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人物专题 > 正文

南空高工杨文龙瞄准信息化作战提升一线保障力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3月03日 19:04 解放军报

  金从强

  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老旧作战平台是否还有用武之地,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有人茫然,有人叹息,也有人孜孜以求,苦苦探索。南空某师装备部高级工程师杨文龙就是瞄准未来作战需要,立足现有装备挖潜创新,走在时间前面、抢占信息化作战制高点的突出代表。多年来,他扎根机务保障一线,紧盯世界军事信息的发展趋势
,执著挖掘老旧飞机的作战潜能,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为部队战斗力的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大家由衷地称赞他为瞄准未来信息化作战的放鹰人。

  志存高远,潜心攻关,立志为老旧飞机插上信息翅膀

  --"老旧飞机不是'靶机',一定要让它成为敌人闻风丧胆的'利剑'!"杨文龙的8项科研成果为国产某型强击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近几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充分表明:没有信息化能力的机械化军队终将被淘汰。然而,为什么美军的A-10、B-52等老旧飞机在战争中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面对我军第二代战机,难道让它们在未来的战争中成为被动挨打的包袱?杨文龙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些老旧飞机耳聪目明,插上信息的翅膀,在战场上大显身手。

  反应快、联得上、导得准是未来信息战争对战机导航能力的基本要求。但是,国产某型强击机的性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如航路加载往往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操作既繁琐又影响再次出动时间,而且只能加载一条航线,要在战时势必贻误战机。杨文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攻克这个难题。然而,难题的解决要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尤其需要有厚实的计算机技术来支撑,但他并没有退却,拜专家为师,潜心钻研,终于攻克了软件编程这个"拦路虎"。经过一次次失败,半年后,他成功研制出某型导航系统便携式加载设备。这一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可靠性强的设备,在一线只需几秒钟即可完成近百个航路点、几十条航线的加载和修订,该项成果目前已投入部队战备训练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并获得了军队科技成果三等奖。兄弟部队得知这一成果,立即定制了两台加载设备,其便捷、准确、稳定的性能受到飞行员的普遍赞誉。

  2000年,杨文龙所在部队参加空军组织的西部战法演练。战机在突防"敌"阵地时,被"敌"某型导弹锁定但飞行员毫无知觉。对这件事,官兵们议论纷纷,杨文龙内心也很不平静。他想,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飞机在战场上将真的成了敌人的靶机。看到杨文龙主动向领导请战,有的战友说,这不是你份内的工作,何必自讨苦吃呢?杨文龙响亮的回答:"只要是事关战斗力的事,就是我份内的事!"他冒着酷暑,连续8小时趴在炙热的飞机上查找原因,排除了一个个疑点,终于发现全向告警系统的软件设计存在缺陷,提出了改进意见,在工厂的配合下,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飞行员说:"杨高工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更明亮了!"

  几年来,杨文龙始终立足于部队作战训练的需要,先后完成了某型接口单元、某型红外/箔条仿真弹、某型导航软件性能改进等多项科研成果,并首次提出国产某型强击机与国际先进飞机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找到联合作战的最佳结合点,其设计方案得到了空军的高度重视。可以预见,这一项目的研制成功,将从根本上改变我空军新老装备的混编战法,从实质上大幅提升老旧平台的作战能力。

  苦心孤诣,科学维修,全力提高一线保障能力

  --"飞机是'有机体',维修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必须突破一线维修能力弱这个'瓶颈'!"杨文龙使80%的故障电子设备恢复完好,解决了部队急需,年节省维修经费百万元。

  维修能力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修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训练和作战任务的完成。有段时间,该部飞机上的某型高度表故障频出,航材库里已经没有备份件,航修厂对该部送修的20部故障件也无能为力,向工厂订货,最快也要两个月。看着一架接一架的飞机不能参训,杨文龙心急如焚、寝食难安。飞行训练一天也不能等,怎么办?拿回机件自己干!整整半个月,杨文龙没有回过一趟家,把自己关在工作间,挑灯夜战,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测量,一个故障一个故障的排查,终于将判了死刑的高度表奇迹般地复活了10部。现在,该部机载某型电台和高度表等电子设备基本实现了自修,结束了以往需要返厂维修的历史。

  自从该部飞机装备某新型导航系统后,飞机的远程导航能力得到了提高,但系统并不稳定,尤其是电子板故障率比较高。由于是高科技产品,属于进口元件,目前国内尚不具备维修能力,以往遇到故障只能更换费用昂贵的新板,杨文龙看着被换下的11块坏板,感到这么频繁更换不是个办法,得从根子上来解决它。他手拿放大镜,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花了三天时间,终于在密密麻麻的模块上找到了一个针尖大小的击穿点,故障板很快得到了修复。当他把信息反馈给工厂时,连专家都不敢相信,这个困扰已久的难题竟然被一个一线的机务工作者给攻克了,他们由衷的感到钦佩。

  杨文龙在维修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创新,向高起点跃升。2000年年底,该部一架飞机因航姿系统故障导致飞行事故。事故发生后,工厂和上级装备部门也作了一些完善的工作,可故障率仍居高不下,飞行员反映的难观察、难判断问题依然存在。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驱使杨文龙再次站出来解决其他专业的问题,经过听取多方意见,反复研究论证,提出加装电子航姿设备,用平显给飞行员一个直观判断的方案,上级科研部门和军区空军领导对此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被列为总装重点科研项目。目前该设备正在装机试飞中。

  追踪前沿,苦学不辍,始终与提升部队战斗力同频共振

  --"学习不能好高骛远,紧贴训练作战这个实际才是根本!"杨文龙围绕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撰写并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

  杨文龙能做到科研是高手、维护有"绝活",仅凭他是南航高材这个老底子是远远不够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现在知识的更新很快,特别是电子领域,升级换代更快。"

  杨文龙用他敏锐的目光捕捉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上网、逛书店和电子市场几乎占据了他全部的业余生活。一次,杨文龙在浏览网页时,偶然发现美国一家公司生产的新型传感器正好与自己在科研中苦苦寻求的一个部件功能非常吻合,这一发现令他欣喜万分,也最终帮助他完成了电子航姿系统的成功研制。在项目论证会上,在座的专家没有一人知道还有这样一种新型元件,不禁为杨文龙把握电子信息动态的能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所折服。

  在未来信息战争中,如何将机载设备发挥到极致,为飞行员提供新的战法,是杨文龙努力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向。他紧紧追踪现代战争模式,突破专业界限,涉猎军事、装备、后勤等知识,多次向飞行员和机关人员请教,对电子系统在作战中的运用进行了反复论证,参与了《国产强击某型飞机战法》一书的编写,发表的科研学术论文观点新颖、实用性强,对部队战备训练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现在,一些官兵热衷于拿文凭、考证书,而对钻业务、学技术兴趣不浓。有人对杨文龙说,凭你现在的基础考个研究生,弄几个等级证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杨文龙不为所动。他感到当前部队最紧缺的就是专业技术人才,如果离开了部队装备的实际和承担的任务,学一些其他的知识,自己没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自1980年从南京航空学院毕业以来,杨文龙坚持立足本职岗位,始终瞄准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发展方向,关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动态,如饥似渴地吸纳新知识、新信息。因具备厚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他被聘为空军电子组专家,并担任南空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