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禁令将成历史:中欧军事合作回顾与展望(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3月18日 10:27 千龙新闻网

中国从法国引进的“超黄蜂”直升机发展出了直8系列

  中国与欧盟关系发展之迅速,有目共睹。正如欧盟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团长安高胜日前指出的:至少在最近一段时期的双边历史上,中欧关系还从未像今天这样好过。然而现阶段的中欧关系却是跛脚的,因为14年前的一纸对华军售令严重制约着中欧关系的进一步全面发展。2003年10月13日中国政府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敦促欧盟早日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为拓宽中欧军事技术合作扫清障碍。在该文件发布前后,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很多欧洲国家都从长远、务实的角度出发,纷纷表示支持或要求欧盟取消对华军售禁令,基于此欧盟于2004年1月26日召开各国外长会议,对取消对华军售禁令问题展开讨论。种种迹象表明,随着中欧双边政治、经济领域合作的加深,对华军售禁令这一绊脚石的清除已是大势所趋,指日可待。

  中欧军事交流关系回顾

  虽然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与西欧国家的关系逐步发展,但中欧军事技术交流却起步很晚,原因是受美国领导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的制约。二战后,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于1949年11月联合成立了多边出口控制协调委员会——“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后来日本也加入该组织),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包括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在“巴统”成立之初,中国并不是管制对象,但到1950年7月“巴统”的贸易管制范围便扩大到中国。从那以后,对华军品出口控制一直是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欧军事技术交流根本无从谈起,中国基本上只能从苏联进口武器装备和军用技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美中关系开始缓和,美国逐步放宽对华出口控制政策,欧盟国家也紧随其后,同年“巴统”也同意改变中国的出口许可地位,允许中国获得与苏联同等的待遇。然而直到1981年中国才可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得到较为先进的技术。虽然这一决定来得太迟,但它毕竟为中欧军事技术交流打开了方便之门,中国随即与法国、意大利等国进行磋商,开始引进部分军事装备和技术,与欧盟国家建立起军售关系。1985年12月后“巴统”对我国采取更为宽松的“绿线”政策,中国与欧盟国家的军事技术合作得到发展。那时候与中国进行军事技术合作的西欧国家主要还是法国、意大利等国,合作项目比较有限。其中与法国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要广泛些也更深入些,合作内容集中在中型直升机、舰载防空导弹及舰载、机载电子设备等中国军队急需的装备方面。

  然而就在中欧军事技术交流不断扩大的时候,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89年“巴黎统筹委员会”决定对中国采取更加严厉的军事技术出口限制,欧盟国家也追随美国对华实行军事制裁,刚刚起步的中欧军事技术交流随即宣告终止。1994年3月31日“巴统”解散,取而代之的《瓦森纳协定》继续对中国实行制裁。15年来,尽管中欧政治、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这一旧时代的军售禁令迄今仍是中国与欧盟国家开展军事技术合作的“紧箍咒”。


“海豚”直升机和A224鱼雷构成了我国海军的空中反潜力量

  中欧军事技术交流成果

  从1981年开禁到1989年再度紧闭合作的大门,中欧军事技术交流仅仅8年时间,除去刚开始磋商谈判等,掐头去尾真正进行合作的时间更短。但就是在这短短的几年中,双方的军事合作效果明显。我国引进的几项技术直到今天仍然可圈可点,对我军的装备建设起到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八十年代初,国产直—5/6/7等型直升机因性能落后而下马,当时海军又急需—种性能较先进的中型直升机完成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的配套任务。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和法国经过协商,从法国引进了“超黄蜂”

  直升机及其技术,解决了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任务之后,还改进仿制了直—8型直升机。直—8型直升机是我国引进技术开发的第—种进入部队装备序列的中型直升机,性能较为出色,目前已发展了客货运输、军用运输、反潜、扫雷等型号。

  随后,为满足对轻型直升机的需要,中国又再次引进法国的“海豚”直升机及透博梅卡公司的“阿赫耶”发动机,并签订了转让生产许可权合同,由法国提供技术开始在国内生产,国内代号为直—9型直升机。1992年12月直—9完成性能鉴定,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海豚”直升机,1993年开始批量生产,1994年开始交付部队使用。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目前直—9型直升机的国产化率按价格计已达到93.6%。直—9的成功引进和国产化,不仅解决了我国急需中小型舰载直升机的问题,同时也使我国的直升机设计制造技术达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先进水平。目前直—9型直升机也衍生出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武装型、侦察校射型和舰载型等多种型号,成为国产直升机当前最先进、品种最多的机种。

  在引进直升机技术的同时,舰空导弹技术的引进也进展得相当顺利。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即从法国引进刚服役不久的“海响尾蛇”舰空导弹系统,1988年中国仿制该系统成功,定名为HHQ-7,随后发展出陆上型HQ-7,出口编号为FM-80(“飞檬”-80)。中国版“海响尾蛇”——HHQ-7的技术不亚于法国原装产品,名声也一样远扬。目前在我国的部分主战舰艇包括“旅海”级驱逐舰上装备的8联装舰空导弹系统就是HHQ-7防空导弹系统。FM-80延续了“海响尾蛇”的优点,并进行了改进优化,提高了摧毁来袭导弹的机率。

  经过FM-80的仿制,中国已经吃透了“海响尾蛇”导弹的技术。随后又推出了FM-90地空导弹系统(又称FM-80M,在2000年珠海航展上该导弹系统首次展出。与FM-80相比,FM-90系统在搜索低空目标能力、探测能力、抗干扰能力等方面都超过了原版“海响尾蛇”。

  此外,在舰炮方面,中国目前自己生产的较先进的主战舰艇都清一色地配置了法国克勒索·卢瓦尔公司100毫米紧凑型舰炮及火控系统。而“江湖”级护卫舰的动力系统中也采用了法国皮尔斯蒂克公司的大功率柴油机。

  在与意大利合作方面,1985年中国购买了40枚A244S型“白头”轻型反潜鱼雷及发射架,填补了人民海军轻型鱼雷的空白,并随后开始在国内进行了仿制,称为ET51型鱼雷。到目前为止“白头”鱼雷依然为我国海军航空兵的直—8和直—9型直升机广泛采用。

  另外,为了改进性能日趋老化的强—5、歼—7等攻击机和战斗机,中国也与意大利进行了一系列国际合作。如著名的强—5M,就是采用了意大利AMX攻击机的航电系统。引进该航电系统对中国战斗机的发展影响深远——它让我们第—次接触了中央数字计算机、双余度数据总线、头盔显示器、惯性导航系统、平视显示器和大气数据计算机等十七项先进技术。后来在国外的试飞打靶结果也令中国的飞机设计人员着实吃了一惊——改进航电之后的强—5M对地攻击的效能提高了数十倍!

  从此国产战斗机的发展思路发生了转变,充分认识到了航电系统对整个武器平台的重要作用。

  此外,在我国多次向外出口的歼—7系列战斗机中,也采用了很多意大利的航电设备,如歼—7MG就使用了意大利的雷达,大幅度提升了歼—7MG的探测能力。

  随着中法、中意军事合作的加强,中国与其它西欧国家之间的军事技术交流也有一定的发展。比如与英国GEC—马可尼公司在电子设备方面的合作。为了发展国产歼击轰炸机,1975年西安航空发动机厂也与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签订合同,全面引进其斯贝MK202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通过引进仿制该型发动机,我们有效地回避了新机研制中在动力系统方面的风险,成功研制出FBC-1“飞豹”歼击轰炸机,使我海军航空兵的活动范围大幅度增加;同时,也为中国自行研制涡扇发动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飞豹”一开始采用了和英国“鬼怪”战斗机相同的发动机,中国对先进航空发动机的技术的需要一直是迫切的

  中欧军事技术交流展望

  欧盟自1995年以来对中国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先后制定了《欧中关系长期政策》、《欧盟对华新战略》和《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3个对华政策文件。经过中欧双方不断努力,中欧关系取得重大进展。在安全领域中国也与法国、英国、德国等建立了磋商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恢复双方的军事技术交流成了各方关注的话题。2003年7月,法国国防部长米歇勒·阿利奥·马里访问中国时称:中法两国同意加强在军工领域尤其是在飞机制造方面的合作。10月13日,中国政府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其中在军事方面,提出保持中欧高层军事交往,逐步完善和发展战略安全磋商机制,扩大军队专业团组交流,增加军官培训和防务研讨交流,敦促欧盟早日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为拓宽中欧军工技术合作扫清障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欧盟对华军售禁令是旧时代的产物,和当前的中欧关系很不相称。随后德国总理施罗德表态支持解禁,欧盟贸易专员拉米回应指出,“欧盟准备重新审议对中国出出售军火的禁令。”

  无疑,中欧军事技术交流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取得较大的突破。

  就前景而言,一方面,欧盟及其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都主张取消对华军售禁令,这些国家的军工企业都开始制定针对中国的军售计划。如欧洲航空防务系统公司(EADS)首席执行官菲利普·加缪不久前就表示,由于欧盟实行对华军售禁令,该公司一些核心业务的对华销售几乎全被这道禁令挡在了门外,眼睁睁地看着俄罗斯在对华高技术和武器交易中赚得大把钞票。

  加缪及其欧洲的众多同行都认为,欧盟对华敏感技术和武器禁运的做法早已过时。另一方面,中国也需要引进欧洲的军事技术来推进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在战斗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舰载防空和反导弹系统、舰载雷达及声呐等传感器设备方面,而欧盟国家在这些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据法国《解放报》近期报道,中国希望花费1.5亿欧元从法国购买一颗精度达到70厘米的侦察卫星,同时中国还希望从法国购买“紫菀”舰载防空反导导弹系统等。这些都是目前中国军队比较薄弱的环节。

  就进程而言,敏感技术交流尚待时日,但一些军民两用技术、平台技术合作有望逐步展开。虽然欧盟及部分成员国都愿意尽快解决对华军售问题,但解除禁令的关键并不取决于欧盟这个组织,而取决于欧盟各个成员国。由于军售问题是敏感问题,当初决定实施禁令是在欧共体(1993年成立欧盟)成员国取得一致同意的情况下实施的,因此解除禁令也需要所有成员国的一致同意才行。但我们坚信,在中国和欧盟的不懈努力之下,中欧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将取得更大的进展。(文章转自《兵工科技》杂志)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