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延伸绿色长城 全军一年来开展“三荒”造林工程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3月12日 08:20 解放军报

  肖俊宏 本报记者 范炬炜

  2002年底,军队“三荒”(荒山、荒地、荒漠)造林工程正式纳入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

  2004年春天来临,绿色捷报从全军各部队频频传来———据初步统计,一年来全军
已完成200万亩“三荒”土地的治理任务,其中造林60余万亩,苗木成活率达85%以上;种草40余万亩,恢复林草植被100余万亩。

  放眼神州,绿色长城正在延伸。特殊使命科学运作

  我们面对的是如此严峻的形势: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超过37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土地荒漠化面积以每年34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森林覆盖面积仅达国土面积的16%,排在世界第120位。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家作出了把军事管理区“三荒”造林工程纳入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的决策,中国军人担负起了一项特殊使命。

  2003年4月,全军环保绿化委员会在河北宣化召开了“三荒”造林现场动员大会。同时,四总部制定出《军队三荒造林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对军队“三荒”造林的范围、原则、经费和项目管理以及检查验收等内容作了详细规范和界定。各军区、军兵种也制定出相关细则和管理办法,各大单位及重点建设单位都成立了“三荒”造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三荒”造林工程建设规划,全军于去年上半年全面开展了“三荒”土地和森林资源现状调查,摸清了底数。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全军环保绿化委员会制定了《2003—2007年军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军万亩以上造林项目都建起了苗木培育基地,仅去年就新建苗圃地1.4万亩。

  为确保工程建设开好头、起好步,全军环保绿化委员会先后两次召开了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审定会,对重点项目逐一审核把关。去年7月,由全军环保绿化委员会派出的6个工作组分赴各地,对全军万亩以上重点工程进行了检查。

  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军队“三荒”造林工作,就这样健康有序地开展起来。打牢基础扎实推进

  全军目前有近90%的“三荒”土地,分布在西北、华北等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广大官兵知难而进,扎扎实实从基础工作入手,把“三荒”造林任务当作一场重要战役稳步推进。

  走进全军各造林重点地区的苗木培育基地,满目青翠迸发着勃勃生机。在济南军区某炮兵靶场,官兵们为了治理2万亩盐碱地,采用了引进二级种苗现地培育的新方法,成功育苗480亩;在成都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官兵们针对高海拔地区苗木供给难的特点,在海拔2800米的地方自力更生建成了200亩苗木基地,有效解决了苗木短缺问题。

  提高苗木成活率,是确保造林成果的关键。为此,各部队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在北京军区某炮兵靶场林地,可见一眼眼深水井星罗棋布,4000米输水管线四通八达;在兰州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官兵们为了有效防止牲畜践踏林区绿地,沿场区周边建起了长达80公里的铁丝围栏……去年一年,全军为“三荒”造林共打井173眼,铺设输水管线22.3万米,架设封育围栏92.6万米。挥洒汗水播种深情

  200万亩绿色,是官兵们用心血浇灌出来的。

  内蒙古杭锦后旗人武部官兵,在人迹罕至的沙漠深处一呆就是80多天,在那里种下沙柳、甘草、枸杞、大叶杨,使万亩沙丘变绿洲;空军某运输团在没有指挥塔台、没有导航设备、没有信标台的千山万壑中进行超低空、全载重的飞播造林,在大西北播出了一条绿色长廊;驻燕山山脉的北京军区某部,用“十桶汗水一棵树”的精神在乱石秃岭上背土植树,让林木覆盖了石山。

  在造林工程中,各部队注重依靠科学,总结经验,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造林方法。总装某基地在盐碱地中采用灌水脱盐、挖沟排碱、高垄造林、开沟积沙造林等办法,将68个新的树木草种成功地引进了沙漠腹地;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武部针对喀斯特地貌条件,采用“营养袋植树法”、“打浆浸苗法”,在石灰岩上创造了苗木成活率达90%以上的奇迹。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军各类林木资源总面积已达420余万亩,建成万亩以上林场60多个,千亩以上果园75个,造林绿化用苗自给率达到70%以上。

  “三荒”造林,任重道远。按照规划要求,全军在2007年前,“三荒”造林绿化总面积要达到2000万亩。军队主管部门已把抓好重点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大技术人才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等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走出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造林绿化新路子。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