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广东吴川古沉船打捞何以搁置16年(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3月16日 11:06 北京青年报

李有祥向记者讲述当年潜海探视沉船的情景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李有祥说,这块古沉船中的铜片是他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潜海锯回的

  国家和广东省联合考古队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作探摸并称“已取得重要资料”,但后来就没了下文,曾参加古沉船水下考古的相关人士昨向本报记者细说缘由

  记者3月14日从吴川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在该市吴阳镇沙角旋寮东村对面的海域,“长眠”着一艘古代沉船。这艘古沉船离岸约500米,大部分已被沙石覆盖。据1988年出版的《吴川县文物志》称,“该沉船未作打捞清理,积沙之下遗存情况不明”。

  不过,记者随后从国家博物馆的网站上获悉,1988年6月14日至30日,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室曾会同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组成小型水下考古调查队,首次对位于吴川沙角旋的这艘沉船遗址进行过实地调查、探摸,并称“已取得重要资料”。

  这究竟是一艘什么性质的古沉船?是否隐藏着哪些古老的记忆和传奇故事?国家有关部门为什么至今不对它进行打捞?当天下午,记者为此走访了当地的多个部门和知情渔民,进行多方求证。

  闪回

  -曾有村民潜海锯到铜条

  记者与吴阳镇领导一起来到沙角旋寮东村时,已是下午时分。村民一听说记者是为古沉船而来的,都异口同声地说:“找李有祥!他知道的最多!”

  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李有祥的家。今年68岁的李有祥正在叭嗒叭嗒地抽着水烟筒。

  李有祥给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铜柱、铜钉和铜片。据李有祥介绍,他第一次潜入水中锯到铜条和拔到铜钉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这艘沉船有三层船板,每层有十多厘米厚,每一层的底部都有铜片包裹,用铜钉钉合。船沿有一排60多条的铜柱,柱距间隔大概有1.6米。此外该船的船尾还有大量的石头。

  李有祥估计,这条船有六七十米宽,长度至少有280米。

  -为锯一条铜柱锯断12把钢锯

  “当时就是好奇,为了锯一条铜柱锯断了12把钢锯!”李有祥对记者说,“就是想知道古船里头究竟有些什么东西。”

  寮东村的村民大都知道有这么一艘沉船,都说“小时候就听说过了”。但关于这艘沉船的传说或故事却几乎没人知道,潜入水中触摸过这艘船的更是只有李有祥等几个人。

  据李有祥说,这艘古沉船在涨潮时深两三米,潮退时深1米许,但肉眼几乎是看不到的。记者在寮东村附近海边朝沉船方向望去,看到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海水。

  猜测

  -古沉船疑为明代商船

  李有祥收藏得最多的是铜钉。记者看到,这些铜钉约长20厘米,方头,边长约1厘米。铜片较薄,为熟铜。李有祥说,以前曾收藏一根带花纹的、约30厘米长的铜柱,后来记不清是让省市哪个部门借走了。现有的铜柱、铜钉和铜片,均无花纹或任何文字记录。

  国家博物馆的网站称,考古队员已在该沉船“取得了重要资料”,但并未说明是何“资料”,也没有提到该沉船的朝代和性质。寮东村的村民有的猜测是唐代的沉船,有的猜测是明代的沉船,但都说不出猜测的依据来。

  沙角旋村委会文主任称,30年前他也曾经潜水摸过这艘沉船,但只摸到一些铜柱和铜钉。他认为这应是一艘商船,怀疑是航行途中遇上海盗,被劫持到这里来的。

  曾主编《吴川县文物志》的杨振泉认为,该沉船大概是明代的商船。沙角旋靠近芷寮,而芷寮在明代是有名的对外商港,十分繁华,该船极有可能是用于商贸往来的商船。期盼

  -揭开古沉船“神秘面纱”

  据了解,广东省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两千多年来海上贸易长盛不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不仅沿岸有相关的文化遗存,海底的文物资源更是丰富。近年来随着文物和古船被不断发现,广东省沿海早已成为考古学界关注的“黄金海岸”。前不久,国家对位于广东省台山与阳江附近海域的一艘南宋沉船“南海一号”展开水下考古调查,使一批批陶瓷器等珍贵文物得以重现天日。

  沙角旋古代沉船有没有可能成为广东省水下考古的“新亮点”?它对研究南海海上交通贸易和“海上丝绸之路”等会不会具有意义呢?这些都是很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当地的镇领导对这艘古代沉船充满期待,他们称,如果该艘沉船真有开发价值,他们将借此建造古沉船博物馆,大兴文化旅游,进一步搞活地方经济。

  吴川市文化局领导也表示,希望沙角旋古沉船能尽快重现天日,并揭开其“神秘面纱”。

  疑问

  -古沉船何时能浮出水面

  沙角旋古沉船有没有被打捞的可能?何时才能被打捞出水?

  有关人士认为,水下考古具有较大的艰巨性和挑战性。一艘沉船从发现到保护、挖掘、打捞、整理,经过十年、二十年,乃至更加漫长、寂寞的岁月,并不鲜见。《吴川县文物志》的主编杨振泉说,水下重要文物的开发权在国家,地方没有开发权。但他认为“文化开发的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早向上级反映情况,使沙角旋古沉船早日“浮出水面”。

  -文/《广州日报》关家玉林明聪

  释疑

  -弃捞只因不具打捞价值

  既然沙角旋古沉船已“取得重要资料”,国家为什么不着手对其进行开发呢?昨天,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曾参加沙角旋古沉船水下考古的相关人士。

  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回忆说,1988年历史博物馆的水下考古队刚成立,6月14日至30日他参加了对广东省吴川沙角旋古沉船水下考古工作。当时水下考古队刚成立,还没有专业的水下设备,幸好沉船位置很浅,所以考古队员很容易就能找到沉船,经过初步勘察发现,这艘沉船不大,属于中型船只,沉船只剩下一个船底,但可以判断出沉船船舱、压舱室的位置,沉船上没有任何实物,船底上有一些铜制的钉子和铜片。

  该工作人员解释说,水下考古队经过考察后认为这艘沉船已经没有可打捞的实物,不具备打捞价值,所以就放弃了对其打捞,但不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打捞设备才不打捞,现在我们国家的水下考古已经有了很专业的进口设备,比起那时候的考古设备要先进得多。

  -文/本报记者武三蒙

  -供图/《广州日报》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