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救伊就是救自己:美媒体吁当局纠正在伊所犯错误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4月15日 20:03 中新社网站

  中新网4月15日电4月19日一期的美国《新闻周刊》(提前出版)载文认为,布什政府必须承认,它在伊拉克问题上犯下了错误,而且要设法弥补这些错误所造成的损失。

  反美已成为伊国内各派争夺未来权力的一个砝码

  1920年6月初,帮助英国管理伊拉克事务的杰特鲁德·贝尔曾经给父亲写过一信有关
伊拉克当时局势的私人信函,信中写道:“(极端分子)他们正在为一切有价值的事情而奔波呼号……我认为,比较有社会影响的人不会同意他们这样做。”在那时,极端分子的煽动最终引发伊拉克国内民众(主要是什叶派穆斯林人)的反英活动,英国军队耗时3个月,以杀死近1万名伊拉克人、大约500名英国军人被杀、损失5000万英镑(这在当时是高昂的经济数字)的代价,最终将伊拉克国内的宗教起义镇压下去。1920年起义之后,英国殖民军调整了他们在伊拉克国内的行动策略,放弃了伊拉克国家建设的野心,寻求将伊拉克的政治权力迅速移交给伊拉克国内值得信赖的精英们。

  英国殖民者在伊拉克的经历与美国政府目前在伊拉克的经历存在很多不同。不论怎么说,伊拉克目前发生的一切可能会导致全伊拉克人愤起反美。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尽管不太乐见,但伊拉克人还是能够容忍美国在伊拉克驻军的。但伊拉克人对美国人的支持已经明显减弱了,美军在费卢杰的大规模战斗行动已经在整个伊拉克各地掀起了一股反美情绪。美国可能会由此进入一个毁灭性的恶性循环,随着对美军袭击事件的加剧,美军必然考虑动用部署在伊拉克境内的最精锐军事力量镇压各种反抗力量,而美军的这一举动将会帮助伊拉克起义武装。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内的亲美成员纷纷辞职,这表明他们已经明显感受到了伊拉克公众情绪的转变。

  伊拉克人反美还有其它的动力,尤其是在伊拉克南部地区。从美国人手里接权的竞争已经拉开帏幕。什叶派宗教领袖和政治家们开始发表反对美军占领的言论,因为反对外国占领军是他们获得国内民众支持的一个捷径。反不反美已经成为伊拉克国内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未来权力的一个重要砝码。

  在眼下的伊拉克,象大阿亚图拉西斯塔尼等什叶派阵营中比较有社会影响的人物,并不支持激烈反美分子穆克塔达·萨德尔,萨德尔本人也并不拥有大量追随者。但如果伊拉克的形势继续恶化,萨德尔的激烈反美主张也许会一下子把西斯塔尼的谨慎声明给淹没掉。即使没有萨德尔,也会有另外一位强硬派人物站出来与西斯塔尼对立。

  美国占领军并不拥有维持伊国内安全的绝对力量

  美国政府在伊拉克做了无数件非常正确的事情,譬如维修道路、开设学校、向贫困的伊拉克人提供食物、建造医院、引进地方自治体制等,但重建伊拉克的工作最后能否取得成功,并不依赖于人力工程,而取决于政治。而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政府犯下了非常严重的政治性错误。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美国政府应该花费数年时间在伊拉克重建事务上。而要完成重建,美国人也必须得到帮助。在反美思潮日益猖獗的形势下,美国政府要进行伊拉克重建是不可能持久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美国人不可能希望自己的军队在伊拉克牺牲太大,也不希望在伊拉克投入太多成本。如何体面地摆脱困境、维持伊拉克社会的稳定、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成为摆在布什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而言,美国政府还有一次最后的契机,采取新的策略,以结束由占领伊拉克所造成的无数次失误。外来势力渗透某一国家的历史表明,外来势力要想取得成功只需要两样东西:权力和合法性。但美国在伊拉克的种种行动仍然无法使美国拥有这两样东西。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的决策者、外交官和军方人士一致认为,部队数量多寡是决定战后军事行动成功予否的关键因素。美国著名的战略研究机构兰德公司2003年出台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被占领国家每一千名居民,需要20名安全人员(军队和警察)为他们提供安全保障,这些军警力量不是要消灭敌人,而是要向当地居民提供安全保证,使他们有足够的信心从事各项日常的生活,支撑本国政府行使权力。按照兰德公司的这一分析,伊拉克重建需要大约50万军警力量。

  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公开嘲笑联合国在科索沃的维和重建行动,声称布什政府打算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完成伊拉克的国家重建,因此,美国部署到伊拉克的军事力量仅为其陆军参谋长所认为必须数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这样的数量显然远远不够。不仅如此,这些美国驻军没有被要求向伊拉克人民提供安全保障。

  美国布鲁金斯学院的一位研究人员去年11月在伊拉克呆了一个星期之后指出,阻碍伊拉克重建努力取得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伊拉克人“在自己的国家感觉不到安全,美国军人往往花大力气用来保护自己,而很少在保护伊拉克人身上付出,伊拉克人对这一事实颇感愤恨”。自去年11月以来,驻伊美军已经从人口较为集中的大城市走出,进入边远地区重兵把守的营地内,伊拉克人几乎看不到他们的影子。如果有美军巡逻,他们也往往是乘坐装甲车辆或坦克快速通过巡逻区,而不是经常性的步行巡逻,无法向伊拉克人民提供正常的社会秩序,与当地伊拉克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布什政府解决伊拉克国内安全问题的办法是:伊拉克人化,将伊拉克的安全事务交给经过短期训练的当地伊拉克部队去管理。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但要花费少则数月多则数年时间才能真正将这想法变成现实。可布什政府在这一问题上开起了玩笑,人为缩短训练计划,将训练水平低下的伊拉克士兵派往伊拉克街头。这种低水平的伊拉克军队,当然既无法获得尊重,也无法掌握权威。部分所谓的伊拉克新军,过去几周内开了小差,甚至与反美武装站在了一起。

  允许伊拉克民兵获取力量是伊拉克国内民众普通感到没有安全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穆克塔达·萨德尔组建的“马赫迪军”,另外,形成一定气候的伊拉克民兵武装还有艾哈迈德·沙拉比的巴德尔旅及部分库尔德人武装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在伊拉克的行动策略反映了美军在阿富汗所犯的错误,美国军队未能成功解除阿富汗军阀的武装。

  驻伊美军不具合法性

  如果说美国政府没有对在伊拉克拥有更广泛的权力给予足够重视,美军驻扎伊拉克的合法性就更是被忽略了。伊拉克国内的正规敌对行动结束数周之后,法德两国就明确表示,他们愿意为伊拉克的战后重建提供主要帮助。但法德两国提出的条件是,要由联合国来主导。布莱尔呼吁布什接受法德提出的条件,但布什拒绝接受法德提出的这一条件,认为由联合国来掌握伊拉克的战后重建是无法容忍的。不仅如此,美国政府竟然相信部分伊拉克流亡人士的话,认为伊拉克人是亲美的,因此不愿意为占领伊拉克寻求合法性。

  稍微研究过伊拉克问题的人就会发现,萨达姆已经消灭了自己的所有对手。伊拉克国内仅存的政治力量就剩下部族酋长和各宗教领导人了。由于什叶派伊拉克人占有多数,他们的领导人当然是决定伊拉克战后重建能否取得合法支持的关键。但美国人却恰恰忽视了在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人心目中占据最重要地位的大阿亚图拉西斯塔尼。2003年3月,美英联军攻入伊拉克的时候,西斯塔尼通过发布伊斯兰训令的形式,要求伊拉克人不要干涉外国军队。但当听说美国人准备将伊拉克的国家权力移交给一个未经民选的伊拉克过渡政府时,西斯塔尼提出了反对。可美国人压根就没有想去取悦西斯塔尼。直到几个月后,美国人才认识到西斯塔尼的厉害。

  美国政府以为,由美国人一手挑选成员组建起来的伊拉克管理委员会能够给予美军占领伊拉克的合法地位。但事实上,除库尔德领导人和少数其他几名成员外,伊临管会的多数成员在伊拉克国内几乎没有多少人支持。西斯塔尼曾经这样对伊拉克的部落领导人表示,应该由什叶派领导人和部落酋长们夺得伊拉克的最高权力,而不是由那些来自海外的人物来夺取。

  美国必须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

  要兑现自己重建伊拉克的长期承诺,美国政府需要纠正自己已经犯下的错误。首先,美国必须保证伊拉克人的生命更加安全。美国第三步兵师应该重新部署到伊拉克境内,也不排除动员预备役军人或从其它战区调派兵力到伊拉克参加维和。今年7月之后,实现伊拉克自治的管理权力应该由联合国来负责处理,同时应号召更多盟国派遣军队进入伊拉克,参与维和行动。

  其次,联军临时当局必须找到组建伊拉克合法过渡政府的渠道。大阿图亚拉西斯塔尼就能够提供这样的合法性。美国必须向西斯塔尼的某些反对意见作出让步。大多数什叶派领导人不喜欢萨德尔,他们需要联合在一起排斥萨德尔,但他们不允公开这么干。如果他们帮助联军组建一个合法的伊拉克政府,萨德尔就找不到反对这一政府的多数支持者。那样的话,萨德尔也许会在新的合法政府中取得一席之地。

  要除掉逊尼派抵抗力量,仅仅依靠军事行动是不够的。单纯的军事行动几乎无法将获得广泛支持的反抗行动镇压下去,美国政府必须向各种逊尼派领导人行贿,对其进行威逼利诱,或者合作,以分化瓦解抵抗力量。

  另外,美国必须想办法让伊拉克人手里有钱可用,让伊拉克人相信他们的生活将变得越来越好。

  6月30日这个日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届时美国应该将伊拉克权力移交给什么样的一个政府实体。如果未来的伊拉克新政府被看成是美国的一个傀儡,伊拉克国内针对这一政权的挑战仍将持续下去,美国就会发现,自己原来在支撑一个并不受人欢迎的地方政权,而这样的政权注定走向失败。那样的形势,不会让人想起上世纪20年代在伊拉克的英国人,只会令人想起在越南的美国人。(固山)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推 荐 专 题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台湾军力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