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上甘岭》英雄甘做40年默默无闻修鞋匠(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3月14日 11:55 千龙新闻网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张立春和魏巍


魏巍为张立春题的字

  张立春,现年79岁,他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中,被魏巍称作“小老虎”;他是电影《上甘岭》里英雄连长张忠发的原型之一;他一个人孤身爬到敌人的背后,打死4名近2米高的美国兵,俘虏12名美国兵。有人说:“他就是活着的黄继光、董存瑞。”

  “他是立过五次大功的战斗英雄。这次,当他扑到敌人阵地上的时候,他看到四个美国兵都把下半截身子装在睡袋里。他急了眼,来不及等后面的同志,先打死了一个,接着
就扑上去,用脚踏住一个。两只手抓住另外两个家伙的头发,摁了个嘴啃泥,一边狠狠地说:‘中国人过去总是在你们脚底下,今天,你们该低低头了’两个家伙又不懂他的话,只是翻着白眼……你看看咱们的同志,哪个不像个小老虎呢?”这是著名作家魏巍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段。

  “合上功劳簿,我就是普通劳动者!”的确,在战场上,张立春是英雄。离开战场40余载,那双拿枪的大手,拿起了铁锤,默默地做起了修鞋匠人。40多个春秋,他从未向党和政府索取过什么。因此,有人赞扬道:“他走下战场还是英雄!”

  20分钟攻占7个山头:他是孤胆英雄

  回忆是从那硝烟滚滚、战火纷飞的年代开始的。接受采访前,张立春老人特意点燃了一支“吉庆牌”香烟,狠狠地吸了一口——

  1945年,他参军,成为了东北民主联军某部三团二营四连的战士。“枪,发枪了!”这一刻,是他多年的梦想!张立春拿到枪乐坏了,一天一宿没睡觉,白天唱着歌,晚上搂着枪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1947年3月,张立春参加了第一次大规模战斗——乔家窝铺战斗。在这次战斗中,他活捉了敌人,打下一个暗堡,缴获加拿大机枪一挺,美式步枪3支,在他的战斗生涯中,初尝胜利的喜悦。此后,他又参加了攻打四平的战斗。在战场上,他亲手俘获了国民党13军一名团长,同时又缴获了两麻袋美钞。屡立战功,张立春成了战士心目中的偶像。

  1950年10月25日,张立春入朝作战。1951年大年初一,晚上10点多钟,在一座高山上,满天的星空,夜格外地静。作为突击排的代排长的张立春,率领着10余名战士,悄悄地出发了。突然,炮火连天,炮弹声打破了夜的寂静。敌人的火力非常猛烈,面对着敌人的突袭,张立春没有退缩,沉着冷静应战,艰难地向敌人火力点靠近。然而,敌人占据了8个地理位置优越重要的山头,且人员数量多,弹药充足。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人越来越少了。突击班的班长向他报告:“前方山头发现一根电线……”没等话说完,一个战士不小心绊到了电线,“砰”的一声巨响,战士被炸得粉碎。“绊到地雷了!”突击班长罗万友立即匐倒在地。

  此时,张立春看到眼前的山矿砬子,没有动静,断定敌人肯定藏在背后,于是,他偷偷地绕过石砬子,看见四个美国兵。这时,他掏出手榴弹,拉开环,猛地投了过去。当场炸死一人,随后,他跳了过去,一只脚踩住一个,一手摁住一个,夹在腋下。

  这时,他喊了一声:“快上来呀,我抓住了。”突击班长罗万友奋力地爬了起来,“我来了……”“突突……”夹在张立春腋下的美国兵奋力地反抗,抱着机枪狂射,直接击中了正前方的罗万友。

  “排长,我不行了,把枪给你……”面对着眼前的兄弟惨死在身旁,张立春发了疯似的,一边接枪,一边与两名奋力反抗的美国兵厮打。他的左手虎口处被敌人的刺刀挑断了,肚皮也被刺刀横穿。然而,他没有倒下,忍着巨痛,接过罗万友的枪,连续扣动板击,将其全部击毙。

  在余下的20分钟里,他一口气将剩下的7个山头全部攻下,俘虏12名美国大兵。这一场战斗,令张立春永生难忘,他看到了最惨烈的一幕。这一幕后来被作家魏巍所记录,而且还被搬上了银幕。

  40年修鞋匠生涯:他依然是最可爱的人

  而这样战功赫赫的一位英难,怎么会到街头修鞋呢?张立春说,战争结束了,他和战友一同到干部学校进修学习。毕业时分配时,大家伙都想选择一个理想的归宿。有人要去沿海城市、有人要去政府机关、有人要去工资高的单位,可他却站了起来,喊了一嗓子:“哪个地方兔子不拉屎,我就去哪儿。”话音刚落,引起哄堂大笑。“哪里穷,哪里挣钱少,我就到哪儿!”笑声停了。

  老校长说:“这500多人中,就你这么一个战斗英雄,应该去个好地方。”接下来的日子,老校长多次找到他,想给他安排一个好地方。“我应该说话算数!”他婉言谢绝了校长的好意。

  于是,张立春来到了朝阳。新的战场,新的考验,张立春雄风依旧,不减当年。从朝阳县棉麻公司副股长到煤建公司货场主任,他干一行爱一行,21次被评为县、区、市先进工作者和省市劳模。

  文革期间,张立春受到迫害,被关进牢里达5年。直到1979年10月12日,才得到平反。组织部门问他有啥要求,他说:“我文化低,不符合当前工作的需要,给我办个营业执照,让我在街头修鞋吧。俗话说,百事两行,缺爹少娘才钻鞋行。”张立春的要求,着实令人感动。就这样,张立春在朝阳街头摆起了修鞋摊。

  40余个春秋过去了,张立春从一个“小老虎”变成了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岁月在老人脸上刻画了一道道皱纹,满嘴里只剩下四颗已经发黄了的老牙。说起话来,憨态可掬的样子,令人备感和蔼可亲。

  那双舞枪弄炮、英勇杀敌的大手,如今却摆弄起铁锤和破鞋。老人的左手虎口处依稀可见那道被美国兵挑破的伤疤,两只手黑黑的,干干的,而且布满了道道裂痕。老人说:“这是被冻的!”有人愤愤不平地说,这双手完全可以不必握锤子!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却干得津津有味。前不久的一个早晨,张立春像往常一样,拎起那个陪伴他多年的破旧不堪的塑料筐,里面装满了修鞋的工具,拄着拐棍,步履蹒跚地向鞋摊走去。通往鞋摊的路,对于张立春来说,有多少步,路旁有多少家饭店,他都能记得清清楚楚,因为这条路已经走了40多年了。

  40多年,他每天都要重复一样的事情。修鞋,在别人眼里可能是枯燥、乏味、下等的活计,然而,张立春却对修鞋情有独钟。无论是谁来修鞋,能修则修,快快当当、精精细细地修,不能修,会告诉你为啥修不了,从不赚取黑心钱。对军人、老人、孩子只收半价。如果没有钱呢,也就算啦!张立春说,现在他修鞋,不图赚钱,只图一乐。不少老人都愿意到他的鞋摊前唠嗑、叙旧,彼此之间找点乐子。

  鞋摊的乐子真不少,就连乞丐都愿意与老人交朋友。去年中秋节过后,一位50多岁的乞丐,好不容易讨要到5块月饼,自己不舍得吃,拿到鞋摊找到张立春,非要与老人一同分享这份快乐。还有一个哑巴,每个月都会到老人的鞋摊一次,不修鞋,不办事儿,只是来看看张立春,见面后,一定要抱抱老人,一个劲儿地贴脸儿,然后,竖起大拇指。

  老人的鞋摊前,有一位中年的妇女,她就是老人收的第十个徒弟——章国雁。老人到了鞋摊之后,她首先把围裙给老人系上,然后扶老人坐下。她每天都要这样做。

  章国雁说,她是一个农村妇女,为了供养在城里读大学的儿子,才来到城里的。刚开始来拜师学艺时,吃了不少苦头,先后拜了三个师傅,第一个师傅光让干活儿,啥也不教。第二个师傅,收了300块钱,也啥也不教。当她找到张立春时,老人了解到她的难处之后,果断答应收她为徒,并保证当天就可赚到钱。果不其然,第一天下来,章国雁就赚到了17.5元钱。

  “因为我没有任何工具,用的材料都是他的,所以我把钱塞给他,可是他说啥也没要。当时,拿着钱,我很激动,同样是师傅……”这种真情让章国雁体味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中午,一个馒头就是老人的午餐,冬天冷,馒头冻硬了,老人就用铁钳子把馒头剪碎,然后,泡着开水吃。章国雁看见了,十分心疼,于是花钱给老人买来酥软的面包,可是老人却说:“省点钱,孩子上学还要用钱呢!”

  俗话说:“教出徒弟,饿死师傅”。“难道你不怕徒弟抢你的饭碗吗?”记者问道。可是,他却微微一笑:“有饭大家吃呀!”

  当年张立春的战友,有的当上了局长、处长、最次也是科长,留在部队的战友有的当上了团长、营长、师长……只有张立春这位英雄,在街头摆摊修鞋。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这一点在张立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半个世纪后,老人的事迹再次传到了著名的军旅作家魏巍的耳中。2000年10月24日,丹东市举行抗美援朝50周年纪念活动,两位老人在跨越了半个世纪的风雨之后,紧紧相拥,魏巍对张立春说:“你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下岗儿女没沾上任何光:他是一面镜子

  其实老人修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照料10余年卧床不起的老伴。老伴有病,长年在家卧床不起,每年都要花费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医疗费,为了多挣点钱,给老伴看病,就是拄着拐棍也要去修鞋。在老伴眼里,张立春是一个不合格老头儿,因为他没有每天陪伴在她身旁,但是老伴理解他。

  张立春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和儿媳纷纷下岗,只有女儿和女婿工作不错。大儿子下岗了,家里条件不太好,由于与老人合住在一起,这样一来,老人可以接济一下。

  然而,张立春在儿女眼里,却是一个倔老头儿。大儿子曾让张立春出面,找有关领导疏通一下关系,再找个单位。可是老人却一口否定:“下岗,也不是咱自己家的事儿,这是全国的政策,咱应该理解呀!”女儿张群雁说:“尽管家里条件不算好,可是也用不着整天地修鞋呀。”女儿曾多次劝父亲回家呆着,可是老人说啥也不同意。她认为,父亲就是那种离开修鞋就不能活了的人。

  张群雁说,去年在老人过生日的那天,儿女们特意为爸爸在饭店安排了一桌酒席。张群雁的大哥,唱了一首《父亲》,“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亲就是那儿登山的梯……”全家人都流泪了,“爸爸这辈子遭了太多的罪,战场上死里逃生,走下战场却修了一辈子鞋!儿女也没借着一点光儿……”爱恨交融的情感,在女儿张群雁的言语中流露出来。

  一位在法院工作的法官曾问老人的徒弟:“他真的像人们说的那样好吗?”“不信,你可以当他的徒弟,来试一试。”徒弟说。一位在土地局工作官员说:“我认为他是一个怪老头儿,为啥不找政府要待遇呢?在这遭哪份儿罪呀!”还有人说:“你打江山,岂能让他们享福!”

  面对着这些风言风语,张立春老人不以为然地说:“合上功劳簿,我就是普通的劳动者!”朴实的话,道出了英难本色。寒风中,张立春低着头,默默地摆弄着破鞋,谁也不会把功勋卓著的英难与这位修鞋的匠人联想在一起。朝阳市一位退休的老领导说:“张立春是一面镜子,朝阳人都应该照照!”朝阳市宋勇市长评价他说:“你永远是朝阳人的骄傲!”(王辉)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