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新华社记者在美国“小鹰”号航母上经历伊战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3月18日 15:54 参编

  在“小鹰”号上经历伊拉克战争(胡晓明:新华社前驻华盛顿记者。2003年3月10日开始登上“小鹰”号航母,随美军进行“嵌入式”采访35天,作为中国大陆唯一随美军采访的记者,亲历了伊拉克战争的全过程)

  3月6日至1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一周年前夕,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访问中国香港地区。在媒体上看到“小鹰”号熟悉的身影和相识的水兵名字,我的记忆又重回到伊拉克
战争期间我在“小鹰”号上采访的日子。

  在去年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中,美国国防部破天荒地邀请了500多名记者进行“嵌入式”随军采访。我作为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随美军采访记者,在“小鹰”号航空母舰上度过了35个日夜。

  经过紧张的准备,去年3月7日,我揣上儿子的照片,等不及赴巴林的入境签证下来,便启程了。在巴林,我向美军新闻官递交了出发前就预先签好的长达7页“生死状”,简单地说,就是“你出了事美国不负责也不赔偿”,可要你承担的义务却有一大箩筐。

  3月10日,当我乘坐的C—2A运输机经过剧烈颠簸后终于停在“小鹰”号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飞机舱门一打开,看到标有不同颜色线条的甲板上密密麻麻排了各种各样的战斗机。还没等缓过神来,我们几个记者便被美国大兵团团围住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美国大兵,都穿着军服,戴着头盔、耳罩、眼罩———那感觉就像置身于一部美国大片之中,一时间我竟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

  美国总统布什对萨达姆下达最后通牒到来前的那个晚上,我一直不敢睡觉,不停地看表,心情十分紧张。我在电脑里准备了几套方案,准备一有动静就抢先发消息。凌晨5点左右,终于挡不住睡意躺下。可刚睡到6点,舰舱里就喧哗起来,原来是得到消息说6点15分布什要发表讲话,我意识到,战争真的要来了。我像开足马力的机器一样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航母的飞行甲板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战斗机在这里起降,假如被战斗机尾部喷出的热浪扫到,人会立刻被火化。所以记者每次上飞行甲板都必须全副武装,在安全员的带领下才能上去,倘若不小心,就会被飞机吸进引擎或是被飞机喷出的气流吹到海里。

  一天下午,我上甲板拍飞机降落的照片。飞行降落区有四根钢制拦阻索,飞机下降时用尾部的钩子勾住其中的一根才能降落。拦阻索跟甲板的颜色差不多,我当时戴着护目镜没注意自己的脚就贴在拦阻索上,只顾着拍照角度能靠近点儿、再靠近点儿……这时,下降的飞机勾住了铁索,我只觉眼前一片银光闪过,差点就被拦阻索扫到。安全员在我身后大喊大叫,我也吓得愣在那里。要知道被飞机勾起来的铁索比钢刀还快,如果再上前一步,我就会立即被斩成两段!美军攻陷巴格达后,大家都知道战争就快结束了,同来的西方记者有一半准备撤离。我是最后一批离开“小鹰”号的随军记者。

  长时间生活在闷罐一样的舰舱里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倘若不上飞行甲板也看不到太阳,所以,当双脚踩在坚实的土地上,又看到了楼房、道路、汽车和树木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又“重回人间”!

  4月16日,我回到华盛顿,那里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的季节。美国人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和平而宁静的生活,回想起刚刚经历过的伊拉克战争的硝烟,仿佛经历了一场梦,而唯有极度疲惫的身体和浑身酸疼的关节能提醒我,我的的确确亲历了一场战争。(完)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