江的解释是:“‘终归故土’一日不落实,就不能将此物向外界展示。”

  张学良是备受国人敬重的爱国将领,既然汉公有意身后归回故里,且又有授权的执行人,那么这些“授权书”又有何保密价值呢?

  此时,张闾瑛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记者通过一位学者与她取得联系。张闾瑛断然否定张家曾有过挪坟的念头。

  但有关学者提醒记者说,按照美国人的理念,如果一件事他没有委托你,那就是他告诉你否定的答案最后也有可能是肯定的结果。

  作者:何骞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推 荐 专 题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台湾军力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